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量学理论是科学评价的重要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科学评价主要对被评对象的质和量进行评价,而计量学理论则是完成科学评价量化分析的基础。围绕科研活动中的数量特征,形成了一系列计量科学理论,这些科学理论主要有文献计量学(包括情报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信息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等,这些学科理论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自成体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数量特征和规律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并互相印证,共同构成科学评价量化分析评价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志超 《情报科学》2018,36(3):8-12
【目的/意义】对中文图情领域核心期刊摘要进行语义分析,以期发现摘要中包含核心要素与逻辑结构的 特征及规律。【方法/过程】选择图书馆情报学领域的三本优秀核心期刊,以2016 年01-04 期论文为样本,即《中国图 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工作》,对摘要进行逐句语义标注,并对摘要中包含的核心要素和逻辑 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文图情论文摘要主要由7 大基本要素组合而成,其中研究结论、研究 方法、研究目的是最为核心的要素;绝大部分摘要(79.2%)至少由3 个基本要素构成,而“研究目的/问题+研究方法/ 过程+研究结论”(P+M+F模式)是最为常见的逻辑结构;采用结构化摘要发表论文,对于提升摘要结构逻辑性和完 整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载文量对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 要 【目的】探讨载文量对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用计量学和统计学方法对1989种期刊的文献量进行统计,探讨期刊载文量与期刊定位的关系,同时将各类期刊载文量与期刊的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的大小和排名进行比较与分析,并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它们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结果】 期刊的载文量取决于期刊的定位,与读者作者群的大小有关;期刊的载文量与其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之间都具有显著相关性(P< 0.05或P< 0.01),且为正向相关关系。【结论】 载文量与期刊的定位及评价指标相互影响,尤其是载文量与期刊的学科扩散指标和学科影响指标之间为正相关,对期刊在相关学科的影响力产生着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信息计量学是计量学重要的分支学科,揭示其研究动态对五计学的发展深化有重要意义。【方 法/过程】文章利用关键词共现网络与科学知识图谱,从信息计量学代表性期刊《Journal of Informetrics》刊载文献的 视角,揭示了信息计量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态势。【结果/结论】当前信息计量学研究主要分为评价指标的理论 与实践、网络指标对绩效的影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期刊影响力与跨学科性测度、基于网络数据库的引文分析、研 究的社会影响测度六个主题社区,其知识来源由学者科研绩效评价、引文绩效评估、影响因子优化、科学学与科学 管理四个知识集群组成。在未来发展上,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和基于网络数据库的引文分析是信息计量学未来的重 点;研究的社会影响测度有演化成计量学子学科的潜质。【创新/局限】这些结论为信息计量学研究的系统化发展提 供了科学、客观的参考,并为期刊发展提供了思路。未来研究应丰富数据,开展更全面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于旭  项亚男 《情报科学》2022,40(4):64-70
【目的/意义】现有研究关注在稳定政策环境下,科技智库知识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和运行机制,而随着政 策环境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科技智库需要提升动态知识服务能力以满足多样化和异质性的政策咨询需求。【方 法/过程】基于科技智库理论研究和运营实践,明晰科技智库内涵和特征,结合动态能力理论构建科技智库动态知 识服务能力体系。【结果/结论】基于科技智库运作流程将动态知识服务能力体系核心要素划分为环境扫描能力、机 会识别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成果传播能力,并围绕组织结构、人员技能和沟通机制三方面提出动态知识服务能力 体系微观基础。【创新/局限】本文创新性提出科技智库动态知识服务能力,并围绕构成要素和微观基础构建动态知 识服务能力体系,跨领域对比分析和大样本实证检验是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胡玉宁  朱学芳 《情报科学》2020,38(4):116-122
【目的/意义】从计量语言学视角描述和揭示融合主题指纹的科学知识系统的语言分布规律,并选取语料进行验证,深化情报检索语言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也为知识抽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素材。【方法/过程】以生物医学领域的"疾病"、"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和"现象和过程"三个类别分支为入口,选取乳腺癌、焦虑抑郁、免疫作为案例,并量化分析其代表性。运用齐普夫定律(Zipf’s Law)和希普斯定律(Heaps’Law)解释验证由主题指纹映射的科学知识系统的计量语言学特征。【结果/结论】融合主题指纹的科学知识系统具有计量语言学特征,符合科学信息的离散分布规律和演化定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吕莉媛 《情报科学》2020,38(4):44-50
【目的/意义】图书馆信息生态在智慧社会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不同维度驱动其框架体系的重构,维护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方法/过程】从静态与动态双重维度重构图书馆信息生态框架体系,形成动静结合的综合性内容框架体系结构。同时,基于整体性、自组织性、适应性、关联性和系统性视角进行分析,揭示各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结论】图书馆信息生态框架体系是基本要素和动态要素的有机结合,基本要素包括信息主体、信息本体、信息环体、信息介体、信息链体和信息控体等六方面基本内容,动态要素包括信息流、信息圈、社会计算和知识自动化等四方面动态内容。基本要素与动态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和相互制约中不断调整与适应,建立新的稳定结构和状态。  相似文献   

8.
