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闫冠男 《百科知识》2013,(10):35-36
近日,在"你有数学恐惧症吗?"这一微博热门话题下,有近万人参与了讨论,其中近8成网友选择了"有,看到数学就头疼"。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你是一个听到要上数学课就感到焦虑的学生吗?你和朋友们一起吃饭时,担心算出每个人  相似文献   

2.
脑筋急转弯     
正1骗人的人有个人每天都骗人、弄虚作假,但是大家都很喜欢他,为什么?2不批发哪个欧洲国家的生意不批发?3后天"先天"是父母遗传的体质,那"后天"是什么?4最不听话最不听话的是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藏药"旁玛"抗炎、止痛的药理观察,探讨该药的抗炎、止痛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上寻找安全、有效、具有藏医特色的抗炎、止痛药品提供依据。方法:研究藏药"旁玛"不同提取部分(水浸膏、醇浸膏)对小鼠耳部肿胀和小鼠痛觉影响。结果:藏药"旁玛"的水浸膏和醇浸膏组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味那些事     
正又到了炎热的夏天,当人们乘坐地铁或公交车时,人挤人的狭小空间里散发着各自的体味,有些味道再经过高温发酵,真是刺鼻。那么体味是如何来的?体味为何会变成体臭?与健康状况相关吗?体味与食物、情绪等因素相关体味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是自身的独特标志。可同样是体味,有的人是"体香",而有的人却是"体臭"。为什么会有体味?医学研究给出了答案。人体每1平方厘  相似文献   

5.
到底有几个大洋? 地球上有几个大洋?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不就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吗?且慢,这个概念如今正接受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因为已经有很多人相信,地球本来是应该有五个大洋的.其中一些人甚至信誓旦旦地说:"既然九大行星都能改为八大行星,现在也是到了让大家接受五大洋概念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6.
印度的一连串"红雨",染红了土地和房屋……而且"红雨"里竟然有"怪异生命"!这种让人惊恐的生命究竟是什么?它们到底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用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指向何处?实现语用的教学目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除却阅读教学课堂体现语用,教师还应采取哪些配套措施?本文认为,语用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指向"得法",语用的基础是"涵泳文字",语用的出路是"从课堂学习走向课程学习"。  相似文献   

8.
梦中的心灵感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底有没有心灵感应?很多事情仅仅是巧合吗?有人认为,如果有心灵感应,那么人在做梦的时候应该效果会更明显,因此他们做了几个试验。结果如何?还是你自己去读这篇文章吧。  相似文献   

9.
蝌蚪互问     
以下是读者提出的问题,欢迎广大读者对此各抒己见。1、火星到底有没有高等生物?如果人类移民火星,会不会和当地"居民"起冲突?大科技网友夏之瞳2、我们的周围会不会有来自未来的人?大科技读者刘悦  相似文献   

10.
正"年轻时近视不要紧,年纪大了反而不会老花眼。"这句"名言"是不是给戴近视镜的你带来很大的心理安慰?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认为患有近视的人老了是不会得老花眼的。事实是否真的如此?近视眼和老花眼不可相互抵消近视眼是看远处的东西会模糊,老花眼是近处的东西看不清,因此不少人认为近视眼和老花眼可以相互抵消,年轻时近视的人将来就不会老花,其实这种观念是  相似文献   

11.
你知道吗?     
林泉 《百科知识》2014,(9):28-31
正为什么对越亲的人越没耐心?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这是因为对亲人的期望过高。一般来说,越亲近的人会越相互理解和支持。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  相似文献   

12.
杨阳 《百科知识》2012,(5):14-15
动物与动物之间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出自安全的本能反映。人与人之间呢?科学家们发现,人之间的距离更复杂些,有"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等。  相似文献   

13.
<正>当你说"我"这个词时,你很清楚你是在指自己。这是最为清楚的概念,人大约开始说话时就明白了。真是这样吗?当你停下来仔细想想"我"的含义,事情就会变得怪异起来。我们不妨就来试一试。"我"是指身体吗?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就等价于这个身躯本身。身体理论认为,有了身体,才有了你。如果你的身体不工作了,你就死了,你就没有了。这听起来很合理,但经得起严密的推敲吗?  相似文献   

14.
人品和智慧     
我相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美德即智慧。"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我只找到一个答案:因为贪欲。人为何会有贪欲?佛教对此有一个很正确的解答:因为"无  相似文献   

15.
立体记忆法科学吗?如何快速地把外文单词记住?是默读,是边写边读,还是看、听、读、写等手段一块用效果更好?实践表明,还是以后者的记忆效果为最好。人们在学习实践中发现,如果人善于调动身体的各种感知器官一同记忆同一个学习内容,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人们把这种记忆方法称为立体记忆法。这种学习方法为什么高效,有科学依据吗?  相似文献   

16.
<正>大凡关注食品健康的人,肯定听过"隔夜菜致癌"的说法。在网络、报刊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有关某人吃了隔夜菜被送进急救室的报道。许多专家也纷纷解释:隔夜菜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更有甚者指出:"蔬菜每加热一次致癌物就增加几十倍"。那么,蔬菜中有多少致癌物?它们又从何而来?"隔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蔬菜又该如何保存和食用呢?  相似文献   

17.
一些朋友、同行常常叹息"中国没有管理学大师"。由此引出了如下几个问题:一是什么人能算管理学大师?二是什么样的学术环境能够造就管理学大师?三是管理学大师成长中有哪些个人特点?四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出管理学大师?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对管理学大师做出恰当的界定,进而回答了第二、第三的问题,第四个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相似文献   

18.
吕皓 《科学生活》2008,(1):74-77
快节奏,是现代城市人工作和生活的节拍。"上紧发条"的日子里,你有没有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健康?有没有忽略了照顾自己?你是否经常感到疲劳、记忆力大不如以前、容易感冒、经常口腔溃疡……这些症状极有可能是营养摄入不均衡造成的。如何在饮食的方便、快捷和营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做起来也不难。以下的"方案"虽不是长久之计,最起码不至于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把"营养"也丢失了。  相似文献   

19.
思想的边界     
正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从降临人世,人就有了思想。最开始,思想如茫茫宇宙,没有止境。什么是世界?什么是自我?孩子的脑海中总有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一篇题为《爱教字的大人》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大人们不会关心一朵花盛开后的香味是怎样的,不会关心冬天早晨的第一缕  相似文献   

20.
吴米麓 《今日科苑》2007,(17):71-73
在吉林省长春市,隐藏着一个庞大的"耳聋家族"。8代706人中,有74人失聪,其中11人是先天性耳聋。这不仅在国内罕见,在世界上已知的资料中也是最大的。是谁让这个"耳聋家族"浮出水面的?又是什么主导着这一家族性的悲剧?人们能否找到致病元凶?为了解开这些谜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专家们组成研究小组,展开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