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南温带半干旱农牧区沙漠化现状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玉祥 《资源科学》1999,21(1):28-36
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为例,探讨了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藏南农牧区土地沙漠化的面积、类型、分布、危害与成因等。成因分析表明,区内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区内的自然沙漠化过程、气候干旱化加剧过程及人为加速过程区同决定的,是以气候变化为主并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土地沙漠化、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农牧区、扎囊县  相似文献   

2.
西藏沙漠化研究进展与未来防沙治沙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土地沙漠化研究是我国荒漠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近30年西藏土地沙漠化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摸清了西藏土地沙漠化现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创立了包括高寒区沙漠化土地分类分级指标体系、地质-历史时期沙漠化演化过程、河谷风沙地貌特征等的西藏高原土地沙漠化研究理论体系,建立了高原特色的西藏土地沙漠化防治技术与对策,并基于西藏土地沙漠化现状、趋势及防治成效提出了未来西藏防沙治沙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地沙漠化的逆转与生态治理政策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人为本”,实施生态治理政策的战略性转变,是土地沙漠化逆转后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世纪之交,中央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移民等一系列的生态治理政策,并完善了防沙治沙的法律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治沙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实施重大生态治理政策以来,在政府加强对土地利用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农户的生态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沙漠化快速蔓延的趋势得到遏削,呈现出“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局面。但是,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急需在沙漠化治理政策方面做出战略性的调整,以便实现沙漠化治理效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安凤生  孙培福  彭志成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152+231-152,231
沙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主要成因是气候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沙漠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防风固沙和合理水资源利用是沙漠治理的两个关键问题,为此可开展工程治理、植物治理和汲水、输水及灌溉等一系列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态势及其治理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多年来研究沙漠及沙漠化的基础上,扼要介绍我国沙漠化现状、发展趋势及治理模式。土地荒漠化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国际上对此极为关注,1977年联合国专门召开世界沙漠化会议,提出全球向沙漠化进军的行动纲领。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9%,其中,干旱区沙漠(戈壁)116.2万平方公里,干旱及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湿润半湿润区风沙化土地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沙漠化的趋势是局部改善,总体上仍在发展。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沙漠化土地面积从17.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1万平方公里。当前治沙的重点应放在沙漠化土地上,特别是对那些正在发展的和已经开始沙漠化的土地,既要防止其发展,又要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对于沙漠(戈壁)的治理,重点应放在位于其边缘的绿洲。除了采取措施保护现有绿洲、交通干线,工矿居民点等免受风沙危害外,还应进行综合开发、建立和扩大新绿洲。根据风沙化土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可以充分利用其周围地区丰富的劳动力和经济、技术发展的优势,进行全部开发。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临策线沙害是制约运营发展的"瓶颈",为了根本解决临策线沙害问题,呼和浩特铁路局在工程治沙的基础上,分步骤实施植物治沙;以科学治沙、防治结合、合理组织、加大投入、建立长效机制为临策线治沙的主要防治措施。文章主要从沙害现状、成因分析、治沙方案、防治措施、效果体会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土地沙漠化问题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尤为突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以下简称"奈曼站")围绕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科尔沁沙地的土地沙漠化治理和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长期开展荒漠生态系统协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机理研究、过程监测、技术试验与示范等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奈曼站已经成为我国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土地治理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提出的"奈曼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不仅被国内同类沙漠化地区的生态治理实践广泛采用和借鉴,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以及联合国其他相关机构作为长期培训教材和科普推广内容;同时,奈曼站坚持研发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并示范应用,引种适地丰产作物及林草果蔬植作物品种,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为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和整体呈现逆转态势"作出了贡献。1998年,奈曼站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粮农组织联合颁发的"拯救干旱区土地成功业绩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压力持续增加,该区域出现了可利用水资源减少、区域生态资源过度开发、得到治理的沙漠化土地再次退化等新问题。针对新的问题,奈曼站的观测与研究工作将重点围绕水资源制约的关键因子开展植被-土壤系统协同演变机理研究,研发水分、土壤与生物资源有效利用和区域农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模式,构建新的符合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以及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3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本文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凤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2011年遥感影像解译资料为依据,采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内蒙古鄂托克旗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单一,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土地利用程度低,各苏木镇土地利用程度普遍较低;各种用地类型聚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土地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它不仅发生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带,也发生在部分半湿润地带。由于它造成生物生产量的下降和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丧失,目前已引起全球各有关方面的重视。特别是非洲、苏丹-萨赫勒地区沙漠化的迅速发展,更引起人们的关注。1977年联合国为此专门召开了世界沙漠化会议,讨论沙漠化的过程及其严重性,防治沙漠化  相似文献   

