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动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梳理和归纳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和发展研究,以旧金山湾区、伦敦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析总结国内外著名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情况,发现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结构以及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助于推动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结合成渝地区现有的科技创新基础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成渝地区要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进一步健全合作创新机制、强化协同创新格局、培育重大原始创新、筑牢关键核心产业、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合作网络、聚集顶尖科创人才等。  相似文献   

2.
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跨域合作创新的驱动逻辑对成渝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自我完善与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经验价值。本研究在描述和识别成渝地区优质跨域合作创新整体格局与关键参与者的基础上,梳理成渝地区优质跨域合作创新的驱动逻辑。研究发现:合作主体围绕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资源,在知识邻近、技术邻近这两个核心因素以及地理邻近、制度邻近这两个调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通过跨组织合作模式促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跨域合作创新。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融入国家创新大循环以及构建优质创新成果生成的生产网、支持网和保障网共4个方面提出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3.
分析上海转型发展过程与政产学研模式、效果和存在问题。发现上海政产学研模式多样,科技带动作用较强,但由于企业、政府和学研自身的欠缺以及协同平台不健全等限制了政产学研功能的发挥。提出在健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形成政府引领、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创新格局,激发政产学研各级主体的创新动力,达到政企协同、企研协同、政研协同,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4.
国家高新区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都高新区和重庆高新区具有区位环境优势、产业升级有成效、科技赋能有基础、科学城建设有支撑、应用场景有市场、对外开放有实力,整体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拥有良好区域依托,呈现双核引领、多园崛起局面,已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锋示范,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然面临缺少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引领型高成长企业、创新动力支撑不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水平不高以及一体化推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研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亟需建立协同机制,通过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带和成渝科技创新大走廊,同时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了建立中科院先进工业生物技术科技创新基地的背景,总结了先进工业生物技术科技创新基地建设5年来的思考与实践。富有特色的战略研究、网络架构的管理模式,以及依托生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的集政、产、学、研、资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模式,是先进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基地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源泉和不竭动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布局的四大城市圈之一,是唯一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地区,肩负着在西部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重大历史使命。但与东部其他三个经济圈相比,成渝双城经济圈面临经济实力不强、创新力量相对薄弱、人才资源不足、地方投入不够等问题。作为西部地区本地高校,如何在欠发达地区生存发展并助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共赢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是什么。本文比较分析了世界著名城市圈(群)发展历程和当地高校之间关系及发展路径,探索地处西部的本地高校(探讨对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强相关的成渝地区高校)科技创新驱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挥比较优势后发跨越赶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我国次发达地区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主体结构、合作过程和体系演化的复杂性,并分别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探索科技金融对接途径。设计多主体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主体间合作的收益分配、信息共享和风险管理机制,并提出有助于科技金融创新体系演化的政策建议,以实现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推进次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卫华 《科技广场》2012,(12):132-133
本文在分析产学合作创新动力机制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合作科技创新机制——优势互补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能力建设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更具辐射带动功能的经济和科技重要增长极.通过分析成渝两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发展的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对实现成渝两地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共用,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资源共享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结构及协同创新机制的内涵,分析了河南省创新驱动主体协同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政产学研合作的经验,提升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近年来,内江市科学技术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构建"一点三线"全域开放新格局的部署,紧紧围绕全市"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年",着眼"一带一路"、西部开发等政策机遇,常态化践行"四个走",加强与成渝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科技比较优势地区的合作,主动融入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网络。通过市校(院)合作等平台,以开放创新推动科技果转化取得实效。四川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淄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淄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实践为研究背景,论述了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共享机制服务企业创新促进技术转移转化的成效及不足,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地方政、产、学、研促进区域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创新所需的资金要素和技术要素角度分析发现,尽管成渝地区已在协同创新研发、科技金融市场一体化、技术市场协同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地方财政创新投入引导功能较弱,社会资本支持协同创新投入机制尚未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协同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此,建议围绕成渝地区主导产业及未来产业布局,共同强化财政创新资金投入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成渝地区技术市场一体化,协同完善跨区域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活动的执行主体,一个国家的创新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主体如何相互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知识创造和使用的集合体.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即为创新系统主体之间的联系方式,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及分配机制也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各项机制有密切联系.文章在国家创新体系框架下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内涵,指出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产、学、研两方或三方联合创新的行为;是系统性的创新行为;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山东省科技系统把政产学研金合作创新作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举措,作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具体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是探索教育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模式高等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学校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科技为纽带;生产、科研为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把学校与生产、科研单位紧密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的模式,通常有两种,即教育模式和办学模式。教育模式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和生产、科研实践两种环境培养人才。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在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而对合作的教育模式重视不够。因此在两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应着重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  相似文献   

17.
在成渝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本文在对比分析川渝科技资源状况、科技创新能力及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川渝科技合作存在的主要障碍和推进川渝科技合作的动力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强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分析了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政、产、学、研、金、介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阳 《科技与管理》2005,7(6):98-100
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已任的“孵化器”,需要搭建一个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窝”。回顾莆田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整合技术资源、构建技术平台、推进机制创新、强化规范管理等做法,引进、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成效显著,提出了今后要建立以“政、产、学、研、资、介、贸”等诸方面互利发展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孵育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7月14日上午9时,每年一届的全国性科技盛会——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为促进"加快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构建官、产、学、研四方对话、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本次论坛主题定为"创新中国——官、产、学、研和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