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对西藏地区旱涝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划分西藏地区旱涝等级较为客观的标准,(即:旱涝指标Pt的方法),指旱涝等级划分为(重旱,中旱,轻旱,正常,轻涝,中涝,重涝)七个等级。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10~15年旱涝趋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德生  方茸 《预测》2002,21(4):36-39
本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00年来的旱涝史料进行分析,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并对未来旱涝形势作出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15年该地区将处于少水期,干旱灾害将增加。  相似文献   

3.
利用累积湿润指数分析江淮地区农业旱涝时空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马晓群  吴文玉  张辉 《资源科学》2008,30(3):371-377
提出了一个农业旱涝气象指标一一累积湿润指数。该指标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基础,通过确定不同区域综合农田作物系数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订正,并考虑前期旱涝程度对当前旱涝状况的累积影响,从而具有农业意义。用土壤墒情指标对该指标进行分区域旬旱涝等级的确定和检验,其定量符合率为60%-70%,定性符合率为80%.90%。利用该指标分析近30年江淮地区农业旱涝时空变化的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意义上江淮地区农田水分状况能满足作物需求,湿润程度湿润区高于半湿润区。农业旱涝年际变化大,变异率北部大于南部。北部旱涝并存,春旱、夏秋和秋冬连旱频率高,夏季洪涝严重;南部总体湿润,以涝居多,但夏秋干旱频发。在气候变化导致江淮地区降水格局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近年来北部夏季洪涝,南部夏秋旱问题突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浙中东部沿海地区历史时期旱涝灾害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茂鑫  斯公望 《科技通报》1992,8(4):213-218
利用浙中东部沿海地区的历史旱涝灾害史料,归纳为旱年、涝年、旱涝年三种基本类型.并分别讨论各型灾年的基本特征.将其灾害序列划分为若干历史阶段,发现目前该地正处在近1200年来,旱涝灾害最频繁的历史阶段内.统计结果,旱涝灾害年频数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反厄尔尼诺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曹永强  曹阳  徐丹 《资源科学》2015,37(10):2068-2077
本文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黄淮海流域14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选取旱涝频率和旱涝范围作为评价指标,结合morlet小波分析法和经验正交分解函数(EOF),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黄淮海流域旱涝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黄淮海流域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除中度干旱主周期为10年外,其余各级干旱、洪涝范围的主周期分别为20~25年、25~33年,另外除极度洪涝外,其余各级旱涝的突变年份均在1977-1978年左右;空间上,流域内洪涝频率总体上低于干旱频率,在大尺度气候异常影响下,黄河、海河流域旱涝变化基本同步,淮河流域与其它两流域旱涝变化相反。此外,受纬度和季风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流域内旱涝变化呈纬向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年来亳州市旱涝急转频繁,水旱灾害日趋严重的情况初步探讨亳州市旱涝急转的形成原因,提出减轻灾害损失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浙江省旱涝灾害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63个气象站点36年(1971-2006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正态化Z指数方法计算单站旱涝指标,并利用该数据确定区域旱涝等级,对浙江省的旱涝时间序列进行研究,运用GIS空间插值方法(Kriiging)分析浙江省旱涝的时空分布,其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从70年代开始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旱涝交替发生,但总体以偏涝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多旱区在金衢等内陆丘陵盆地,多涝区常发生在浙西地区。这对防御旱涝和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淠河流域汛期旱涝变化的周期性与旱涝等级状态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远平  赵咏梅  杨太保 《资源科学》2009,31(6):1046-1050
淠河流域汛期旱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汛期旱涝灾害演变规律及趋势对指导区域内科学防灾、减灾、救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墨西哥帽小波和叠加马尔科夫链分析相结合探讨淠河流域汛期旱涝的演变规律,并对未来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流域汛期具有不同的旱涝演变情景,2003年以来在偏涝的背景下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大。近50年来淠河流域汛期旱涝演变的第一主周期为2年,第二主周期为9年。叠加马氏链可以准确预测汛期旱涝等级状态,淠河流域汛期涝年各等级出现的概率均大于相应的旱年等级,重现期短于后者。小波分析为马尔科夫链方法提供趋势和背景,马氏链可以实现中短期汛期年景预测,两者互为补充,互为验证,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近50年秋季全球旱涝年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温和ENSO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用Chen等(2001)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划分并检验了1948年~2001年全球9月~11月的旱涝年.结果表明,冷事件大多对应涝年,暖事件大多对应旱年.全球9月~11月降水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涝年大多在80年代以前,早年大多从80年代开始.其中,1987年~1997年全球9月~11月的连续早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段.指出,印度季风区域、东南亚地区、热带太平洋岛屿、我国的东南沿海及日本一带、西非季风区及墨西哥湾区域,是旱涝年的平均降水差异较大的区域.并指出,东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3月~5月海温的变化对于9月~11月全球陆地降水的趋势变化有很好的预报意义.划分并检验了南、北半球9月~11月的旱涝年.指出,北半球旱涝年的分布和全球的是基本一致的,南半球与北半球的旱涝年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二十四史及地方志中收集到的杭州市及所属七个县(市)的历史气候记载,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所规定的标准,把逐年的旱涝状况,按涝、偏涝、正常、偏旱、旱分成5级,建立以年为单位的旱涝连续序列。统计得出:①无论从各世纪或总的来看,都是涝年多于旱年,其频率分配,涝年一  相似文献   

