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9年春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弱-中等强度厄尔尼诺(El Niño)。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国气候趋势预测结果表明,预计2019年汛期(6—8月),长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其中江南地区偏多2—5成,可能发生局地洪涝灾害;新疆北部、东北北部、四川东部和陕西南部等地降水正常略偏多。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其中河套地区降水偏少2—5成。预计2019年登陆台风数正常略偏多。  相似文献   

2.
2017年夏季全国气候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7年春季至夏初,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处于中性状态。2017年夏季(6-8月),全国总体降水形势趋于常年,出现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华南大部、黄淮流域、华北东部、东北南部、东北北部、新疆大部和西藏南部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多,其中新疆北部降水偏多2成左右。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预计2017年登陆台风数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3.
ENSO事件对西藏夏季降水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69年以来夏季发生ENSO事件与西藏23个站点夏季(5-9月)、初夏(5-6月)、盛夏(7-8月)时段内降水量分别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当年夏季厄尔尼诺事件增强或开始发生当年除藏北一线、南部边缘部分地区的降水接近常年平均值或略多外,其余大部以偏少为主。拉尼娜事件当年,自治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多,而北部、南部与之相反。通过旱涝等级指数特征时间函数和23个站点降水距平百分率与ENSO事件的关系分析,在厄尔尼诺发生当年西藏主要农区降水量偏少或甚至为严重干旱,西藏北部和南部降水正常或偏多,强厄尔尼诺年为全区性干旱。拉尼娜发生当年西藏北部和南部降水偏少,而中部以涝为主。由于西藏高原地形复杂,区域降水明显,如果仅用全区降水特征向量时间函数与ENSO的关系,不能完全表达各地区的具体降水状况与ENSO的关系。为此用全区23个站点降水距平百分率与ENSO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其中对西藏主要农区7个代表站(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浪卡子、昌都、林芝),夏季(5-9月)降水距平及距平百分率与ENSO事件的关系和两个不同事件中的降水差异体了重点分析。总之西藏地区最严惩干旱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当年,洪涝最严重的也是发生在拉尼娜事件当年,由此推断,ENSO不仅预测西藏地区旱涝发生提供了某些物理依据,而且也可作为西藏中部农区发生旱涝的一种信号。  相似文献   

4.
利用1951—2012年全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华北夏季(6、7、8B)总降水量,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求得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年变化趋势;同时利用EOF(正交经验分解)来分析该地区62年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1965年代之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之后开始下降,尤其是在1976年成为降水变化的转折点,降水进一步减少,80年代中期后略有回升,但在2003年再次减少,2010年之后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格央  尼珍 《西藏科技》2009,(4):50-52
2008年6月份以来,西藏大部地区多阴雨天气,降水过程频繁,各地区普遍提前进入雨季。部分地方还出现了雷暴、冰雹、洪涝、泥石流、稿虫害等灾害。 本文利用2008年6月1日~2008年7月20日西藏地区各个站点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2008年6~7月西藏地区天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沿江一线、南部边缘地区、东部和藏北四个区域的6月1日~7月20日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与2008年同期降水日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6月1日~7月20日全区除阿里地区南部、林芝地区东部和加查降水偏少3成外,其余大部降水量均偏多;6月份,改则、中扎、拉孜、隆子月降水量超过历史同期最高值。狮泉河月平均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极值;2008我区除林芝地区的降水日数比历年平均降水日数偏少1~6天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日数比历年平均值偏多,改则、拉孜、日喀则、江孜、泽当、定日、隆子比历年平均值偏多10天以上,其中,改则和拉孜偏多15天。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青藏高原1979—2013年水平分辨率为2.5°×2.5°的地面感热通量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对青藏高原热源基本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地面感热与中国夏季降水有密切的关系。当高原感热偏高时,高原夏季500h Pa为正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中国东部存在异常的偏北风,长江流域以北地区降水偏少,而长江流域以南的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7.
1999年浙江省凉夏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9年夏季浙江省天气气候特点的分析表明,当年夏季平均气温明显偏低,部分地区季平均气温破历史同期最低值,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明显偏少,是凉夏年份;全省梅汛期长,降水偏多,尤其是浙并杭嘉湖地区降水异常多,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全省季日照时数明显偏少,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对夏季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昌都地区7站1980~2010年逐日、逐月降水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对昌都地区汛期(5~9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昌都地区汛期降水在NESO事件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在ENSO发展阶段昌都地区汛期降水除八宿外,各地均偏少。影响逐月降水的原因在于降水日数的变化,其中偏多月份中雨与大雨的降水日数增多,大雨日数增加明显,降水偏少月份,中雨与小雨降水日数偏少。对发展阶段大气环流与常年比较得出,南亚高压偏东与孟湾低槽的减弱是影响汛期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2011年5~9月西藏地区降水、气温、日照、500hPa环流特征的分析,表明:汛期西藏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初夏(5~7月)降水集中且强度大,盛夏(8~9月)降水明显偏少。汛期降水总量基本正常,平均气温偏高;日照时数东部偏多,中西部偏少。  相似文献   

