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碳经济促使碳信息披露产生与发展。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从2002年起开始邀请大型企业参与碳信息自愿披露,并发布涵盖低碳战略、碳减排核算、碳减排管理与气候变化治理的年度CDP报告。围绕自愿性碳信息披露这一研究主题,以CDP中国报告涉及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治理特征与碳信息披露的关系,为获知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提供经验证据,进而为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内碳交易试点成立,明确划定排控企业,面对严峻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众多企业意识到解决"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了解自身碳排放源的基础上通过低碳技术或者调整企业运营、政策等来实施碳减排。为了深入研究和解决企业碳管理,拟从碳盘查、碳管理成本控制、碳管理决策以及碳信息披露4个方面构建企业碳管理流程体系,并针对企业碳管理流程体系进行实用性的探讨,提出可行的建议策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下国家碳排放信息披露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排放信息披露与审计鉴证制度是低碳经济时代各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难题。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政府与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政策与现状基础上,对我国碳排放信息披露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构建了国家碳排放信息披露理论框架体系;从政府、企业、审计机构的角度全面设计了碳排放信息披露的报告指南与审计鉴证指南的内容。建设国家碳排放信息披露系统有助于我国实现2020年的战略减排目标,对企业制定恰当的减排策略以创造碳优势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2008—2013年CDP中国报告涉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公共压力对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偏低,碳信息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节能减排目标与碳排放数据等关键披露内容存在缺失;(2)政府压力中的行业属性和股东压力中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社会压力中的媒体关注度和媒体倾向性能够显著促进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3)控股股东性质与外资持股比例虽然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系数符号与预期相反,银行贷款率和机构持股者持股比例对自愿性碳信息披露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双碳行动和绿色信贷政策的不断推进,碳信息披露作为外界评估企业环境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信息来源,已成为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基于合法性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以2015—2020年中国A股上市的高碳排放行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碳信息披露的价值效应。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会抑制企业的短期价值,但可以促进企业长期价值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碳信息披露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价值,但这种作用并非立竿见影的。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动机,深化理解了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内在影响机理。此外,将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引入碳信息披露水平的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宏笪  张济建  张茜 《资源科学》2021,43(4):652-668
碳中和目标下,基于供应链调整各国间的碳排放关系,明确中国碳排放责任与形象,对于中国深化绿色发展、实现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供应链视角,引入生产与贸易中的碳排放问题,并构建碳供应链测度分析模型。本文基于2008—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数据,首先,明确中国在碳供应链生产端的国内生产长度、国外生产长度,以及中国在碳供应链贸易端的碳出口、碳进口规模;其次,测算并总结中国、美国等19个世界主要国家碳净出口与国内碳排放情况,对比分析上述国家碳泄漏与碳减排情况,从而剖析并刻画中国碳排放责任与形象;最后,基于19个世界主要国家碳供应链生产、贸易端的情况,总结得出各国碳供应链国内、国外情况,进一步探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视角下的碳排放责任与形象调整方向。结果表明:①中国国内生产长度呈现二、三、一产业梯次化衰减特征,国外生产长度明显趋短,且能源、电气等关键产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局;②中国年均碳出口、碳进口分别达880.375 MT、401.328 MT,碳规模位居世界前列;③中国贡献了41.21%的碳净出口份额,美英日法则形成686.511 MT的碳泄漏缺口,中国以全球最大的碳净出口国家身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承担积极的碳排放责任;中美俄国内碳排放达到1000 MT以上,但中国碳减排率达3.79%,显著高于美国2.07%、俄罗斯-1.05%,中国以较高的碳利用率呈现碳减排形象;④中国国内、国外碳供应链均处于“野猪型”状态,碳供应链质量有待提升;发达国家国内碳供应链多以“水牛型”状态出现,萎缩的经济降低了生产能力与碳排放量;国外碳供应链中,发达国家多呈现“乌龟型”特征,碳减排乏力且碳排放责任推诿。因此,中国须针对生产环节调整产业结构,摆脱产业依赖,继续秉持大国碳减排责任、呈现积极的碳排放形象。  相似文献   

7.
分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碳减排状况,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改进提供经验依据。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存在碳减排效应,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PSM-DID等方法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传导路径,最后分析试点政策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1)试点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地区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2)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试点政策实现碳减排效应的作用路径,绿色技术创新在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中分别发挥了12.38%和5.51%的作用,能源结构转型则分别发挥了3.74%和0.47%的中介效应作用;(3)北京的碳减排效应在6个试点地区中最强,其次是上海和天津,湖北和重庆的整体碳减排效应较弱。研究结论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的主要启示包括,要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减碳政策等。  相似文献   

8.
