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技馆是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机构。激发观众的好奇心是科技馆的建馆理念和立馆之本。展品是科技馆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梳理科技馆展品激发观众好奇心的心理学研究基础,激发好奇心对场馆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以激发好奇心为目的的科技馆展品设计实践,为进一步运用心理学方法量化研究科技馆展品激发好奇心的程度,并为发掘提升科技馆展品激发好奇心的相关方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金永春 《科技风》2014,(7):18-18
科技馆作为国家开展科普工作的主阵地,其中常设展品就是科普内容的载体,展品的质量及操作方式则是科普的方法。为了保证展品的科普教育功能,科学化的管理展品就成了科技馆迫在眉睫的要求,笔者就展品管理的各方面内容做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展品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月  温琳琳 《大众科技》2023,(1):193-195+134
科技馆是我国科普教育的重要实体场所,展品是科技馆从事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信息化的发展正逐渐改变科技馆的建设和运营方式,尤其对展品管理来说也是如此。科技馆展品数量大,管理和维修工作难度大,为确保科技馆展品得到有效管理,必须创新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展品管理。文章分析现阶段国内展品管理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科普展品是科技馆进行科普教育的基础,是构成科技馆的基本要素。科技馆科普展品档案是科普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内容,又是促进科技馆科普展品发展和利用的基础材料,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档案,在科技馆工作中具有保存信息,传承历史,启迪后人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更好地收集、保管、开发、利用展品档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科技馆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科技馆的科普事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条件。《科普法》的出台更为科技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然而,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国内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普遍没有受过科学传播和大众教育专业的专门培训,对科普展品的科学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很多科技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因科技馆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科普展品雷同、方式单一等问题。科技馆事业的兴旺发展与科技馆人才队伍缺乏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科技馆发展的瓶颈。科技馆经营与管理、展教功能的发挥、讲解辅导水平的提高、科普展览的设计、展品的研发与创新、科普活动的组织与宣传、观众市场的开拓等,都离不开人才。科技馆要发展创新,培养与科技馆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员工队伍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07,(6):28-29
“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是中国科协实施的,旨在扶持、丰富地方中小科技馆展教内容,以期“推进科普资源共享,提升各地方馆的科普展教能力”的一项科普资源共享项目。目前,我国有中小科技馆约200座,但大部分存在展品匮乏、展示内容不足、展览研制维护水平有限等问题,影响了这些科技馆科普展教功能的发挥。为转变这一状况,中国科协设计并实施了“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在目前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科协从2005年底起资助和扶持地方中小科技馆开展科普展教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学会》2019,(10)
科技馆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科学普及的重要阵地。随着科技对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变,人民群众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日益增强。展品作为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完好率是科技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以潍坊市科技馆为例,分析了当前科技馆展品维修维护的几种模式和面临的问题,论述了潍坊市科技馆在免费开放背景下展品维护维修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流动科技馆展品讲解及拓展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完善活动记录手册,编撰《流动科技馆科技展品讲解与活动拓展汇编》,设计科技活动月品牌活动,开展地域特色主题科普活动等多手段实现以汇编为资源,以活动推广为目标,来提升基层科技辅导员科普辅导能力,拓宽思路、转变流动科技馆旧有科技活动模式,解决现有流动科技馆科普辐射能力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普事业也越来越受重视,而科技馆是开展科普事业的重要载体,科技馆辅导员又是科技展品和观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更是科技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但当前仍有部分科技馆辅导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科技馆科普事业的发展。本文从加强辅导员理论知识学习、强化辅导员专业技能培训和培养辅导员紧急应变能力三个方面出发,探究提高科技馆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孟佳菲 《科技通报》2021,37(9):118-120,126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科技馆科普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浙江省科技馆为例,实践分析在疫情爆发期间科技馆如何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工作,在后疫情时期,科技馆如何运用创新模式持续对外输出有特色、有新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思考对未来科普教育模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新形势下,科普展品正从传统以静态陈列讲授知识为主向参与者深层次互动体验的展示方式进行转变。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不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大众对科技的兴趣和思考。笔者提出科技馆在展览展品设计中要考虑公众对于该领域知识的深层次需求,并以内蒙古科技馆"神舟飞船对接"为例,分析如何提高科普展品的互动体验性,做出与其他馆有区别的、具有专业馆特色的展览形式。  相似文献   

12.