10.
2018年春季初镶黄旗地区积雪已融化,全旗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较好,对天然草场牧草返青较为有利,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末出现不同程的旱情。夏季初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且有阶段性高温天气,全旗大部地区出现旱情,大部分地区天然牧草长势偏差。夏季7月~8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部分地区旱情得以缓解天然牧草长势较好。秋季初镶黄旗地球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天然牧草长势较好。全年,镶黄旗地区夏末降水明显增多,前期旱情得以缓解,利于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产量总体偏高,但大部分地区优质牧草比例有减少趋势,天然牧草营养成分积累较差。  相似文献   

11.
已发表的涉及中国的蹄盖蕨属植物的名称有300多个,它们初步被处理为117种和一些变种和杂种,全文将分4次报道,本篇是第一部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2016年5月,超强厄尔尼诺(El Niño)事件已经结束。预计,2016年夏季,我国主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尽管长江流域降水量偏多,但发生类似1998年夏季全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不大。2016年冬季至2017年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可能处于拉尼娜(La Niña)状态,有利于2016/2017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2017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正常略偏多。  相似文献   

13.
大气中CO_2含量增加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大气物理所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耦合混合层海洋模式模拟了大气中CO_2含量增加一倍后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本文集中讨论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中国气温增高幅度在南方和东北较大,夏季增温较冬季增温大;降水变化较为复杂,季节差异也很大,总的讲是东北大部、河套一带及云南、广西降水减少;土壤湿度在大部分国土上是变小的,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农业和生态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森林公园现状评价和发展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世东 《资源科学》1994,16(6):25-31
本文评价了我国森林公园的现状:资源丰富,有600多处场具备旅游开发价值;类型多样,山岳、水域、海滨、城郊等类型兼而有之;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发展迅速,目前国家已批建森林公园255处;并存在着效益不均和人才缺乏等问题。同时,本文对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林丽  史军 《资源科学》2012,34(1):81-90
地表植被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法,研究了1998年-2011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四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NDVI与气温在夏季和秋季相关性较高,与降水在秋季和春季相关性较高,冬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都最低。NDVI对气温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和秋季较短,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在冬季较短,夏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都较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最大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部差异不明显,在夏季则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NDVI对气温变化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滞后期除在夏季具有一定的南北差异外,在其他季节空间分布规律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近40年全球气温增暖和华东地区气候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霜芝  俞连根 《科技通报》1996,12(5):262-267
近40年华东地区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一致,但区内各地气候变暖存在着较大差异,华东北部变暖最为显著,而南部则不如北部那么明显。在季节上,冬季增温明显,夏季有变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1961年~2004年东北地区四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Anusplin插值软件对东北地区146站1961年~2004年四季降水量进行空间化处理,各季区域平均MRE分别为春季14.3%、夏季14.1%;秋季18.1%;冬季25.1%。对栅格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四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春季,整个时段呈弱增多趋势,但不显著,1980年代前增加,之后减少;夏季呈减少趋势,1985以后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整个时段呈弱的减少趋势,1990年代开始显著减少,2000年以后略有增加;冬季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呈波动增多趋势,近10年增幅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春季,黑龙江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吉林东部降水显著增多,增幅为(3~9)mm/10年,辽宁中部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减幅为(3~7)mm/10年。夏季,东北大部地区降水以减少为主,黑龙江中部和辽东半岛地区显著减少,减幅为(20~40)mm/10年。秋季,东北大部地区降水减少,黑龙江东部局部、吉林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显著减少,减幅为(6~10)mm/10年。冬季,黑龙江大部、吉林大部降水显著增多,增幅为(1~3)mm/10年,辽宁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显著减少,减幅为(1~2)mm/10年。  相似文献   

18.
西电东送是解决我国能源空间产销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东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东部输入区而言,西电是清洁能源,其环境效应显著.具体体现在西电输入可以直接替代东部地区原有小火电,减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尤其是消除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SO2排放导致的酸雨污染;同时将间接推动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撑.本文以广东为例,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西电对输入区的环境效应及其潜在的间接环境效应.数量分析结果表明,西电的输入对降低东部地区与电力相关的污染物排放作用是显著的.针对西电输入、输出区环境容量不同的经济价值,提出西电东送可以同时提高双方的环境容量及其边际价值,提高双方的总体社会福利水平.以西电东送为纽带,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实现西电东送战略的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