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京津冀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京津冀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发展需要整合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天津的研发转化优势和河北的制造业发展基础,协调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等多元主体,构建京津冀军民融合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五链融合”发展模式,以产业链促进生产合作,以人才链创新合作方式,以创新链构建合作研发平台,以资金链拓展融资渠道,以政策链完善合作机制,提升跨区域军民融合产业持续竞争能力,逐步将京津冀打造成为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已形成多层纵横联动的政策体系。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政策不断完备,使用与发展政策逐步改善,评价与激励政策更加丰富,有效保障了我国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不过,现有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仍存在系统性不足、精准性不高、联动性不强,以及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以下简称“青基人才”)支持不够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在新形势下,要夯实科技人才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的科技人才政策需强化自主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基础研究人才政策、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发展政策落地;深化科教融合,推进面向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遵循科研活动规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系统思考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人才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3.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金融链、政策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政策链(简称"四链")融合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理论,深入探究"四链"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四链"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以2017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地级市"四链"融合发展指数,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地级市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各地级市的"四链"融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珠三角地区处于"四链"融合发展较高水平,其中广州"四链"融合发展水平最高,深圳、东莞次之,惠州和肇庆最低;粤东西北地区"四链"融合发展水平较低,但各地区差距不明显,总体发展水平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4.
隋映辉 《学会》2017,(4):42-46
近年来,一些城市或地区在创新人才引进、集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然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阐述了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缺乏联动等问题,分析了国内先进城市人才链接成因,提出了进一步缩小人才政策差距、完善人才链接机制、建立人才评估体系、推动产业集聚配套、加大成果转化奖励、落实人才待遇措施、改革部门考核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晓锋 《科研管理》2018,39(9):113-120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浪潮下,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的融合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促进产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在我国,怎样通过“四链”融合有效提升创新生态系统能级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一个难题。本研究综合运用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区域创新理论、产业链、产业集群等多学科理论,从科技创新视角阐明了“四链”的内涵与实质,诠释了“四链”与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了“四链”促进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的理论逻辑,并构建出“四链”融合框架模型。通过研究发现:“四链”融合的实质是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深化,正是通过“四链”势力壮大及“四链”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推动了创新生态系统能级的提升。最后,本文总结得出六条基本融合规律,并提出三条促进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的理论路径,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贺冬 《科技广场》2021,(3):21-28
宜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科技开放合作摆在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强化人才、科技、平台三项支撑,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四链深度融合,有力地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走出一条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道路.本土高校在宜春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宜春市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分布现状,提出了宜春市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一 个既能反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动力来源、又能协调创新要素与创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四链"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这是一种跨组织共生式协同创新发展新范式.其核心是由科技导向型产业链、科技创新链、科技资金链、科技服务链构成的"四链",通过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协同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于这个理论框架,在对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行客观研判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创新是引导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突出人才、技术、资金三轮驱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贯通,科学发展、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管齐下,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创新是引导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突出人才、技术、资金三轮驱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贯通,科学发展、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管齐下,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产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在融合路径上具有个性特征,而影响不同产业实现两链融合背后机制又具有共性特征。为此,本文从两链融合路径及机制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融合路径主要包括3种,即创新链向产业链端延伸、产业链端向创新链端延伸、搭建两链融合桥梁;融合机制则主要包括创新资源分配机制、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基于这个理论框架,以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两链融合发展情况为例,提出促进两链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中的知识创新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冰  刘仲英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80-285
首先阐述了知识创新的基本概念,接着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供应链中的知识创新,通过对供应链知识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供应链知识创新网络的成员关系、成员选择三个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供应链中的知识创新网络模型,并探讨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2006—2019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以制造业创新链作为中介渠道,分析人工智能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造业创新链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人工智能对东部地区的创新链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与2013年以及之后相比,人工智能的单位变化在2013年以及之前的时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人工智能主要通过制造业创新链的投入和产出环节,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市场应用环节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屠建飞  冯志敏 《科技与管理》2010,12(1):37-39,44
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是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现状的分析,要发挥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作用,需加强平台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探讨了技术创新链的结构,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并给出了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正逐步由传统生产要素投入、出口拉动等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我国需要抓紧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等难点问题,以及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等突出问题,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下进一步优化创新链、产业链空间协同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合理和科学布局。文章从空间布局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创新链、产业链区域差异日益扩大的空间格局与发展趋势,发现我国科技支撑能力和创新型产业布局在国土空间上存在错位,创新链内部链条衔接不够紧密,部分产业链资源调配距离长、链条短,以及西部地区难以完全承接融入东部产业链。针对这些特征与问题,文章提出了“抓两头、放中间”的总体布局策略,力求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空间协同配置引导全国经济空间发展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产品创新过程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迪  孙利辉  戴更新  郭丽丽 《科研管理》2007,28(4):43-48,42
"十一五"规划明确强调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我国制造企业必须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提高其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间的沟通、协调,有利于制造业的产品创新。本文通过对比制造企业产品创新过程,提出支持产品创新的协作模式--供应链产品创新过程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及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分析创新活动的内在机制,构建由知识创新、要素创新和创新实施组成的创新评价模型,设计开放式的三阶段创新评价指标框架,以实现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及全要素进行分阶段、分等级评估,引导企业全方位、实质性创新.  相似文献   

17.
李薇  黄霞 《科研管理》2022,43(2):65-71
   逆向创新,为后发企业开展全球创新并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新的战略思想。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对创新链理论和基于领先企业的逆向创新理论进行了理论思辨,厘清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概念,归纳了创新链类型及其对应的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主要研究结论为:第一,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的构成要素应包括创意获取、研发和市场进入次序,与西方领先企业相比,上述逆向创新三要素的具体内容与选择机制均存在明显区别;第二,基于创新要素组合,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链可以划分为本土市场推动型、海外市场拉动型以及推拉复合型三种类型;第三,以逆向创新链类型为基础,可以归纳出六条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企业可根据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程度选择适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陈伟  张旭梅 《科研管理》2011,32(11):7-17
以供应链企业间知识交易为视角,构建了供应链伙伴特性、知识交易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其中供应链伙伴特性包括文化相容、资源依赖和知识距离等三个方面内容。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256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上述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相容对知识交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创新绩效正向影响不显著;资源依赖对知识交易与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距离对知识交易负向影响不显著,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知识交易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构建出新创企业"创新链多重网络特征—创业能力—创业绩效"的理论框架,将创新链多重网络特征解构为政治网络、技术网络和商业网络,将创业能力解析为创业认知能力、机会获取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三个维度,通过209家新创企业的问卷,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理论假设。实证结果表明,创新链内的政治网络、技术网络和商业网络对创业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创新链内的政治网络、技术网络和商业网络对创业能力的三个维度均存在正向影响,政治网络对创业绩效的作用被机会获取能力所完全中介,技术网络对创业绩效的作用被创业认知能力、机会获取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所部分中介,商业网络对创业绩效的作用被机会获取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所部分中介。  相似文献   

20.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方法实证分析了政产学研用在高校知识创新链产出及其效率中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对于高校知识创新链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企事业单位经费并不能促进高校论文产出增加,而对高校专利申请数存在正的显著影响;用户需求对高校专利授权效率和高校技术转让收入效率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