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熊燕 《今日科苑》2013,(12):18-21
2013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称,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20日1时31分在昆明逝世,享年97岁。吴征镒与植物结缘一辈子。出生于1916年的他,幼年时期就对植物产生浓厚兴趣。他一生三下云南,最后定居云南。近一个甲子的岁月,他和草木相亲,与云南同行,用一个植物学家广博的胸襟和执着的坚守关注着云南,让云南的植物为天下所知,让中国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从云南走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位美国著名植物学家对吴征镒在植物学上的成就赞叹不已,发出了一句由衷的评价:吴征镒先生是在写一首植物之诗。纵观吴征镒93岁波澜壮阔的一生,浓墨重彩,充满了浓浓的诗情。吴征镒不仅是一位世界级的植物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从童年开始,受家学影响,他便养成了读诗、写诗的习惯。15岁时,他的一首古风《救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陈焕镛教授是著名植物学家、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之一。1919年,他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植物学系,获林学硕士学位。他毕生献身植物分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早年创建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和广西植物研究所,其后又建立华南植物研究所,培养了大批优秀植物分类学人才,成绩卓著,为中国植物分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成功地培养出植物细胞,发现能够从植物细胞培养出幼小的植物。植物体内成熟的细胞怎么会长出一棵小植物来呢?科学家对植物的这种“返老还童”现象作了长期艰苦的研究,发现它同植物激素关系很大,是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发挥威力。一般认为生长素可以促使植物生长,细胞分裂有利植物生芽。这些植物激素虽然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则神通广大,植物的生长发育都要受到它们的调节和控制。在某些生产实践上,人们已经可以指挥植物“返老还童”了。例如,用花粉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为植物育种开辟了…  相似文献   

5.
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化学以及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三个重点研究领域。 1999年 ,昆明植物研究所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基地之一———西南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发展基地。在知识创新工程中 ,我所依靠自身的科技实力 ,并努力开拓  相似文献   

6.
植物要情绪     
正都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植物也是有情感的。它们懂得害羞、怕痒痒,就连西红柿、黄瓜等普通的植物,也会耍情绪。植物并非人们想象的那般无情,它们也多情,有自己的情绪,偶尔还闹脾气。2010年春天,美国植物学家克利夫想看看植物遇到外来侵害时会不会有所反应。他把测谎仪连接到一株花上,然后  相似文献   

7.
张欣 《科学中国人》2012,(19):52-53
"在跟他学习的千余农民眼中,是个不断创造奇迹的科学家!"浙江日报这样评论。"一个把中国的农业科技至少提早了10年的人。"中国农科院教授李虎山说。"我也要和师傅一样,做一个不背锄头的农民。"他的学生刘洪宇说。"给我3亩土地,就可以为5万人提供食物。"他自己这样说。他就是浙江省丽水市农科院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主任徐伟忠。他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发明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是(光自养)微繁技术的发展,是世界植物育苗技术的一次革命;他不是学科  相似文献   

8.
1977年,中科院华南热带植物所著名的木兰科植物学家刘玉壶教授,应邀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对该院的一些植物标本进行鉴定。这些标本是在滇东南西畴县坪寨林场的原始常绿阔叶林中采集到的。鉴定过程中,刘教授对一个从未见过的奇特木兰科果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进一步了解该植物,第二年春秋两季,他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赶到这种植物的产地——西畴县法斗林区采集标  相似文献   

9.
《西藏科技》2005,(5):58-58
由四代植物学家辛勤耕耘和通力协作,跨越了半个世纪的《中国植物志》日前全部出版。这部旷世巨著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包括9000多幅图版,共计5000多万计,126卷册,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洪德元,这个普通农民的儿子,1936年生于安徽绩溪县的一个山村。1957年他怀着发现新植物,开发祖国植物资源的志向考上了复旦大学植物专业。在大学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还大量阅读有关的俄语杂志和书籍。他的论文“RNA的动态与茎尖组织活动的关系”深得王凯基教授和老师们的好评。1962年毕业后,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著名植物学家钟补求教授的研究生,攻读了四年的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并刻苦自修英语,经考核通过了所有课程。  相似文献   

