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深入分析有关新冠疫情文章的撤稿情况,旨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期刊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中的253篇新冠疫情相关文章,从作者数量、国家分布、被引情况、审稿与撤稿周期等角度总结这些文章的特点,根据撤稿声明内容对撤稿原因进行归类,并讨论其中的典型案例。【结果】排除无法打开链接的文章后,243篇文章共涉及来自55个国家的1308位作者,美国被撤回的文章数量最多;154篇文章能明确检索到在线发表和撤稿时间,平均撤稿周期为154天;86篇文章能明确检索到投稿与接收日期,平均审稿周期为83天;除了在预印本平台上发表的文章,其余214篇文章的篇均被引频次为22.19次,撤稿文章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不明显;超过半数的文章由于作者自身原因被撤稿。【结论】国家、期刊和作者三方需要协同努力,把控学术文章质量。科技期刊作为分享学术成果的主要平台,需要规范撤稿流程,优化审稿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调查科学图像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为科研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image”作为“Reason(s) for Retraction”字段的检索关键字,获取撤稿观察数据库中与图像学术不端相关的全部数据,结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对数据进行编码后,进行中外作者对比、出版机构与期刊、单位类型与区域等3个维度的分析。【结果】我国作者的图像学术不端情况严重,目前处于高发期,呈现学科集中、区域集中、机构类型集中的特点,严重影响我国作者的学术形象。【结论】建议从国家层面建设学术出版图像库,并集中力量开发图像检测技术;建立学术出版伦理联盟,形成期刊对作者和单位、联盟对主管机构沟通机制,高效通报学术不端行为;推动改变不合理的考核制度,从源头消除科学图像造假动机;在医院和医学院开展图像学术不端行为教育工作,建立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聚焦科研不端撤销论文,深入探究科研不端撤销论文的发现机制,为期刊参与对科研不端论文的治理提供参考,为出版伦理与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834篇我国高校科研不端撤销论文的撤稿声明为数据来源,综合使用科学计量、内容分析、文本计量方法,分析科研不端撤销论文的发现途径、调查过程、撤稿主体、撤稿原因等。【结果】第三方举报是发现科研不端论文的最主要途径,科研不端论文通常经期刊编辑部或出版商调查核实,由期刊主编或编辑发起撤稿。撤稿原因主要为虚假同行评议和剽窃,并且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结论】期刊和出版商应当建立专门举报渠道,注重保护举报人隐私信息;不断完善对科研不端论文的撤稿依据和撤稿政策;制订统一的撤稿声明撰写规范;完善论文检测和审核机制,加大论文查处力度;关注频繁的、异常的、主动的撤稿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论文出版前作者单方面撤稿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对策。【方法】从小木虫网站论坛归纳总结了作者单方面撤稿的5个事例,将撤稿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按撤稿原因将撤稿行为分为正常撤稿行为和非正常撤稿行为,正常的撤稿行为是作者的权利,应予尊重和保护;而非正常的撤稿行为属学术不端行为,应予抵制和惩戒。【结论】针对两种撤稿行为提出:约定双方责任,完善撤稿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采取多种措施,抵制学术不端等对策;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对作者单方面撤稿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科研成果评价、学位制度、职称评审等种种原因造成了科技论文外流,间接导致了科技期刊编辑定版后作者撤稿现象的发生。本文就这些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影响力国际期刊撤稿论文的特征及撤稿原因,有利于深入认识撤稿现象,为撤稿论文的管理和科研诚信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Cell、Nature和Science创刊以来的232篇撤稿论文,采用科学计量方法分析撤稿论文的时序变化、撤稿时滞、学科分布、撤稿原因、撤稿主体、撤稿前后被引频次等基本特征。【结果】近20年来撤稿论文数量波动上升;基础生命科学领域撤稿论文数量最多,绝大多数撤稿论文的通信地址为美国、英国和德国等科技强国;论文在撤稿后仍然获得大量引用;最主要的撤稿原因是伪造数据/图像和结论不可靠,结果不可重复问题较为严重;诚实性错误撤稿论文数量远超科研不端撤稿论文数量。【结论】正确认识期刊撤稿现象,关注“可重复性危机”给科研不端治理带来的挑战,深入总结诚实性错误撤稿的真实动因,加强对科研不端撤稿论文的独立分析,并进一步探究撤稿论文的引用价值和引用规范。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撤稿现象分析及其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目前越演越烈的一稿多投、撤稿现象作了分析,并从撤稿族群的时代特征及所处的学术地位对其行为进行理性思考。