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教文汇》2010,(23):F0004-F0004
吴冠中(1919—2010),别名荼,江苏宜兴人。 1936年-1942年重庆围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42年-1946年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1950年法困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1950年-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讲师;1953年-1955年清华大学副教授;1955年-1964年北京师范大学及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2.
专家简介:汤超,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千人计划"(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第五批入选者。1978年3月-1981年7月,中国科技大学,在近代力学系学习;1981年9月-1986年8月,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1986年9月-1988年8月,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博士后;1988年9月-1991年10月,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1991年10月-2005年3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雷州市1971-2000年30年冬季的出现低温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和分类浅析,当地低温天气过程总计出现12次,其中干冷型有3次,湿冷型7次和湿转干有2次,湿冷型低温天气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年代出现分布相差明显,1971-1980年出现低温7次,1981-1990年出现低温2次,1991-2000年出现低温3次。1981-1990年和1991-2000年出现低温次数比1971-1980年出现低温明显偏少。  相似文献   

4.
郑也夫,中国著名社会学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50年8月生于北京。1968年-1977年,黑龙江建设兵团八五二农场务农;1978年-1979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79年-1982年,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学习,获哲学硕士;1985年-1986年,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控制理论领域中,青年-老年、青年-中年、青年-青年、中年-老年、老年-老年、中年-中年的科学合作强度依次减弱;青年-老年的合作强度随合作人数的增加而减弱,而青年-青年的合作强度随合作人数的增加而加强.青年-老年、青年-中年、中年-中年、中年-老年、青年-青年、老年-老年的合作紧密度依次减弱.合作者的合作强度随年龄呈明显的双峰分布,第一个峰值年龄在24~36岁之间,第二个峰值年龄在55~67岁之间.  相似文献   

6.
冯展华简介1979年9月-1983年6月台湾中兴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学士1985年9月-1987年9月台湾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所硕士1987年9月-1990年12月台湾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所博士2001年7月至今台湾中正大学机械工程研究所教授2005年2月至今台湾中正大学研发处研发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近年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现状,应用产业结构演化的评价指标,从静态、动态角度对1981-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结构演化可分为1981-1991年,1992-2001年,2002-2011年三个阶段,并且其演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近日,四川省发布了《四川省专利战略(2011-2020年)》、《四川省商标战略(2011-2020年)》、《四川省版权战略(2011-2020年)》、《四川省植物品种权战略(2011-2020年)》、《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战  相似文献   

9.
, 《科教文汇》2012,(1):I0003-I0006
丘挺,男,1971年1月生于广东陆河。1992年9月-1996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1997年9月-2000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0年9月-2004年1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获美术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基于“985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中国985高校为研究对象,绘制了985高校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分析了1985-2009年期间专利合作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布的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985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1,999年以后,网络规模不断增大、联系迅速增多、连通性越来越强;1985-1998年、1999-2005年和2006-2009年3个阶段,综合类和工科类985高校在高校-高校、高校-研究机构、高校-企业合作子网中呈现出不同的演化路径,而985高校所属的区域在区域内与区域间专利合作中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科协论坛》2008,(10):F0002-F0002
董爱武,生于1970年9月。1989年9月-1993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生物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9月-199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2003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9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工作。2003年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奖;  相似文献   

12.
黄和平  彭小琳 《资源科学》2012,34(10):1972-1979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是当前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如何定量评价"两型城市"也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构建脱钩分析模型探讨第二产业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和废物排放的相关关系及脱钩程度,以定量评价南昌市1991年-2010年"两型城市"的发展,结果表明:①1991年-1995年和2001年-2005年南昌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均处于扩张性负脱钩状态,1996年-2000年和2006年-2010年分别为强脱钩和弱脱钩,能源效率的提高是目前南昌市实现弱脱钩的主要原因,但未能抵消工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幅度;②尽管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环境的压力不减,但1991年-1995年和2001年-2010年南昌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与废物排放均呈现弱脱钩状态,尤其以1996年-2000年为强脱钩状态,这说明南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南昌市在"两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的同时,以半导体照明、光伏、服务外包三大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百余年来气温日间波动特征及城市化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军  崔林丽  田展  薛静 《资源科学》2011,33(5):989-994
基于上海市区(徐家汇)气象站1873年-2009年和上海10个郊县气象站1960年-2009年逐日气温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上海最高和最低气温在两日间(简称日间)的波动特征及城市化影响,结果表明:1873年-2009年期间,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温日数逐渐增多,升温日数逐渐减少,最低气温日间降温日数呈多-少-多-少的年际变化,日间升温日数则呈少-多-少-多的年际变化。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温和升温幅度、降温和升温≥5℃日数和最低气温日间降温幅度、降温≥5℃日数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年际变化,最低气温日间升温幅度和升温≥5℃日数在20世纪30年代前变化很小,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明显减少。上海城市化增加了最高气温的日间波动幅度,并减少了最低气温的日间波动幅度,使得最高气温日间升温≥5℃日数增加和日间降温≥5℃日数减缓减少,最低气温日间降温和日间升温≥5℃日数均减少。  相似文献   

