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年会上了解到,由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牵头组建的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目前成员已达158家,与国内5家重点技术转移服务联盟(长三角科技中介战略联盟、东北技术转移联盟、甘肃省技术交易服务联盟、武汉城市圈技术转移服务联盟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力促进联盟)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技术企业通过建立跨国技术战略联盟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与合作。本文通过量表设计、问卷调查并收集国内325家建立了跨国技术战略联盟的高技术企业有效研究样本,对提出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高技术企业在建立跨国技术战略联盟过程中,高效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具备一定的战略动机来安排联盟过程尤为重要;第二,有效的战略联盟动机可以正向调节跨国技术战略联盟合作机制和联盟稳定的关系;第三,在控制变量的检验过程中,越是市场化的企业、联盟合作时间越长,联盟的制度越稳定和成熟。高技术企业与合作联盟成员的文化距离和差异越大,联盟越不稳定。高技术企业具备一定的国际化经验可以提升跨国技术联盟合作中的质量。跨国合作技术战略联盟的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战略资源互补性,可以提高联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联盟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运用博弈分析模型及数学规划模型对我国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两竞争对手间组建技术联盟、国内技术关联企业组建技术联盟进行分析 ,说明技术联盟对改变我国企业技术发展轨道以及提升我国整体技术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技术联盟是企业间因技术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战略性合作。文章在分析国内外技术联盟方式和国内相关技术联盟情况的基础上,联系行业实际,着重分析了一种独特的两极核心驱动、多个独立法人组成的技术联盟构架。结合评估实践,分析了知识生产协同活动中的协同性过程,明确了构架优势和需要改进的环节。研究成果可为技术联盟理论与模式研究及运行管理提供方法和支持,对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科技管理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因中方技术能力较弱,外方通常缺乏与中方组建合作研发联盟的意愿,而是选择技术转让.中方企业提高其技术能力的一个主要方式,是与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组建产学研技术联盟,然后寻求与国外企业的合作研发.本文从中方产学研联盟介入角度研究中外企业技术联盟的技术转移模式选择问题,通过建立技术转移模式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中方产学研联盟介入对外方技术转移模式选择决策的影响,得到中方产学研联盟介入能够使外方选择合作研发联盟可能性增加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企业战略导向影响联盟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FONT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龙伟  李垣  谢恩 《科研管理》2011,32(1):52-59
    摘要:竞争环境的变化使联盟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联盟的高失败率成为企业发挥联盟优势的障碍。本文基于战略导向和战略联盟理论,分析了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对企业间战略联盟方式选择的影响。通过对国内607家企业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企业家导向与技术联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场导向与营销联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技术联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内技术联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对技术联盟的早期研究主要涉及联盟成因、福利分析、伙伴选择、构建模式、运作机制等,以介绍性和描述性研究为主.从2005年开始,我国学者开始大量关注联盟稳定性、控制风险、绩效评价、信任机制以及国外先进经验介绍等,开始采用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然而,技术联盟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联盟,因此从知识视角研究技术联盟的文献将会日益增多.其中,知识差异、文化差异及地理距离对技术联盟内知识转移的影响、技术联盟中的知识网络、有关技术联盟的科技政策等问题是有价值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8.
产业联盟作为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技术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有效组织形式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各省市均已经开展了产业联盟的创建工作,天津市也在多个产业领域组建了联盟。主要研究国内主要省市及天津市产业联盟的组建和发展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外关于技术战略联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联盟信任、冲突和稳定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以国内的跨国技术战略联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回归模型进行讨论,得到有效的结论:第一,联盟信任沟通可以正向的影响联盟稳定;第二,联盟冲突对联盟信任沟通的影响总体来说是负向的;第三,联盟信任沟通在联盟冲突与联盟稳定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据此对维护良好的跨国联盟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兴  宋娟 《科研管理》2011,32(2):1-9
摘要:本文针对技术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行为,深入分析了影响知识转移因素,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影响因素的模型,据此提出了相应假设,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国内251家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知识的隐性、接收方学习动机、联盟伙伴间的知识差距、关系距离都能对联盟伙伴间的知识转移产生显著影响;相对于契约式联盟,股权式联盟更有利于知识转移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战略联盟研究文献的综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为基础,以1989年至2007年学术期刊中关于战略联盟的研究文献为范围,以篇名、主题词、摘要和内容为依据,析出关于战略联盟的主要研究主题,并对主要的和显著增长的两类主题进行分析;以《中国期刊引文库》为基础,检索了被引用频次占据前10位的文献,并分别从文献、学者、机构和期刊等角度进行简单概述;最后,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联盟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无标度模型的基础上,以虚拟技术创新联盟为例,对无标度模型演化进行扩展,建立具有核心创新力的多阶段虚拟技术创新联盟演化模型和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联盟的构建过程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为研究此类联盟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联盟任务、联盟成员等角度出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发展现状进行总体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广东省电动汽车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浙江省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武汉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四家代表性联盟对其技术创新模式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中26个成功联盟案例进行逐步聚焦分析,探讨跨国联盟中的组织学习与认知合法性获取关系,揭示获取机制。研究显示,联盟对外围关键利益相关人产生示范作用;联盟中的组织学习对联盟伙伴和外围关键利益相关人产生同构效应;技术学习通过产品质量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联盟伙伴的认知。本研究将推动对跨国联盟中的认知合法性获取机制认识,对我国企业通过联盟克服国际化中的认知障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中26个成功联盟案例进行逐步聚焦分析,探讨跨国联盟中的组织学习与认知合法性获取关系,揭示获取机制。研究显示,联盟对外围关键利益相关人产生示范作用;联盟中的组织学习对联盟伙伴和外围关键利益相关人产生同构效应;技术学习通过产品质量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联盟伙伴的认知。本研究将推动对跨国联盟中的认知合法性获取机制认识,对我国企业通过联盟克服国际化中的认知障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晓斌  罗海 《现代情报》2019,39(1):126-136
[目的/意义]分析2007-2016年中国竞争情报年会会议论文的基本情况,揭示竞争情报研究热点主题及其演化规律,探索竞争情报的未来发展趋势。[方法/过程]选取2007-2016年中国竞争情报年会会议论文,对高频关键词综合运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展示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主题演化特征,表明竞争情报系统是领域研究的基础主题和活跃主题,大数据和智库研究将会是我国竞争情报发展新的挑战,以情报池为基础的综合情报分析将会是未来竞争情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SECI模型出发,以知识转移作为纽带,将技术创新研究的两大视角——战略联盟和技术路径连接起来,构建了联盟结构选择与技术路径演变之间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联盟结构下的路径演变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联盟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的焦点从最初的强调联盟的形成、控制与结构转向对联盟过程的研究.公平作为联盟交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开始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公平与联盟演化、基于公平理论的合资企业管理和基于公平理论的渠道关系管理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3D打印技术产业现状为基点,对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组织间学习机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演化博弈分析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组织间学习行为的内在机制及其动态演化过程;其次立足盟员企业间信任关系与策略选择趋向的角度探讨产业联盟组织间学习机制演化路径,为盟员企业制定正确的组织间学习策略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产业联盟组织间学习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