笔者认为,国家应加强学术环境整治,期刊管理部门也应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净化投稿环境,如建立“论文写作与发表辅导中心(机构)”、“网上稿件登记系统(中心)”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Retraction Watch在线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多维度分析中国学者在妇产科学领域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撤稿现状及原因,并根据撤稿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结果显示:被撤稿论文数量在近10年不断增加,并多发于妇科肿瘤和乳腺外科两大亚学科;撤稿原因主要集中在存有争议、涉及复制品和研究错误.因此,抵制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推动科研诚信建设是缓解论文撤稿现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现状,指出其中的出版伦理问题,并提出识别和防范对策,以期引起科技期刊界对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方法】对部分论文写作工具展开实验,分析Retraction Watch中因“随机生成内容”而被撤销的稿件情况。通过案例及阐释方法总结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发表现状、特征及伦理争议,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方式和工具较多。机器直接生成的稿件涉及学术不端风险的概率较高,国内作者因使用机器生成内容被撤稿的趋势明显上升。机器间接参与论文写作的研究数量快速增长,但存在数据伦理问题、学术创新争议、算法黑箱与偏见问题、引用问题、署名问题。【结论】机器生成的论文有降重、伪造、不当引用、干扰同行评审等学术不端特征可供识别,其他类机器参与写作的论文需要编辑通过关键词等方法判断机器的自主程度。应从完善收稿规则、改进检测技术、开放同行评审、审查算法、提高机器透明度、规范署名、规范数据引用和代码软件引用、完善内部版权协议和外部协同治理等方面防范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出版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现状,指出其中的出版伦理问题,并提出识别和防范对策,以期引起科技期刊界对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方法】对部分论文写作工具展开实验,分析Retraction Watch中因“随机生成内容”而被撤销的稿件情况。通过案例及阐释方法总结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发表现状、特征及伦理争议,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方式和工具较多。机器直接生成的稿件涉及学术不端风险的概率较高,国内作者因使用机器生成内容被撤稿的趋势明显上升。机器间接参与论文写作的研究数量快速增长,但存在数据伦理问题、学术创新争议、算法黑箱与偏见问题、引用问题、署名问题。【结论】机器生成的论文有降重、伪造、不当引用、干扰同行评审等学术不端特征可供识别,其他类机器参与写作的论文需要编辑通过关键词等方法判断机器的自主程度。应从完善收稿规则、改进检测技术、开放同行评审、审查算法、提高机器透明度、规范署名、规范数据引用和代码软件引用、完善内部版权协议和外部协同治理等方面防范机器参与论文写作的出版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1.
新兴科技的前沿创新性、动态变化性、多元互动性使其伦理治理存在难度,传统的治理方式难以快速应对。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发展“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亟需识别新兴科研领域的伦理风险并加强伦理建制。为此,基于我国重点科技创新领域伦理治理存在相关法律法规文本体量不足、专业审查机制及配套保障不完善、科技伦理教育薄弱、总体伦理素养有待提高、科研伦理创新治理路径有待拓展等现状,系统分析信息科学、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学领域代表技术的潜在伦理风险和伦理治理现状,提出浙江省反思性高阶伦理“元治理”路径,包括: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伦理治理、完善特色科技伦理制度文本、加强伦理审查制度建设、健全伦理教育科普制度以及数字化赋能高效管理等,以期促进科技理性驱动共同富裕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技研发应当遵循“科技向善”的理念,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的建立十分重要。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是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从“形式要件”到“实质要件”,均应当体现实体伦理正义和程序伦理正义的科技善治。我国应当构建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二元体系结构:在内部审查结构中,制定具有统一性的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从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审查类型、主体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对科技研发行为和科技产出成果予以规范。在外部审查结构中,建立信用机制及负面清单制度,形塑公众参与式审查模式,以期从源头有效规避科技伦理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3.
