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也是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城市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人们注意到城市环境保护投资对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一直致力于增加城市环境保护投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参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实践,分析了中国在协调中面临的困境,认为积极参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是新世纪中国崛起中货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协调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树立将中国建成世界经济金融主导性强国的战略目标,同时坚持主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协调原则。为此,必须深化各项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为中国参与国际协调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3.
未来人口与生态的关系是人类生态学和未来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涉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西方人口学界和国际发展决策中的一个讨论最热烈的课题。本文试图对研究未来人口与生态的关系进行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也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英国作为全球最先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的国家,在战略部署、法律框架、激励政策、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已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时期,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将受到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耗结构失衡与低碳技术水平低下等困境,需借鉴英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需要制定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低碳法律法规体系、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加大低碳技术研发与国际碳减排合作等政策链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加快经济增长是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主要就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重视人口增长的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问题。应该指出,截止目前,我们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还不够协调。社会发展问题同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现存的生态环境及野生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现存的生态环境及野生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只有一个”,全球环境意识近年明显有所增强,可以说,这是20世纪人类最大的觉悟和进步。因此,“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之一。在全球环境问题上,中国一贯是认真履行有关国际合约或协议,率先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制定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家行动计划》、《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国际减灾十年》、《中国臭氧层物质消耗逐步淘汰国家方案》等一系列的行动计划,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4部环保专项法律,并在《森林法》等8部资源法中对环境保护也作了规定,国务院颁布了20多项行政规章,颁布各类环保标准313项。全国人民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国策。但是,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在环境与资源方面存在十大矛盾(曲格平,1994),这些矛盾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低碳"一次应运而生。用低碳经济代替高碳经济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0.
王雷  孔岩 《科学与管理》2004,24(4):47-4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层次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主体。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同时也是环境污染严重的省份,当前我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如何保持县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对我省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民生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围绕人口健康、生物医药、资源环境、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科技领域,分析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社会民生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梳理“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民生科技发展现状及进展,把脉研判“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民生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市场驱动效应、协同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强化多元投入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已使知识、信息、技术和资本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正在改变着国际之间竞争的实力、态势、基本结构和重点。必须看到: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表现出来的是商品,而其强大的后盾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验室,是掌握最先进科学技术而应用于生产的各级各类人才,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良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象中国这样的大国,若忽视科技资源的投入,就不可能有经济和技术的长足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会永远落后。  相似文献   

13.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学科是在科学与技术结合化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交叉学科,它的发展得益于多学科、多专业的分工合作,同时又对相关学科的持续发展具有推广作用。作为分析仪器的核心,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环保事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综述该学科的内容、特点及国际研究动向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研究发展现状,并对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资源环境现实基础表现出明显脆弱的特征。国际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世界人口超过1亿以上国家中,目前中国国家资源环境的安全状态仅略优于日本,处在10个人口大国倒数第二的位置上。更严重的问题是,未来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已十分脆弱的国家资源环境安全基础产生着巨大的压力。若在此问题上出现认识和发展政策上的失误,便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中国国家现代化进程。为此,建议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应定位在:确保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考虑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中国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战略的政策调整模式可以考虑为: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严格人口控制×(推进资源深度化加工 加大科技投入 扩展资源国际化 改善环境基础 强化全民教育)。  相似文献   

15.
员智凯 《未来与发展》2007,28(8):33-35,32
国际组织的兴盛与发展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令人瞩目的现象,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许多国际科技组织更加活跃。目前中国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还比较小,与我国应有的国际地位不相称,特别是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专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和发挥作用还不够。中国专家应该具有战略眼光和大家风范,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组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国也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是三大周期的会合期,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和科学技术几乎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并且科学是新世纪的世界核心问题。正在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中国,要认识这些准周期性的规律,把握发展经济的机遇,应对来自政治霸权的挑战,创造连接传统的未来,以为世界科学的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现代地球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全面地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哲学、军事等社会因素是地球科学技术形成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球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物质文明繁荣、精神文明进步、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结构变革等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地认识“人地关系”,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地球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一国的历史传统与社会文化等对于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目前,蒙古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阶段,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仍不完善.只有从整体上推进,才能在现有体制和基础上,构建起功能齐全、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客观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中的领先优势和存在的短板,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科技创新的基础、环境、主体、人才、投入和产出等关键要素入手,通过人口、经济、企业注册、专利、论文等多源数据对比,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分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势头强劲、增速明显,拥有在科技创新方面比肩甚至赶超世界一流湾区的巨大潜力,但同时也发现其中科技创新主体、人才、投入、产出等关键创新要素方面的短板愈发凸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障碍。对此,建议从推动协同创新、夯实人才基础、加强研发投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采取了对外开放的策略,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来积累,发展科技与创新能力,并取得了较大成功。新加坡的经验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知识经济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