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发展具有三大要素:即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和发展公平。发展动力是推进经济增长的引擎,发展质量是环境资源可持续性的保障,发展公平是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能力。三者之间的完整结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论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出发,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的总协调,并提出了七项具体的任务,以体现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辉煌成就的背后也隐藏了潜在的风险.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来看,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以及高等学校就业机会的不公平。消解策略包括:完善资助制度,实行弱势补偿: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资力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完善就业政策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过分依赖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文明,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此,应摈弃“经济发展决定论”片面化的思想误区,着重建立健全三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农村社保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公共”原则有着特殊的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内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透视公共政策分析的理念、过程、公平目标及其模型等方面还存在若干违背“公共”原则的现实缺陷。必须使“公共”原则在公共政策分析的理念上得到反映,主体上得到遵循,公平目标的“立体”性上得到体现,内容上得到落实,才能确保相应的公共政策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召开已有一年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不断充实和完善。在深化改革实践中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其核心为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不断深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更加体现了“中国模式”的内涵,在发展中巩固、充实、提高,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特色及制度的优越性,经过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获得了科学发展。“中国模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表现出符合人类发展进程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国家在经济建设同时并重社会建设,而社会建设首要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所以旅游的发展也应尽可能体现相对公平、普遍惠民。文章全面分析了国民旅游的公平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国民旅游仍然是范围扩大后的大众旅游,尚不能达到体现旅游公平的全民旅游。同时论证了我国实现旅游相对公平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从主导力量、基本思路以及终极目标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郭玉昆 《科教文汇》2008,(29):211-211
我国新《公司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在肯定这一终极救济手段合理性的同时,我们应充分预见“硬币另一面”的风险和成本。为防止股东滥用解散请求权之“少数人暴政”,法院在穷尽救济措施前,应充分考虑替代性解决方案,尽量避免因“矫枉过正”给公司招致的不必要损害。在理解与适用这一制度时,要从兼顾公平和效益等价值原则出发,从程序细节上不断完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别阐述了现代体育精神作为一种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已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的释放、传播、体验与发展;是人类“自然属性”的体验和人文精神的升华;是人类和平、和谐等人文理念的体现;是人类自由创新与规则约束的完全结合与集体主义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公平公正意识理念的积极体现。旨在加深人们对现代体育精神的理解与认识,进而丰富、完善、提升人文精神,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下众多领域的学者们针对公平与效率所做的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囿于经济学(家)所关注的、对以经济收入为主要对象的劳动成果的分配和对自然资源的(行政/计划)配置。对这种意义上的分配之强调,一方面使得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陷入一种“三律背反”式的教条预设,另一方面也给经济学(家)向社会其他领域的谮越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从而直接影响和威胁着当前中国社会对“公正/正义”应有的倡导和诉求。从政治哲学角度看,在一个社会系统当中,公平与效率本不属同一个逻辑层次,一个社会对公正的诉求以及社会制度的公正安排,远高于对社会生产效率的欲求;不能简单地用表示处在同一逻辑层次的“兼顾”或“优先”等字眼来给它们进行简单地排序。维护公平是政府的天职,对公平打折扣是政府的失责,任何超越公平的发展,都可导致滑向全权主义(totalitarianism)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崔如锋  刘孝华  王晶  刘霞 《学会》2013,(12):48-52
职业水平评价主体的变更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微观管理方面的一次权利调整,是社会分工在人才评价方面趋于合理化的一个具体步骤,为各级科协实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着陆场。评价工作的公信力主要反映在评价结果上,评价工作的诚信度则主要体现在评价过程中,作为评价主体的学会要以科学、公平、公正为准绳,设置并不断完善评价的“显规则”,构筑密切防范“潜规则”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1.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同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一样,公平与效率始终是经济学论争的主题。人们之所以把这一矛盾的难题解析称作经济学说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其缘由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而经济主体在社会生产中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也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这两大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制度安排,就成为各派经济学解答不  相似文献   

12.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把握好公平与效率均衡点,是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社会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本文从公平与效率关系分析了广东核地勘单位考核体系制度安排作,提出了在新的时期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钱娟 《科教文汇》2007,(3S):138-138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建立在劳动力公有论基础上的原有社会保障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如何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基础上使社会保障制度适应国企改革的需求,并服从和服务于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
试论现阶段西藏农牧区社会保障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玛 《西藏科技》2009,(4):15-16
西藏是一个人口少的自治区,全区总人口的80%是农牧人口,然而作为社会“减震器”和社会公平“调节器”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却长时间内只是关注于城镇居民,对占人口多数的农牧区居民投入很少。要建设好现阶段在西藏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就应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和普及合作医疗制度,同时,各地市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思路,尝试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设备采购、监理、设计等服务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各种采购中已广泛实施,它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体现手段,他不但为业主或发包人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节省采购成本,形成实质性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其本质特征是“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和“充分竞争”原则。  相似文献   

16.
贫富差距扩大已经引起国内外较为广泛的关注,也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焦点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重视社会公平,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总体财富仍需积累的大背景下,当前还不宜急于重新定位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而应着眼于如何在“效率优先”的同时真正把公平“兼顾”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显然在政府,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维护公平这一首要职责,提高效率的任务则交由市场去完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意义,从制度方面、经济方面、政策条件方面、社会方面分析了如何推进城乡间义务教育公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别阐述了现代体育精神作为一种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已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的释放、传播、体验与发展;是人类“自然属性“的体验和人文精神的升华;是人类和平、和谐等人文理念的体现;是人类自由创新与规则约束的完全结合与集体主义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公平公正意识理念的积极体现.旨在加深人们对现代体育精神的理解与认识,进而丰富、完善、提升人文精神,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翁清雄  刘勇  张增田 《软科学》2014,(11):86-89
从社会心理动因的视角,实证分析了组织公平和组织支持感对基层公务员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安徽省基层政府机关公务员为对象,收集了196份有效问卷,研究结果发现:基层政府的组织公平主要体现为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两个维度;组织公平、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作用;组织支持感在组织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政治沟通确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理念,在此前提下建构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制度体系,不断消除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人群之间参与社会发展、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是包容性增长的基础和前提.在包容性增长视野下,对于多民族聚居、地区之间自然人文差异巨大、现代化发展滞后的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加强政治沟通意义重大.甘肃民族地区政治沟通工作的开展要从抓教育入手、从抓学习开始,加强制度建设,以调查研究为抓手,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