11.
汤燕冰 《科技通报》1992,8(3):135-139
利用杭州、宁波、金华、温州4站近500余年(1470~1990)来的旱涝等级序列及实测降水资料,分析了浙江省近500年来干湿状况变化的若干特征.浙江省干湿状况的长期变化是以干湿期交替出现为特征的,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准周期性,没有趋于某一极端的趋势.近500年来,干湿变化与冷暖变化之间的联系以冷干、暖湿形式为主.此外,还指出浙江省干湿状况的变化与太阳黑子磁周期活动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云南省近55年旱涝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1世纪以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其中旱涝灾害对人类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为干旱指标,计算了1958-2012年近55a的29个气象站点5种不同时间尺度上的SPI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年及季节的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强度在各时间尺度上均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春季、秋季、冬季干旱强度及影响范围均呈现增加趋势,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影响范围总体上呈略微下降趋势。雨涝强度在时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夏季雨涝强度和雨涝影响范围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省干旱整体上反映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加重的态势。研究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能够在较长时间系列尺度上很好地反映研究区年际及季节性旱涝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洞庭湖流域1999年1月-2008年12月间的TRMM3B43月降水量资料,通过区域综合Z指数的构建,旱涝等级的划分以及降水变差系数的计算,对洞庭湖流域近10年来的旱涝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流域实测降水数据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TRMM数据在流域旱涝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较高可信度。另外,研究结果显示:①在区域综合Z指数构建过程中,由于考虑了区域降水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文中的计算方法比通常采用的面积平均法更加符合实际;②TRMM数据格点在流域内均匀分布,可有效刻画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其监测的流域旱涝结果较有限气象站点的监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③受季节性季风降水及区内复杂地貌特征的影响,洞庭湖流域旱涝发生较为频繁,平均一年内大约有2.8个月和2.4个月,分别表现为流域性的洪涝和干旱。且总体上,流域性洪涝发生的频率和等级要高于干旱;④洞庭湖流域洪涝发生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征。在过去10年间,常常有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的洪涝或干旱发生;⑤洞庭湖流域西北部、西南部以及东南部的旱涝发生几率相对较高,而中部和东部的几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北部湖区的几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旱涝演变与ENSO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徐宗学  杨晓静 《资源科学》2019,41(11):2144-2153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西南地区旱涝频发,而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性因子。本文利用海表温度距平(SSTA)、南方涛动指数(SOI)、西南地区近57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运用小波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ENSO事件与降水、气温及旱涝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ENSO事件存在9 a、24 a和3~4 a左右的准周期变化。②降水量、气温与ENSO事件强度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EI Nino(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年份,西南地区的降水、气温与SSTA在滞后2~4个月时呈显著负相关;在La Nina(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西南地区的降水、气温与SSTA在滞后2~4个月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气温同ENSO事件相关关系更为明显。③ENSO事件强度与旱涝等级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当EI Nino事件强度增大时对应西南地区的干旱事件增多;当La Nina事件强度增大时,西南地区洪涝事件增多;旱涝指数SPI和SOI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SOI对旱涝的影响存在1~4个月的滞后期,并且在滞后3个月时影响最大。因此,西南地区在强ENSO事件发生的当年或次年易发生旱涝灾害,需要提高对旱涝事件的警惕,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本文结果可为西南地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金虎  孙兰东  林婧婧  杨建玲 《资源科学》2015,37(10):2078-2085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1961-2012年盛夏(7-8月)156个台站逐月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以及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盛夏持续性旱涝指数,对中国西北东南部地区盛夏持续性旱涝异常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来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干旱事件发生略多于持续性洪涝事件,但持续性洪涝事件的强度明显强于持续性干旱事件。在持续性涝年乌拉尔山脊明显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强,而且表现为双峰型,低层风场表现为辐合,高层表现为辐散,垂直场上表现为上升运动,且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异常水汽能够输送到西北东南部,水汽散度场表现为辐合,因此降水偏多。而持续性旱年正好相反,因此降水偏少。利用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对持续性旱涝指数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旱涝现象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历史水旱灾害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谢辉  王磊 《资源科学》2012,34(8):1526-1532
河南省水旱灾害十分频繁。本文在1450年-1979年分区历史水旱灾年频率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由1980年-2009年数据得到的降雨量距平百分率旱年频次,以及由多年(1980年-2010年)平均汛期雨季(6月-9月)降水量和降水变率获得的综合降水量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度,根据频率越高,危险性越大的原则.利用GIS技术,从时空尺度上对河南省干旱灾害危险性、洪水灾害危险性、水旱灾害综合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干旱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郑州市和许昌市的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和信阳市;洪水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南部、漯河市南部和周口市的西南部地区、以及商丘市东南部,和开封、周口、商丘三市的交界处,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的大部分地区;水旱灾害综合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其结果可为河南省水旱灾害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防灾减灾预案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未来汛期旱涝灰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汛期降水量大、年际变率也很大,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之成为我国夏季主要致灾因子之一。做好汛期旱涝预测,提高预报准确率,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国194个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1971年~2000年汛期(5月~8月)降水序列资料,通过具有极好处理贫信息能力的灰预测方法,对我国2010年~2020年汛期降水的旱涝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2020年我国由“南涝北旱”转换成“北涝南旱”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每年汛期都有旱涝灾害发生,北京、银川、石家庄等地区旱灾严重,重庆、南昌、广州等地汛期水患频繁。  相似文献   

18.
王显勤  林扬  李鹏春 《科技通报》2011,27(3):347-351
浙江省台州市2007年提出"百乡和汛"工程,并以此为载体,在2008年-2009年全面开展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市政府出台了<台州市基层防汛体系建设规定>.2009年,浙江省将台州的做法在全省推广,国家防办全文转发台州<规定>,至此,"和汛"二字在全国防汛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0年台州市编著<防汛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