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桂郦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3):228-228,219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它的发展有利于弥补传统学生组织功能的弱化,促进校园稳定有序;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学生社会化步伐,融洽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将会极大活跃校园文化,因此高校党团组织应注意整合校园学生社团力量.加强管理和积极引导,让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与学校教育质量。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重要作用的分析,结合工作的实际,从班级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提出了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何绚 《科教文汇》2009,(21):63-63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与学校教育质量。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重要作用的分析,结合工作的实际,从班级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提出了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大都处于青年时代,青年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而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学会基本的理论知识;在课外,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实践层面可以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本文通过阐述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功能的体现与不足,并提出几点建议,使学生社团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晖 《中国科技信息》2007,(6):261-261,263
通过对体育隐蔽课程的研究认为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隐性物质文化要素,隐性制度文化要素,隐性精神文化要素。其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二是对学生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学生对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完善学生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教育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一向受到社会化理论学者的重视,而学校教育作为人的社会化和进行社会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与传递过程是带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的。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学历社会”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已经对社会分层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琳 《知识窗》2024,(2):3-5
社会化能力是指青年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适应和影响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科技素养、职业发展素养、公民责任素养等。文章探讨新时代青年学生社会化能力的内涵、重要性、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旨在提高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社会化能力,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平 《科教文汇》2014,(1):206-20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学生社团的建设不断完善,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的文化组成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因素,对于高校和社会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与作用。学生社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课余生活,还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宽松的校园环境,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学生社会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社团的特点和发展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学生社团对高校和社会管理的影响和作用.最后作出总结,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建设和社会管理上的重要作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由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重要时期,其内在的主要特征就是人格逐渐趋于完善和稳定。分析了社会多元化观念和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认知结构理论出发,讨论了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育与训练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连晶 《科教文汇》2008,(30):24-24
环境因素是人借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它以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显著作用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通过对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社会化的讨论,分析其影响的相关特点,并作出建立良好的环境以促进青少年成功社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在于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切高等教育活动的中心。高等院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2.
王宏勇  袁付成  李岚 《大众科技》2007,(11):147-148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由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重要时期,其内在的主要特征就是人格逐渐趋于完善和稳定.分析了社会多元化观念和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认知结构理论出发,讨论了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育与训练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社会化理论要求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受教育者能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够维持当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今天,如何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成功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政治经济学课程性质的分析,力图探讨促进受教育者成功社会化的途径和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大学生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发展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时期。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体育课也正向着健康教育和培养学生学会“终生”锻炼的方向转变。体育教学是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手段,它可以发展人的身体,增强人的体质;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它可以使学生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能够健康发展。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有理由更有责任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提高对素质教育认识。为此,本文对当前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析,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创建。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应该以负责任的积极态度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学校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7.
房慧 《科教文汇》2009,(4):33-33
作为学校文化亚文化的学生文化是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我们需要从学生文化主体性、文化判断力和课程适应性方面重建学生文化,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高校后勤社会化内涵进行阐述基础上,重点从完善后勤服务实体、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以及重视后勤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希望对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所益处,进而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型过程的关键时期,其社会化过程是与学校、家庭、同伴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其社会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阶段性,互动性,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