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已形成多层纵横联动的政策体系。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政策不断完备,使用与发展政策逐步改善,评价与激励政策更加丰富,有效保障了我国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不过,现有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仍存在系统性不足、精准性不高、联动性不强,以及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以下简称“青基人才”)支持不够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在新形势下,要夯实科技人才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的科技人才政策需强化自主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基础研究人才政策、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发展政策落地;深化科教融合,推进面向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遵循科研活动规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系统思考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人才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2.
曾婧婧  王巧 《软科学》2017,(8):25-30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人才政策、产业集群政策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政策共计3463条,考察了这些政策对于各省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与区域创新能力正相关,而专门针对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政策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不显著,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程聪慧  钟燕 《科研管理》2023,(3):95-101
城市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人才政策是影响城市创新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科技人才政策解构为科技人才政策可操作性、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流动和引进、科技人才激励、科技人才投入、科技人才管理和服务、科技人才保障、科技创新文化与环境建设、科技人才创业、科技人才评价等十个维度,通过收集27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政策文本并予以量化,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研究科技人才政策对城市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政策促进城市创新的路径可分为三类:一是双创导向型,注重引导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和改善人才发展社会环境;二是循环驱动型,关注科技人才本身且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反哺科技人才投入;三是规范保障型,强调规范市场秩序和保障人才生活。本文能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科技人才政策,进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科技人才的个体创造力是构成组织和国家整体创新的基础。抽样调查了全国31个省级区域和7个全国性学会的5180名科技人才,分析探讨了我国科技人才创造倾向的总体状况以及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等个体因素对我国科技人才创造倾向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创新活动的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技人才流动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技人才流动是知识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奉行引进科技人才的基本国策,本文对美国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科技人才流动政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分析了它对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世界各国都把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通过梳理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存在问题,总结国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经验,提出以“遵循青年人才发展规律,激发原始重大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完善新时期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揭示了科技人才的有效需求对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依赖关系;探讨扭转“中部塌陷”和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稳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的措施.强化以人为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政策的发文时间、发文机构等外部属性进行分析,是政策文本内容分析的有益补充.1978年至1984年是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恢复时期,也是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形成的基础时期.对这一时期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发文时间、发文机构及其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段时间内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布总量不大,但呈现波动中增加的态势;政策发布以部门单独发文为主;政策制定参与部门多,以国务院为主导;部门联合发文关系中,国家科委和劳动人事部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有效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发挥我国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的重要手段。笔者拟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结合科技人才对激励方式的需求调查,实证分析一些企业人才激励的成功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人才激励方式对策建议,以期为科技人才激励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国内其他省市比较,对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增加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优化科技人力资源结构;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及改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及其政策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考察了科技人才激励的国际经验。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度强调政策的目的性,而忽略了科技创新人才特殊的动机与需求,因此本文在吸收相关理论和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和政策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全国61所高校50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教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认知情况,并对比了不同特征下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型科技人才改革意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提高收入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亟待解决的最现实需求,科研激励是影响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晋升是激励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最有效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科技项目资助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最有效途径。最后提出大力加大对高校科技投入,着力实现高校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快速提高高校科技人员收入,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积极延揽国外科技人才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引进国外科技人才和智力,为推动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回顾我国延揽国外科技人才的发展历程与成效,剖析吸引国外科技人才所面临的新挑战与问题,阐述我国积极延揽国外科技人才的基本思路,并系统地提出了加强国外科技人才和智力引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WSR系统方法论的物理、事理、人理3个方面对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影响因素展开定性分析,明确三者对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系统影响因素的三维模型,对该模型中3个维度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尽可能地为人才开发研究提供一个全面而崭新的视角与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以江苏为研究对象,基于C-D生产函数的人力资本分类模型计算科技人才贡献率,在构建科技人才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科技人才开发绩效进行评价,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江苏13个地级市科技人才开发效率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提升江苏科技人才开发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与其科创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关系密切。通过从环境、投入、产出 、效率和绩效等方面构建区际科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 EWM法综合评价了安徽省各地区科创能力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安徽省区际间科创能力存在巨大差异,但资源禀赋类似地区却呈现出一定程度相似性;科创水平较高地区对周边辐射能力仍较弱;部分地区科创能力综合排名与其细分排名不匹配;基础服务设施是吸引科创人才的重要因素;合肥、芜湖、滁州和马鞍山对安徽全省科创成果的贡献率最大。鉴于此,安徽省应建立科创资源共建共享与合作交流平台以及科创效率综合评价机制,实施“三管齐下”科创人才引培战略,破解其科创产出成果偏低和区际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推动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针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一道艰深命题,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尤为重要,文章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发展研究出发,探索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并以山东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为例,通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指导学生撰写申报专利的途径,探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美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借鉴其阶段性人才成长规律的有益经验,并针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教育体制僵化、科研管理缺失、大学凝聚力不足等问题,提出我国应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完善科研资助体系,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总结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2020年医学科技创新实践做法及面临的挑战.医院通过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引育高层次人才、加强梯队建设,加强平台建设、增强创新保障,以及深化科研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在医学科技创新发展上取得良好进展,但仍存在低水平重复研究、高层次人才不足、缺乏国家级科研平台及学术影响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提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靶向培育高层次人才、培育国家级科研平台、提升学术影响力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医院医学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45-1756
科技创新中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集聚、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支撑,以及创新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相互促进。中国在面向未来发展征程中,建设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网络体系,形成能够对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国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促进地方特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地方科技创新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规划和建设各种科技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平台,以企业为创新活动主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