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9年1月16日,中国未来研究会在北京成立,钱学森同志被聘为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并连续担任第二、三届理事会顾问。钱学森同志非常关心中国的未来学研究,对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本期刊出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刘恕同志整理的钱学森同志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论述,以纪念缅怀钱学森同志。  相似文献   

2.
韦锡新 《未来与发展》2009,30(11):98-98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两弹一星”奠基人的钱学森同志逝世。钱学森带给中国的贡献不仅仅是航天事业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将技术科学思想带回中国的第一人。钱学森同志的爱国豪情和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钱学森同志生前非常关心中国的未来发展,关心中国未来研究会和《未来与发展》杂志。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1,(23):43-43
2011年12月1日,中国科协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弘扬钱学森科学精神,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钱学森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为中国科协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金秋科苑》2011,(24):5-5
“我们拍摄电影《钱学森》,就是要再现中国航天事业感人至深的创业历程,在当今社会弘扬和倡导爱国、求实、奉献的良好风气。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关注钱学森、思考钱学森。”12月3日,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举行的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百年暨电影《钱学森》点映活动上,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电影《钱学森》编剧孙毅安这样表示。片中钱学森、钱学森夫人蒋英分别由陈坤、张雨琦饰演。  相似文献   

5.
1983年7月16日上午,本刊编辑徐炽、王建新和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委员韦锡新同志访问了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未来研究会顾问钱学森同志,请他就即将召开的“公元二○○○年的中国”学术讨论会等问题发表谈话。钱学森同志在他的办公室亲切接见了他们,并作了重要的讲话。钱学森同志首先强调,建立马克思主义未来学是中国未来研究会最根本的任务,一定要在这个基  相似文献   

6.
1月28日上午10时,武衡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庄严肃穆的告别大厅内,“沉痛悼念武衡同志”的横幅,寄托着人们无限的哀思。大厅正中摆放着武衡同志的遗像,他那亲切、慈祥的面容,深深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武衡同志的遗体,安放在鲜花、翠柏丛中...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14日,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在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举行了钱学森国防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研讨会,深切缅怀钱学森同志的卓越功绩,深入探讨钱学森科技情报学术思想。会议由学会副理事长闫巍主持,学会理事长刘成海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国防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6位领导和专家存会上作了报告。中国航天信息中心主任王一然、学会秘书长史秉能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10,(1):18-2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6届、7届、8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10,(1):18-2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6届、7届、8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  相似文献   

10.
1983年7月2日,钱学森同志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作了关于《科技情报工作中的科学技术》的报告,报告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有必要重温钱学森的这篇报告。本文根据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论思想,提出了一套构建情报研究科学技术体系的具体方案框架——情报搜集、情报存储、情报分析、情报服务。最后,对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性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推动科技情报工作早日实现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退休干部、研究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原副理事长、《科学学研究》原主编、顾问陈益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8月31日逝世,享年82岁。9月6日,陈益生同志的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生前所在单位领导、同事和好友参加了送别仪式。陈益升同志1935年6月15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化学)专  相似文献   

12.
李德华 《今日科苑》2010,(1):91-102
十月二十一日,钱学森同志溘然长逝。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带着武汉地区思维科学与人工智能工作者的深切哀思来到钱老简朴的家中和庄严肃穆的祭奠大厅,送别他的伟大英灵远行……整整二十五年中钱老谆谆教导我的情景一幕又一幕展现在我眼前,他那富有磁性的宏亮的声音仍然在我耳边回响……  相似文献   

13.
钱老的风范     
从1964年4月到1989年底,在25年间我一直在运载火箭研究院总体部从事导弹与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工作,有机会多次直接向钱学森同志汇报技术工作,聆听他的教诲。  相似文献   

14.
钱老的风范     
从1964年4月到1989年底,在25年间我一直在运载火箭研究院总体部从事导弹与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工作,有机会多次直接向钱学森同志汇报技术工作,聆听他的教诲。  相似文献   

15.
我国首次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17日-1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照华、副秘书长沙洪,中国科协顾问裴丽生,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田夫、李宝恒,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瑜、国家科委顾问王康等共一百多名老、中、青年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大会。我国老一辈的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钱学森同志指出:“所谓交叉科学是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山的一系列新生学科。交叉科  相似文献   

16.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72-1776
 钱学森同志与许多学者的学术通信,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78年初的一封通信中,他针对当时“知识经济”的思潮,从《实践论》的认识论视野,阐明知识与经济的关系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经济活动自古以来就是知识经济;并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本质上是科技经济。作者以缅怀的心境,对钱学森同志给作者的这封亲笔信内容进行了解读,阐发了钱学森同志关于认识论视角的知识经济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的“纪念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钱学森科学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参考了李秀果、陈益升、张碧晖和曾国屏等同志有关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8.
<正>卓越科学家钱学森是我国倡导科学学研究的第一人。在钱学森先生诞辰百年之际,为深切缅怀钱学森先生对我国科学学发展的杰出贡献,促进我国科学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纪念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钱学森科学学思想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2月17日在  相似文献   

19.
1986年7月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软科学事业的发展进人了新的阶段。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报告,钱学森同志也作了题为“软科学是新兴的科学技术”的报告,这次会议明确了软科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也确立了“软科学”这一术语在我国“约定俗成”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李继耐 《学会》2002,(3):25-26
钱学森 1938年 - 195 5年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时留下大量的原始手稿。由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和挚友FrankE .Marble教授精心收集和负责保管的手稿有 15 0 0 0余页 ,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体现钱学森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学术领域的开拓 ,由郑哲敏院士主编 ,从钱学森所从事的各个领域里 ,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手稿 ,汇编成《钱学森手稿》一书 ,由山西教育出版社于2 0 0 0年 12月正式出版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李继耐上将读了《钱学森手稿》后 ,认为这部《手稿》极为珍贵 ,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李继耐上将写给涂元季同志并郑哲敏院士的信刊出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