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Ⅵ组油藏是重力流湖底扇沉积,也是辽河油区投产较早的超稠油油藏,经历了常规试采、蒸汽吞吐试采、试验部署和全面开发阶段四个阶段。2008年开始,在兴VI组部署了49个SAGD井组,分两期实施。截止2013年底,一期的19个井组已全部转入SAGD生产,但生产效果不理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重力流湖底扇沉积体内隔夹层较发育,影响了蒸汽腔的扩展,造成SAGD阶段产量较低,含水高、油汽比低。纵向上油层动用程度低。因此,需要开展兴VI组重力流湖底扇沉积储层内部隔夹层分布规律研究。本次通过开展等时地层对比、沉积特征和隔夹层分布特征研究,为SAGD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风城油田2009年开辟重32、重37井区两个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试验区,截止目前,在生产中遇到了蒸汽腔发育受到限制,存在蒸汽腔横向发育不对称、垂向发育缓慢、沿水平段仅局部发育等问题。本文以促进蒸汽腔均匀发育为目的,通过优化注采点、合理增汽提液等调控技术手段促使蒸汽腔均匀稳定发育,初步形成了蒸汽腔均匀发育调控技术,为后续SAGD工业化推广储备了技术力量。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尤其是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逐渐成为油田增产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油田后备接替的重要资源,但储层受油藏埋深的影响,储层上覆压力增大,使储层物性变差,油井自然产能低,必须通过压裂改造后才能获得经济有效的开发。本文介绍了针对厚层砂岩、薄互层砂岩及低渗油藏重复改造常用的水力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桂芬 《内江科技》2009,30(3):94-94
沙二段是小营油田一个重要的勘探开发层系,沙二段油藏具有储层薄,埋深浅,储层物性条件好,油井产量高,不需要压裂改造即能生产的特点,是比较优质的储量,在梁203-10块的岩性油藏滚动勘探中,本文采用以区域油藏评价、精细储层描述技术和水平井滚动开发为步骤的滚动勘探序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彭利 《内江科技》2013,(8):62-63,85
本文针对王场油田潜43低渗透油藏各小层井网完善程度差,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各小层层间物性差异大,储量动用不均衡等问题,在地质再认识和油藏动态分析基础上,根据储层的沉积条件、储层构造、物性好坏、裂缝发育程度、水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等进行区带精细划分,以新的开发区带为单元开展油藏数值模拟,制定王场潜43中高含水期合理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界限,指导油藏调整,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调整改善了潜43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于滨 《内江科技》2012,(7):96+59
胜利油田纯梁地区以薄互层滩坝砂油藏为主,随着油藏埋深越来越深、储层渗透率越来越低,开发难度不断增加。为提高滩坝砂油藏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在调研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室内试验、油藏工程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利用二氧化碳气驱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曙一区D84块馆陶油层属于超稠油油藏,具有油层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原油粘度高、边底水活跃等特点,油藏地质特征适合SAGD开采。2002年以来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AGD方式作为蒸汽吞吐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方式,预计最终采收率为56.13%。2005年2月开始SAGD先导试验,经多年实践,生产指标全面达到方案设计指标,试验取得成功。本文重点总结了在SAGD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调控方法,以及如何正确掌握SAGD的生产操作方法和理念,为工业化推广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超稠油注蒸汽驱油中,拥有驱动力、重力、毛管力这三种力,毛管力可以忽略,重力和蒸汽驱动力控制着蒸汽驱动原油的能力和蒸汽超覆的程度。驱泄复合开发即是利用这两种力共同作用下,将原油从地层中驱泄至生产井中采出。本文从驱泄复合受力和原油运动速度研究入手,通过分析推导出蒸汽腔前缘形态方程,可得到蒸汽腔前缘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地层垂直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之比、原油粘度、注汽速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得到不同时间蒸汽前缘运移到不同位置的蒸汽腔发育形态,温场分布和剩余油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原油物性变化范围大、原油黏度高,采用SAGD开发方式其采出液温度高、含砂量大、且采出液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蒸汽,依靠现有常规稠油地面集输工艺难以实现SAGD高温采出液正常地面集输。通过对SAGD高温采出液物性分析并根据在风城油田重32井区和重37井区开展的超稠油SAGD高温采出液地面密闭集输工艺试验研究,提出适应风城油田SAGD大规模开发地面集输工艺技术,即密闭集输,集中换热,控制集输压力避免闪蒸的集输工艺。  相似文献   

10.