分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碳减排状况,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改进提供经验依据。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存在碳减排效应,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PSM-DID等方法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传导路径,最后分析试点政策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1)试点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地区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2)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试点政策实现碳减排效应的作用路径,绿色技术创新在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中分别发挥了12.38%和5.51%的作用,能源结构转型则分别发挥了3.74%和0.47%的中介效应作用;(3)北京的碳减排效应在6个试点地区中最强,其次是上海和天津,湖北和重庆的整体碳减排效应较弱。研究结论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的主要启示包括,要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减碳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1997—2011年投入产出的数据,通过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广东省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2011年,规模效应对出口隐含碳增长的贡献高达4.27亿吨;进口碳减排量增加了3.23亿吨。技术效应对出口隐含碳的贡献值为-3.42亿吨;进口碳减排量减少了2.87亿吨。结构效应对进出口隐含碳的作用较弱,总体来说都是有利于其碳排放量的减少。②机械设备制造业是出口隐含碳增加最多的部门,纺织服装业是出口隐含碳减少最多的部门,进口碳减排量增长最多的部门是机械设备制造业,进口碳减排量减少最多的部门是化学工业。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相关研究理论和概念的基础之上,以联想集团为例,分析其碳减排的历程、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并由此评价其在碳会计信息披露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于完善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从学术界、政府部门和企业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质量发展纲要》要求、各地质量分析报告的成功经验及对有关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产品质量水平、产品质量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工作3个维度、11个层次和30个观测点构成的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内容完整性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收集了近年来公开发布的有较强代表性的40份产品质量报告,进行赋值、评分计算,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各地质量报告内容完整性整体较差,尤其在产品质量创新能力和质量治理信息方面披露不足,质量信息分析方法也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高管职业背景会影响企业研发披露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蓉曦  陈超 《科研管理》2006,40(12):272-281
选用2008-2014年沪深两市非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本文研究了高管团队的职业背景对研发支出的自愿性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有研发职业背景的高管团队更可能在年报中披露公司的研发支出。在控制了公司创新强度、高管团队的其他特征(年龄、学历、性别),采用高技术行业样本,利用董监高研发职业背景比例,进行PSM配对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区分高管类型发现,有研发职业背景的CEO、董事长和有学术研究背景的CEO对公司披露研发支出的可能性有显著正向影响,而CFO的职业背景对公司研发披露决策没有明显影响。本文将职业背景这一重要高管特征引入企业研发披露的研究领域,丰富了“高层梯队理论”与研发活动的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从数据层面探索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之间的关系,为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政务微博为研究平台,选取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典型案例,聚焦病例信息公开及评论数据。使用内容分析法提取信息公开特征,基于SnowNLP模型计算社会情绪,结合焦点诉求分析舆情演化趋势。引入政府危机管理系列理论,探讨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的双向作用机制。[结果/结论]信息公开不足会导致消极的社会情绪。随着信息公开工作的改进,公众诉求的态度和内容从一开始的强硬、笼统变得温和、具体。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在周期上具有同步性,二者相互影响,这对于政府把握舆情规律,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管理层行为有着密切关联,而股权结构又影响着管理层的行为决策。在当前管理层存在选择性披露行为的背景下,股权结构是否有助于遏制管理层的这种行为,进而提高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呢?本文以2007-2010年沪市A股重污染行业平均资产排名前20%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管理层行为对环境信息披露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制衡股东和政府部门对管理层的监管能有效引导管理层积极披露环境信息;管理层持股也有利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上市公司年报,建立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2004年109家东北上市公司,对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公司治理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东北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6.
程博 《情报杂志》2012,(1):156-160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是解决其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信息披露水平、信息质量和透明度高低,制约着非营利组织治理水平,影响组织社会公信力。本文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构建了法律层、指南层、披露层的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框架体系,并从三个层面进一步进行了设计。研究结论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加强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提升信息披露水平和提高社会公信力,推动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艳春 《现代情报》2015,35(12):152-155
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本文从信息公开制度角度切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阐述高校管理信息公开的价值定位,分析高校管理信息公开制度的内涵与重点领域,并试图探索高校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旨在为提高政府公开信息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界定政府公开信息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对贵州省相关政策进行文本分析,整理出高频关键词表,并从质量维度和时间维度两方面分析政府公开信息质量的相关保障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贵州省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对公开信息质量的保障主要集中在信息的及时性和公开范围两个方面,而较少关注公开信息的一致性和信息公开效率;不同时间点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其内容侧重点不同,且表现为更加细化和具体;"保密性"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初期较为重视,但随着相关政策实施的成熟,对保密性的要求稍有宽松。建议进一步建立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机制和社会评议制度,平衡政府信息公开与信息保密之间的关系,并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政府信息公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