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跨国并购获取核心技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当前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只能定位于利润最低的价值链中间的制造环节,充当“打工仔”角色.借鉴美国与日韩企业的发展经验,通过跨国并购来获取核心技术,是实现中国企业核心技术获取和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跨国并购获取核心技术对于中国企业的意义及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应实行有效整合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华鹏  苏敬勤  崔淼 《科研管理》2014,35(10):94-100
研究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和规律兼具理论与现实价值。鉴于现有文献缺乏对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系统梳理,本研究使用案例的方法通过对三个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分析,系统地识别出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并构建了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四轮驱动模型研究。结论表明:品牌国际化、获取核心技术、扩大市场份额、以及获取国际化经验是驱动我国民营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四个最主要动因。通过与西方企业跨国并购驱动因素的对比,得出品牌国际化、获取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经验是驱动中国民营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特色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跨国并购成功的影响因素及核心技术的特征两个方面的研究,认为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不具备进行成功的以获取技术为目的跨国并购的经验和能力。以三星模式和戴尔创新模式为案例,提出了解决技术差距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宛秋  张永安  刘煜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712-1719
技术并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是实现技术跨越、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手段。但目前人们对技术并购的绩效表现并不明确,本文对我国目前技术并购对企业绩效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以2000年到2005年上市公司的并购公告为基础,以其在公开信息披露中称获取某种技术为其并购的意图或意图之一为标准,并进行管理因素"噪音"和再并购因素"噪音"控制,最后选取由41个公司的并购事件组成的一个样本。采用ROA相对值和ROE相对值作为评价基础,对该值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第一年和并购后第二年的变化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并购并没有给主并企业的绩效带来普遍贡献。再结合频数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发现尽管技术并购的成功率不高,但获得成功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并购创造很高的效益。所以,提高技术并购的收益与效率是我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严焰  池仁勇 《科研管理》2020,41(9):33-41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中,并购双方技术相似性与并购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已得到广泛验证。我们认为,只有在充分考虑并购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基础上,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更具现实意义。本研究分析了并购双方技术相似性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并购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机理。采用带调节项的多元线性层级回归分析法对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案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技术相似性与并购后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而并购企业的吸收能力对这一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并购企业具有低吸收能力,该倒U型关系将得到强化;并购企业具有高吸收能力,该倒U型关系将显著改变为负相关关系的理论分析并未得到验证,在实践中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宛秋  张潇天 《科研管理》2022,43(6):142-151
跨界技术并购已渐成潮流,然而,企业能否真的从中获益,往往取决于并购后的技术吸收和整合。论文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创新倾向、既有技术资源和并购后内外部创新投资对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与探索式创新倾向相比,企业的利用式创新倾向更能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企业的技术资产专用性会弱化利用式创新倾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若并购后企业加强内部创新投入或对外创新合作则能减轻技术资产专用性的负面效应。论文拓展和深化了吸收能力、资产专用性等相关理论,同时,为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的相关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颖  王晨佳  王凯 《未来与发展》2010,31(2):60-62,59
在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的基础上,就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保障措施,从企业和政府层面给出了相关建议。得到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应以资源获取海外并购为主,在以技术获取型和市场获取型的海外并购中,应将并购目标锁定在中国企业具备优势的机械、电子工业等产品较单纯的行业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以文献和案例为基础,采用问卷法搜集得出影响技术并购协同的主要因素,形成了一个基于Vensim的技术并购协同SD模型来模拟技术并购协同的形成机理,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技术并购协同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方式进行了分析,发现技术进步速度、获取技术的创新程度、获取技术的工艺可行性、并购后企业的技术再投入、主并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鉴于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动态能力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还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对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认识。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突变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过程的尖点突变分析模型,选取知识存量作为技术创新产生的状态变量,协同效应和研发投入力度作为控制变量,并应用尖点突变模型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的产生过程。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产生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集成创新,是我国实现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企业获得竞争力、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对集成创新概念的分析,探讨了开放环境下我国的集成创新战略,为企业通过集成创新整合资源,实现技术跨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朱亚丽  孙元  狄瑞波 《科研管理》2012,33(9):107-115
本文从企业层面出发,探讨知识转移双方企业的联结强度、网络密度、网络范围、网络中心度在知识缄默性负向影响知识转移效果时所具有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知识缄默性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是知识源企业的网络范围和网络中心度,联结强度、网络密度、知识接受企业的网络范围和网络中心度均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一结果暗示了在缄默程度高的知识转移过程中,取得知识源的积极配合比知识接受方自身的努力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王锋 《未来与发展》2007,28(4):13-15,12
企业、区域和国家为提高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共同构成竞争链。在这个链条中,企业竞争力是基础,区域竞争力是关键,而国家竞争力则是必然结果。只有加快科技进步,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形成特色区域竞争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5.
范柏乃  余钧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56-1662
 基于1994-2009年我国的省级数据,采用面板分析考察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人员投入)和区域环境(地方政府科技支持、地区企业吸收能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影响,进而为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发现有:考察期内,人员投入、企事业单位科技经费拨入、地区经济增长对高校技术转移产生正向作用,政府科技经费拨入对高校技术转移产生负向作用。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有必要调整和优化政府对高校技术转移的支持,并更好地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区域软环境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效果及在不同地区的差异表现,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选取2007-2013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对科技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政府环境、法律环境等五类区域软环境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科技环境、政府环境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金融环境与法律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影响有限,市场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产生消极影响。从各地区层面来看,不同的区域软环境因素对各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科技环境在东、中、西、东北地区均产生积极影响,金融环境在上述四个地区均未产生影响,市场环境在中、西部地区产生消极影响,政府环境在中、西部地区产生积极影响,法律环境在东北地区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构建在企业高端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科研层-组织层-环境层(SROE)分析模型,采用因果树分析法找出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影响因素,并从静态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从动态角度对企业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弹性分析与灵敏度分析,并观察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企业技术变迁能力提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技术改进能力、R&D经费投入、城市化水平、团队协作等因素较其他因素来说重要程度更高,且对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但在短时期内,各因素对企业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借鉴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测评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并从科技资金投入、科技转化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整体科技创新效率水平较低,区域内部的科技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对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企业科技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政府科技资金投入与金融机构的科技资金投入对科技创新效率无显著作用;反映科技转化能力的科企合作与校企合作均对科技创新效率为负向作用;科技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严焰  池仁勇 《科研管理》2013,34(5):48-55
现有研究在探讨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时,忽略了技术获取模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以企业技术获取模式为调节变量,提出了R&D投入、技术来源、国外技术引进方式和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结合浙江高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分组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以自主研发作为企业主要技术来源,以及以购买技术资料或专利作为引进国外技术的主要方式,对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以合作研发为主要技术来源,以及以购买设备、购买样品、聘请国外技术人员等为引进国外技术主要方式,对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反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楠 《科技管理研究》2016,(16):236-242
以企业的实际排污量、谎报量和绿色技术创新激励程度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企业对环境保护持有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两种状态下,正向激励型和负向惩罚型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减排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企业持消极态度时,实际排污量与政府的排污税率、减排补贴水平呈负相关,并且当排污税率等于边际减排补贴时,达到最优排污平衡点,此时负向惩罚和正向激励型环境政策的效果相同;(2)当企业持积极态度时,绿色技术创新激励程度与政府的排污税率、减排补贴水平呈正相关,并且当减排补贴收益等于不同政策下创新增加成本的差额、减排节约成本的差额与税收收益三者之和时,达到最优绿色技术创新激励程度平衡点,此时负向惩罚和正向激励型环境政策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