鄢旭 《内江科技》2011,32(1):124-124
SAGD开发是指注入高干度蒸汽与冷油接触,释放汽化潜热加热原油,原油粘度降低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从水平生产井中采出,蒸汽腔持续扩展,占据原油体积,而隔夹层的存在影响了蒸汽腔的扩展,从而影响了SAGD的开发效果。本文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隔夹层在SAGD开发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注汽井隔夹层上下同射,直井辅助生产,实现SAGD与蒸汽驱联合驱动的开发方式。降低隔夹层在SAGD开发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转SAGD生产初期,蒸汽腔较小,供液能力有限,承受压力波动幅度较小,采液速率不易太快。高压生产阶段,主要以扩展蒸汽腔为首要目的,加大注汽量,但加大汽量会导致蒸汽汽相热焓下降,不利于汽和油之间的热交换。SAGD生产稳定期,建立相关较好的油层泄油—液面高度(Sub-cool)—采液速率关联性,可使产油达到峰值。如何顺利进入SAGD生产稳定期,快速提高产量是SAGD采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最重要的应用,因此各个阶段操作压力和液面高度的控制技术研究,对SAGD现场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风城油田浅层超稠油油藏(重32井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生产阶段操作压力和液面高度的控制对生产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曙一区杜84-馆H62是部署于馆陶油藏边部的直平组合SAGD井组,自转入SAGD开发后产量一直未达预期。为改善井组开发效果,从SAGD产量公式着手,明确制约井组高产的主要因素是泄油井点数少和蒸汽腔高度低,通过完善注汽井网、优化射孔井段,有效促进了蒸汽腔扩展,综合应用强化注汽、间歇轮换注汽、合理控制subcool值等动态调控手段,使该井生产效果持续提升,效果得到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6,(10):66-67
文405断块区属于复杂断块气藏,该类气藏主要特点是构造复杂,断块多而小,气水关系复杂。目前存在以下问题:断裂发育,构造认识程度较低;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平面变化快,对天然气分布影响大;气井井况复杂,气藏采出程度低,严重制约了该区的进一步评价。为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构造解释、沉积相研究和含气性检测,落实优质储层分布,明确下步有利开发目标区,为该区天然气储量经济有效动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调研表明,注气开发技术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与传统的注水开发相比,具有注入能力高、储层伤害小、波及体积大,驱油效率高等技术优势,可以解决低渗透油藏因储层物性差、敏感性强造成的常规注水开发注不进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的问题。本文依托试验区块,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现场试注等多方面论证区块实施注气开发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隔夹层在陆相沉积中是普遍存在的,其规模、展布及在储层中的发育位置对流体的流动有重要影响,也是油田开发中后期储层描述的重要内容。认清层内及层间隔夹层的分布规律,有利于进一步进行剩余油挖潜,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坨A块纵向及平面非均质性强,隔夹层较发育。由于对隔夹层认识不清,导致设计的一口水平井实际穿越泥岩隔夹层,S11-X井1428m~1435m段为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较差,对该层段进行精细分析,发现该段存在3个隔夹层,净毛比为0.5,不利于蒸汽吞吐。因此准确识别隔夹层,对精细表征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剩余油分布,采取有效的挖潜措施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家民 《内江科技》2014,(6):63-63,60
纯17-1块为多薄层常规低渗透油藏老区,储层物性差异大,岩性复杂,注水开发以来仍具有较大调整挖潜的潜力。为此开展了两类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开发井网井距优化技术、Ⅰ类层特高温化学驱技术、Ⅱ类层差异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田曙光 《内江科技》2013,34(1):135-136
河86-91地区经过多年的开发,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油藏储层物性差异性大,导致纵向上储量动用差异大、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变差。为了改善区块的开发效果,本文从基础地质入手,在定量准确求取储层参数、建立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揭示剩余油分布,研究评价油藏的各个主要开发指标,为下一步进行开采方式优化和井网调整打好基础,最终达到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纯17-1块为多薄层常规低渗透油藏老区,储层物性差异大,岩性复杂,注水开发以来仍具有较大调整挖潜的潜力。为此开展了两类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开发井网井距优化技术、Ⅰ类层特高温化学驱技术、Ⅱ类层差异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阳  张路崎  田立君 《内江科技》2011,32(8):137+127-137,127
针对BD油田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储层特征特征研究,通过研究砂体相带展布特征分析其对油藏的分布控制作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分析了储层裂缝的分布及发育方向对水驱方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下步油田挖潜思路:通过老井复产及部署新井重新建立注采井网,并结合老井侧钻挖掘井间剩余油,以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及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中原油田文88块油藏异常高压,油井初期产能高、储层物性差,油井自然产能低的特点,以文88块沙三中为例,阐述了相控建模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为了精确描述低渗透储层的物性和展布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二次解释以及地质和岩心分析资料,分析了该类油藏的构造特点、沉积体系,并且利用勘探测井解释平台对测井进行了二次解释,得到了0.125米的物性基础散点数据,最后应用petrel建模软件建立了文88块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地质模型,使物性的分布更有规律,为该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