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论企业柔性的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伦来  刘志迎 《预测》2002,21(5):16-19
本文在简述目前有关企业柔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赋予企业柔性以新的内涵。并运用系统学原理, 的了企业柔性构成的维度、要素,阐明了企业柔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联盟的企业绿色战略导向与绿色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色环境战略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将环境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进行整合,通过绿色创新提升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家和战略管理学者们未来研究的重大课题.基于资源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构成的绿色价值网络;提出了绿色战略联盟与绿色创新关系的基本理论框架;阐述了绿色创新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视角出发,同时考虑制度要素的调节作用,探讨了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决策问题。基于301家样本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冗余与联盟使用之间呈倒U型关系,战略柔性与联盟使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社会合法性对资源冗余与联盟使用的倒U型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也对战略柔性与联盟使用的正相关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战略创业和人力资源柔性理论为基础,运用168家高科技企业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检验了柔性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创业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职能柔性策略对战略创业的探索维度和开发维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技能柔性策略对探索维度有显著促进作用,两者通过战略创业的部分中介提升了企业绩效.支持了人力资源管理对战略创业的支撑效应,揭示了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的内在机制.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企业战略柔性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战略作为决定企业的整体性、长远性发展目标的基本政策和程序方针,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变革,企业开始面临高度动态和形态多样的竞争环境,致使作为事关全局的企业战略同时还应具有调整变革的灵活性,然而,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存在的矛盾使许多企业倍感困惑,而企业战略柔性恰好能够在战略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并成为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反映企业战略柔性程度的四大主要测度指标,即能力柔性、组织柔性、文化柔性以及资源柔性,基于此提出企业战略柔性关键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理论模型得到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企业柔性的形成机制及其竞争战略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动态复杂性竞争经济中,如何机敏地捕捉或应对环境变化所创造的每一个机会与挑战,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与此相应的企业柔性也日益成为动态经济中企业竞争优势不可缺少的关键组成要素,并逐渐对竞争优势的其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决定着企业竞争优势的演进发展。通过对企业柔性形成机制的分析,提出现代企业必须全面培育柔性,并具体分析了基于柔性机制的竞争战略转型与深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柔性战略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能力到动态能力观以及从柔性、战略柔性到柔性战略演进的过程,发掘出动态能力观与柔性战略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在此基础上,演绎出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与企业柔性战略的框架结构,归纳出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柔性战略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了动态能力与柔性战略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企业动态战略管理模式的支撑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柔性的一般涵义、控制维度和柔性管理的分析,提出了高技术企业管理者能力柔性、组织构成要素柔性和核心能力柔性等是实现其战略管理模式动态化的必要支撑条件。运用“柔性”思想对管理者的认知能力和企业的资源、生产、结构、文化、协调以及核心能力等进行了系统的柔性化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文基于企业资源观,构建了由探索性创新与应用性创新、资源柔性与协调柔性、环境不确定性构成的理论研究框架,深入探讨战略柔性对不同模式创新的作用机理,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404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分析发现,资源柔性对探索性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应用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协调柔性能够同时促进探索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战略柔性与探索性创新之间的作用。研究结果明确了战略柔性对不同创新模式的影响,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企业通过提高资源柔性或协调柔性的手段,实现对探索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的最优配置,以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动态环境下企业R&D-Marketing界面管理柔性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柔性理论和环境的动态性探讨了R&D-Marketing界面管理中导入柔性的意义,分析了R&D-Marketing界面管理柔性的内涵及其能力构成,从R&D-Marketing界面管理的结构柔性、方法柔性、协调柔性、信息柔性、人才柔性、决策柔性、文化柔性、战略柔性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构建R&D-Marketing界面管理柔性的十六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分析了R&D-Marketing界面管理柔性的概念模型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视角,分析区域科技金融网络演化机理,并划分出演化阶段及其特征。运用多主体仿真的方法,构建区域科技金融网络演进的仿真模型,对其演化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1)政府扶持性资金在网络演化初期效果显著,随着演化的推移,反而会遏制区域科技金融网络的发展;(2)扩大风险投资的投资规模对网络演化效果最为明显,但实现周期较长;(3)知识产权评估中介、企业信用评级中介等网络中介节点可以促进网络中的信息共享程度,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有助于区域科技金融网络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2.
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复杂性科学对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演化的机理、组织知识管理熵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稳定性和结构失稳特征,然后研究了组织知识管理系统演化的诱发机制,非线性动力学机制,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系统涨落的机理.文章指出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自演化过程就是一个涨落、分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信息生态群落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在信息生态群落演化机理的研究基础上,运用系统发展观和复杂系统的相关理论,根据信息生态群落演化过程的本质特点,对演化过程进行了重新划分:信息生态群落的结体创生过程、线性常规演化过程、非线性超常规演化过程和分化解体过程。最后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群落螺旋上升式演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张永安  付韬 《软科学》2010,24(2):64-69
以产业集群焦点企业理论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引入了分包交易、社会关系及创新机制三种维度,构建模型对焦点企业核型结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进行解析,给出此类创新网络在不同演进阶段所展现的各种特征,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此类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演进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进化的思想,根据企业创新发展的历程,重点探讨企业中知识进化的特点,以及知识创新过程中的渐变性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进行知识创新所应该具备的条件和进行渐变性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评介政府门户网站公众满意度内涵及技术接受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门户网站公众服务中的技术接受理念,剖析了技术接受理论在政府门户网站公众满意形成中作用,并通过对技术接受理论演进规律的探索,分析了其对构建政府门户网站公众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复杂网络视角,分析了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网络及网络演化的内涵,建立了揭示网络演化机理的HTVIC网络演化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包含增长、择优连接、自增长、反择优衰退的HTVIC网络演化规则,同时以BA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为基础,构建了HTVIC双向择优网络演化模型,并运用平均场理论对该网络演化模型度分布与幂指数进行了详细求解。最后运用Matlab对HTVIC网络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得出HTVIC双向择优网络演化模型是一种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具有无标度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价值链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城市群内城市近10年城市区域地位演进规律,从区域内产业的组织层面、空间层面、产品和服务层面等角度来研究城市群内价值链空间配置,以及在这种空间配置与价值链地理聚集性共同作用下城市群内城市地位的演化特征及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9.
以文献同被引、因子分析和寻径网络算法为基础,对1998年以来即兴领域的知识结构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即兴领域的知识基础由组织、战略和创新,能力,学习,惯例,创业以及方法等6个知识群构成,其知识结构随时间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变化。利用Network workbench Tool绘制的知识图谱,分析即兴领域知识结构的关联性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当前舆情建模研究现状,提出比较符合社会实际的人际关系网络模型,并对建立该网络模型的思路,网络节点的类型、属性和关系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节点类型设定了相应的舆情演化规则,建立了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舆情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