唐金同 《大众科技》2014,(1):150-152
展区展品改造更新已经成为影响包括科技馆在内的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结合广西科技馆与合肥科技馆展区展品改造更新工作实际,探讨科技馆展区展品改造更新工作中的思路和做法,并就其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了前瞻性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迫于运行管理和运行成本的双重压力,科技馆场馆中一般很少设置提供纪念品的展品,但为了增强观众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激发观众的体验兴趣,提供一定的科技纪念品仍是有效的手段。本文以展品"全息摄影"为例,分析高成本耗材在科普展品运用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展示方案,以期扩展展品设计思路,为展品展示形式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技馆科普展品一般由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和多媒体等组成。由于展品种类繁多,控制方法较多较杂,虽然能够满足单一的展品需求,但从后期的维修、维护、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来看,无法达到科普展品的通用性要求,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科技馆机电展品控制系统现状进行调研,及对中国科技馆900余件展品的电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展品电控需求,以中国科技馆4B展厅所采用的电控板为例,分析通用电控板在展品制作、运行及维护过程中的优势,最后对通用电控板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科技馆展品故障率较高,在设计展品时,如果能够充分分析其可靠性,并且在展品设计、使用和维修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可靠性原则,必定可以使展品的故障率大幅降低,进一步发挥展品的科普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邵慧 《科技风》2014,(13):31-32
本文从科技馆常用的展品展示方式出发,分析了现有展示方式的不足,总结出其最大的瓶颈在于展品信息获取方式的局限性和信息量的严重匮乏。通过对二维码系统的技术原理及系统结构的介绍,再结合科技馆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二维码系统如何在科技馆进行应用,并对应用的优势与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二维码系统在科技馆的大力推广应用,必将引起科技馆科普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王宏伟 《科协论坛》2004,19(5):21-22
科技馆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展示各种各类科普展品,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科普展品如何提高展出质量,减少运行成本,延长展品使用寿命,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偏远地区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是全国科普事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难点。本文在实体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的基础上,提出轮转科技馆的概念,并进行相关设想,为偏远地区和中小学校科技馆的共建共享提供理论依据。轮转科技馆是指实体科技馆的全部或部分展厅的展品、人员等展览要素,在相互协作的科技馆中以旋转、循环或轮流等方式进行运作,多采用中小型的利于安装、拆卸、运输的展品,并建设面积相当设计近似的展厅和接收运转平台。轮转科技馆也可以理解为共享科技馆,综合了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和流动科技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5)
随着我国国力的发展,科普领域的科技馆建设速度很快,有关科技馆展品建设工程就是认真探讨研究的问题。首先必须了解科技馆展品建设的工作内容,展品建设工程时间长、阶段多、工程复杂,要明确阶段的工作内容,与承接企业协同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才能将科技馆展品建设工程做好。  相似文献   

20.
科技馆是面向社会公众,以科普展教为主要形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公益性科普教育阵地。科技辅导员是科技馆的灵魂,他们是展品同观众之间的纽带,他们的行为直接体现科技馆的形象。为了充分发挥科技馆各项科普展品的科普展教功能,使科技馆真正成为科普教育主阵地,科技馆辅导员从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科技辅导员作为特定条件、特殊场合下的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教育者,必须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下,通过现场辅导、与观众进行交流等启发式教育,使观众通过动脑、动手等方式参与到科普活动的实践中去,在轻松愉快的互动式过程中学到书本学不到的知识,充分享受到科技成果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