14.
张永青,E国总裁、博士.1981年-1986年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后转读物理系.1986年-1989年美国尤他大学物理学硕士,1989年-199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1992年-1999年美国华尔街所罗门兄弟公司交易人1999年10月,回国创办e国网(www.eguo.com)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旅游业与碳安全协调发展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构建了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4年我国重要的煤炭城市——平顶山市的旅游业与碳安全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分析,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出影响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最后用GM(1,1)模型对2015-2020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1-2009年,碳安全综合指数高于旅游业综合发展指数,2010-2014年,旅游业综合发展指数高于碳安全综合指数;22001-2005年,旅游-碳安全系统处于失调发展状态,2006-2014年,基本上处于初级协调状态;3在2001-2011年,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总人次是主要障碍因子,2012-2014年,工业、农业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和园地碳吸收是主要障碍因子;42015-2020年,旅游业和碳安全协调发展度的预测值位于0.6075~0.7825之间,前4年为中级协调,后2年为初级协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区域生态文明与社会协调发展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生态文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武汉市生态文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2011年期间,武汉市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生态文明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2006-2008年间呈下降趋势,在2005-2011年的其他年间均为上升趋势。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是在2005-2006、2007-2008、2010-2011年这几个阶段显著下降,2008~2009年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北大港湿地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克  赵文吉  杜强  谭红武 《资源科学》2010,32(12):2356-2363
北大港湿地位于天津市东南部,具有典型的湿地特征和多种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功能。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北大港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功能也随之减弱。研究北大港湿地动态变化特征对于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天津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3S技术的支持下提取了北大港湿地2000年-2008年的水体、植被和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并总结其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湿地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研究表明:①2000年-2008年研究区的水资源、植被资源和土地利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②随着水资源的匮乏,湿地植物群落退化,有向盐渍化过渡的趋势。9年来,湿地植被长势呈现从好转到恶化的趋势,这种变化与湿地水资源量变化密切相关;③2000年-2008年研究区湿地变化呈现自然湿地人工化,人工湿地城市化两大特点。据此提出:尽快建立湿地生态用水保障机制,实现湿地-保护-利用-开发-致富-提高-保护……湿地的良性循环是北大港湿地生态改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碳排放增长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江苏  张雷  程晓凌 《资源科学》2010,32(11):2059-2065
中国当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准确认识碳排放增长的机理为挖掘碳减排路径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本文将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能源结构演进四大碳排放影响因子分为放大因子、双向拉动因子以及缩小因子三类,并分析各因子自1953年-2006年的变化特征。其次,本文按照各因子的变化特征将1953年-2006年分解为:1953年-1977年、1978年-1992年、1993年-2006三个不同的研究时段,并采用相关分析法以及绘制散点图来研究不同时段各因子与碳排放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在三个不同的研究时段里,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一直拉动中国碳排放增长。能源结构变化在1953年-1977年以及1993年-2006年对抑制碳排放量的作用较小,在1978年-1992年能源结构变化增加碳排放量;②在过去几十年里,产业结构演进处于拉动碳排放增长的局面,在诸多碳排放影响因子中,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子。最后,本文基于对中国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能源结构演进的基本态势的分析,认为中国未来碳减排的主要潜力在于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带来的技术进步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9.
魏艳旭  孙根年  李静 《资源科学》2011,33(7):1338-1345
本文依据1953年-2009年统计数据,以单位产值能源消耗为指标,将新中国划分为两个阶段(1953年-1977年和1978年-2009年),比较了两个阶段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从1953年-1977年,随着人均GDP的升高,人均能源呈同步增长;单位产值能耗从6.76t标准煤增长到17.9t标准煤,能源消耗弹性从3.59下降到-0.58,两者呈现反相关性;从1978年-2009年,随着人均GDP的增大,人均能源消耗波动上升;单位产值能源消耗从17.50t标准煤下降到5.05t标准煤,而能源消耗弹性波动较大。本文依据IPAT方程从广义技术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前30年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依赖性较大,对技术依赖性较小;而后30年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依赖性减弱,对技术依赖性增强;技术转变与技术进步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典型重工业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宇  余淼  王璞  武瑞焕 《资源科学》2010,32(6):1120-1126
本文选取唐山这座典型重工业城市,以地震后的气象资料(1977年-2006年)和2006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对比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热岛效应特征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1977年-2006年间热岛强度平均为0.51℃,最近10年热岛强度平均为0.82℃;②热岛效应的日变化明显,“夜热岛”强于“日热岛”,变化幅度为-0.1~1.5℃。一年中夏秋季节热岛强度比冬春季节热岛强度明显,其中夏季最为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0.16~1.16℃、0.12~2.44℃、-0.09~1.49℃、-0.27~0.95℃;③唐山市上半年(1月-6月)的热岛强度高于下半年(6月-12月),气温跃变后唐山站与周围各站之间的热岛强度均大于全系列热岛强度;④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是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产业结构(重工业比例)也可能是影响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