11.
植物虽不像动物有着明显造型的耳朵,但它们却依然具有辨别声音的听觉。法国植物学家兼音乐家乔尔·斯特哈默通过生动的试验证实,植物对音乐也相当敏感。他通过给番茄苗每天弹奏3分钟的特定曲目,使得它的生长速度提高3倍,而且长出的番茄格外的甜。同时,这种音乐还能抑制其花叶病病毒酶的活性,从而有效预防番茄花叶病。有科学家以豌豆为对象,用一种仪器发出比选定频率高5%和低5%的颤音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在接近人的正常声音和比人的说话声稍大些,达到70-80分贝时,豌豆的生长速度就会加快。科学家还发现,放在冰箱里的小萝卜种子,通常只有20%的发芽率,但听了颤音之后.可达到80%-90%。  相似文献   

12.
为完成《云南植物志》毛莨科的编写任务,我于1995年5月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查阅云南毛莨科植物标本。在工作将近结束时,应昆明植物所所长许再富研究员的邀请,参观了位于勐仑的该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958年冬季,我曾到勐仑一带考察,采集植物标本。事隔37年,我很想了解一下由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同他的学生们创建和经营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所取得的各项成就。  相似文献   

13.
华南植物园     
寥琼 《科学中国》2007,(4):54-57
华南植物园的前身是华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同时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2002年12月,中国科学院作出“两所三园”战略调整,撤销华南植物研究所建制,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最早的花是什么样?授粉是虫媒还是风媒?最早的花是单性花还是双性花?起源于哪一类植物?最早的花出现在什么时间?起源地在哪里?这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一再引起古植物学家和植物学家的兴趣。100多年前,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对被子植物突然在白垩纪大量出现,又找不到它们的祖先类群和早期演化的线索而感到困惑不解,称之为“讨厌这谜”。100多年来,国际上众多的古植物学家和植物学家对此孜孜探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此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植物病理学是一个很窄的口,目的就是研究植物怎样有效地抵抗病菌的侵染,实际上就是当‘植物医生’。如果将植物受到的侵染主要分为病害和虫害的话,那我们医的就是病害。"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杨俊博士这样定位自己的身份。在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性的研究上,杨俊目前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稻瘟菌致病性功能基因组学的解析上。然而,这个"植物医生"要如何当?年轻的他还要不断地去摸索。  相似文献   

16.
《百科知识》2004,(4):22-23
就在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们还相信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是细菌。但人们很快发现,这并非答案的全部。荷兰植物学家马蒂纳斯·拜耶林克发现,从染病植物中提取的汁液在被过滤所有已知细菌后仍能使健康的烟草植株染病。1898年,拜耶林克宣布他的解释:存在一种他称之为“contagium vivumfluidum”(后来这一名称逐渐演化成“virus”,源自拉  相似文献   

17.
正回顾60年的科研生涯,山仑认为自己走的是一条抗旱生理与旱地农业交叉、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中间人"道路。如今.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仍在工作。回顾其科研生涯,山仑认为自己走的是一条抗旱生理与旱地农业交叉、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中间人"道路。不过业界对他有不同看法.有人评价他是"独树一帜",有人则认为他的研究是"四不像",尤其是不像现代植物生理。"但不论怎样,是客观处境和主观条件促使我扮演了这一角色,开始是被动的.后来则成为自觉。"山仑说。谦虚和淡然,是山仑接受专访过程中始终流露出的鲜明特点。不过他在旱地农业研究和应用领域留下的成果,足以被称为骄人业绩。  相似文献   

18.
陈又生 《百科知识》2009,(16):51-52
日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漾濞县苍山管理局的专家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目前极度濒危的植物——漾濞槭(yangbiqi)。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漾濞槭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全球仅剩4株。  相似文献   

19.
印开蒲 《金秋科苑》2011,(14):138-142
从川藏线开始的人生之路川藏线不仅是一座使我获取知识的宝库,更是指引我人生道路的里程碑。1961年夏天,我参加了"四川轮藻植物"考察,和倪炳炽老师到川藏线上采集轮藻植物标本。轮藻是一种水生植物,喜欢生长在水质清洁的水田或溪畔的浅水之中。  相似文献   

20.
“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人生的追求!”邱明华教授如是说。在他心中,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在他的身上,透着浓郁的丽江纳西文化的气息,冰川雪水一般的晶莹剔透、贫富不移与自然安详的生活信念在他那里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