12.
赣中红壤丘陵区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及其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赣中红壤丘陵区的畜牧业虽有一定发展 ,但在畜禽资源配置与利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使得区内畜牧业 ,尤其是草食畜牧业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该文在分析千烟洲试区的试验数据与农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指出以猪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 ,肉牛、山羊、鹅等草食畜产品比重低及饲养管理粗放是制约该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从土地生产率、市场与政策限制以及启动资金等方面探讨了传统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和评价表明 ,南方草食畜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且种草养畜的经济效益明显高出传统畜牧业。因此 ,该区今后畜牧业发展方向应利用天然草地、果园空地和冬闲田建立人工草地 ,种草养畜 ,逐步形成以肉牛为主 ,山羊和鹅为辅的草食畜种占一定比例的合理畜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增长的现象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沙漠化的成因和危害,因地制宜提出了四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泾河流域为例,应用遥感与GIS方法,对该流域1986年、1995年和2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1986年至2000年,泾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均以草地和耕地为主,二者始终占流域总面积的85%以上;其次是林地,占流域总面积的10%左右,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左右;②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来说,林地和草地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和耕地则呈增加趋势;未利用土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大;③从1986年至2000年这15年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三者之间,以草地一耕地转型为最大,达14.87×104hm2.值得注意的是,在草地的亚类间发生的变化,要远大于大类间的相互转化,转化面积均在53×104hm2以上,占草地总面积的1/6,这一变化过程虽然没影响到草地的面积,但却暗示了草地质量先退化后恢复的演变趋势;④政策、城镇扩张和人口增加是造成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3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G2000048700)”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于2000年立项。项目的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主持单位为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涛博士。先后有21个单位的13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研究,是一次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研究。研究目标:紧紧围绕影响我国北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沙漠化问题,解决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中的一系列科学问题,为国家制订西部开发的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项目就沙漠化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历史过程、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动力学过程及其调控、沙漠化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增长的现象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沙漠化的成因和危害,因地制宜提出了四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以上海市农村宅基地置换基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宅基地置换区的土地集约利用与经营模式。通过调查上海郊区现有的土地经营模式,对上海宅基地置换区内现有的土地集约利用和经营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个合理的宅基地置换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营模式,以实现土地的最优利用。  相似文献   

18.
大坝小流域是 1 997年开始规划的 ,1 998年付诸实施。针对该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 ,在治理过程中植物措施主要采取了人工种植柠条。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 ,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沙漠化土地得到了遏制和有效的利用 ,其中柠条林充分发挥了其防风固沙和促进当地畜牧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11个省(区)的土地辽阔,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天然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半数以上,放牧畜牧业历史悠久,历来是蒙、藏、哈萨克等善于经营放牧畜牧业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区内的牧业经济,特别是放牧畜牧业经济,在区内外占有重要地位,11个省区占有全国80%的少数民族人口,89.5%的草地。48.6%的牲畜,以及丰富多采的畜产品。牧业产值占全国牧业总产值的28.1%,占西部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1.5%,高于工业、低于种植业,位居第二,占牧区农业总产值的的80—90%。由于区内天然草地资源开发不充分、利用不够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04-205,238
1 首席科学家王 涛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实验室主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国际沙漠化防治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 ,国际干旱区开发委员会 (IDDC)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副主任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理事长。 1988年获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5 0多篇 ,参加 4部专著的撰写 ,主要涉及沙漠的形成演变与沙漠环境、沙漠化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沙漠化及其灾害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