探讨影响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相关主要科技活动的潜在伦理风险。以“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学领域代表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筛选出143篇相关中英文文献,梳理、分析和预判其中有关信息资源公平、生物资源公平、公共安全等问题,揭示其中所隐含的人体安全、隐私保护、受试者尊重等伦理风险;基于此,以浙江省数字一体化建设为例,阐析浙江省政府作为元治理者行使三阶治理职能,为多元主体共治提供基础治理平台、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一二阶治理的实践措施,如建立自纠自查伦理生态、伦理治理信息化平台等,为研判新兴科技共性伦理风险、探索科技伦理治理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虽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但高校科学研究成果积淀依然较为薄弱。通过分析对比清华大学等国内9所高校和哈佛大学等国外5所高校在《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上的论文发表情况,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我国国际合作论文情况,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研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会议与研讨、国际项目和课题等方面存在合作频率低、合作范围窄、合作平台弱等众多问题。结合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现状以及国内科技期刊发展情况,提出我国高校应借鉴吸收国际顶级期刊办刊模式和经验建设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创造有吸引力的学术平台;同时,应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服务,加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确保创新体系的开放性,并鼓励基础前沿问题探索,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型医院作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其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多主体协同,亟待寻求政策协同路径提升转化效率。以浙江省7家研究型医院42名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收集数据,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程序化编码,提炼出6个主范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研究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治理逻辑并构建协同治理模型,揭示现实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议,即“多元共通”协同治理目标设计,“多元合作”协同治理组织优化,“多元融合”协同治理制度变革,“多元层次”协同治理手段提升,“多元环节”协同治理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注重科技伦理评估的做法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促进科技期刊的正确导向,提升科技期刊对科技伦理的重视程度,加强普通科技期刊进行科技伦理评估的力度。【方法】 阐述了科技期刊重视科技伦理评估的道德意义,提出了科技伦理评估的具体做法。【结果】 发现通过消除伪科技伦理谣言、关注国际科技伦理的热点、刊发前瞻性科技伦理专业论文、结合新闻热点约稿、解疑释惑等方法是科技期刊实现科技论文评估的具体途径。【结果】 科技期刊论文的科技伦理评估还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监督体系,提高作者和编辑的科技伦理学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略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行动是一项涵盖全域国土空间、国家主导全民参与、长期持续实施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有明确且兼具韧性和适应性的行动方略。文章在梳理“双碳”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略、技术途径与科技支撑等问题,认为中国“双碳”行动的基本方略应该是坚持“一个基本理念”、实现“两个宏观目标”、贯彻“三路综合”与“四举并进”的技术路径、落实全域国土空间管控和产业协同发展的“五个统筹”宏观布局,强化气候变化、地球系统碳循环科学研究及脱碳、低碳产业技术变革。面向国家“双碳”行动的全球变化和生态经济学研究需要长期持续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构建地球系统碳循环过程、碳储量及通量的多要素-多过程-多界面-多尺度协同监测体系,系统认知和精细评估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及增汇潜力。当前的迫切任务是构建和完善科学基础、观测模拟、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碳增汇、国家战略与路径选择、协同治理与管理政策7个方面的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需要技术创新的赋能,但技术创新风险的“时滞效应”又是社会治理的对象,这导致现代技术创新与技术治理在逻辑与实践上有了内在的协同性和反身性,即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适应性治理体系的同步建构。因此,科学实验向真实世界的经验延伸带来的治理困境,要求公众与专家的集体参与,通过探索性实践来直面不确定性,这就有了“集体实验”这一协同式的创新-治理模式。基于STS的视域和互构论的角度,集体实验现象的产生可以得到系统阐述,进而得以概念化,并对作为新兴治理模式的集体实验的实践路径做出规范性说明,以期对“作为真实世界实验的技术发展”这一新兴的STS主题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探索构建我国科技创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此,以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为指导,基于技术科学的原始创新功能、二次创新功能和潜在创新功能,提出以技术科学为核心构建科技创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国际大循环3种战略路径,实现以科技创新"双循环"推动经济"双循环",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及融入国际科技创新大格局提供宏观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就科技期刊中数学公式转行问题,对GB/T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更新的两个标准GB/T 7713.1-2006《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和GB/T7713.3-2009《科技报告编写规则》进行了分析,并与GB/T 3102.11-1993《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和GB/T 7713-1987进行了比较,指出了GB/T 7713.1-2006和GB/T7713.3-2009关于数学公式转行规定的优点和改进趋势.针对现有科技期刊数学公式转行执行多标准现象,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并列举了一些不能转行的符号,希望能对GB/T 7713.2《学术论文编写》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