戴鹏杰 《情报科学》2021,39(6):75-83
【目的/意义】洛特卡分布以及对应的科学生产率概念是分析了解学科发展规律的重要工具,有助于重新审 视中国人文社科各学科发展现状与相互关系。【目的/意义】本文采用二次文献中复印报刊资料中所全文转载的学 术论文为研究基础数据,根据洛特卡定律分类及整体描述了中国人文社科整体与各一级学科的科学生产率。【结 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人文社科的整体科学生产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低产作者的数量明显萎缩;一级学科间的科 学生产率差异明显,部分应用型学科、热门学科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2016年后党和国家一系列鼓励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政策对于学科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创新/局限】首次针对中国人文社科二次文献以 及下属各分支学科的整体研究,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度有较好保障,且深入分析了多个中国人文社科一级学科之 间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研究2010-2014年中国新被SCI收录科技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发展态势。【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和JCR,预估各期刊2014年度影响因子(IF),统计H指数、零被引率等文献计量学指标,研究IF和零被引率、大陆地区发文和大陆施引次数的相关性。【结果】 我国新被SCI收录期刊发展势头良好。【结论】 当前应从减少零被引率、提高国际论文比、组约高质量研究性论文、优先资助填补我国学科空白的英文期刊等方面促进我国SCI期刊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中国战略的要求,抽取数字政府建设的构成要素,明确数字政府建设构成要素及其 关系,为地方政府进行数字政府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利用扎根理论方法,以典型省级数字政府建 设政策文件为研究样本,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以及饱和度检验等过程,抽取出数字政府建设的构 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政府建设构成要素模型,明确了数字政府建设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我 国数字政府构成要素为数字基础、数据治理、数据服务、数字产业和数字文化,数字政府建设应以数字基础为基石、 以数据治理为中心、以数据服务、数字产业和数字文化为目标,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创新/局限】研 究对于数字文化这一构成要素的抽取,弥补了当前以服务或经济等单一目标主导的数字政府建设理论框架,深化 了对于数字政府建设构成要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科学学研究》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选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根据文献计量学的聚散理论,通过对学术期刊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的量化分析,统计出的学术使用率(含被引率、转摘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由于贵刊在学术发展中的成绩优秀,被我中心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8年版)核心期刊。新版核心期刊分23个学科与综合性学科共368种,具体的统计过程、方法与数据,  相似文献   

12.
余波  赵蓉英  邱均平 《情报科学》2021,39(12):105-112
【目的/意义】学术话语权的作用是保证学界说话的权利以及参与国际学术议题的制定,研究中国学术话语 权有助于中国学术地位的提升,进而维护好本国利益的权力。【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学术话语权的内涵,论述了学 术引领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三个核心构成要素,借助Python等分析工具处理数据,综合运用相关分析、主 成分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选取,构建了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 体系,并对中国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话语权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在 国际上具有一定地位和优势,这些学者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但与大多数欧美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创新/局 限】从学术主体层面提出了学术话语权评价的核心构成要素,为学术话语权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不足之处在于,仅 从作者视角对一个学科的学术话语权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瑞  董庆兴 《情报科学》2020,38(6):67-75
【目的/意义】知识流动模式能够动态反映知识形态在知识流动中发生的变化,体现学科系统中不同知识体 系的发展规律,因此从科学文献角度出发研究知识流动模式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学领域 为例,设计一种组合方法,首先采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隐狄里克雷分布)主题模型进行领域内文献的主 题聚类,然后提取引用和被引用数据构成主题知识流入、流出特征,并作为HMM(Hidden Markov Model,隐马尔可 夫模型)训练模型的观测值序列,识别不同的隐藏状态,进一步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估,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将 隐藏状态序列与知识流动模式一一对应,揭示图书情报学领域存在不同知识流动模式的差异性。【结果/结论】实验 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知识流动模式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了领域内部主题研究的演变历程,为理解和认识科 学发展趋势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卢小宾  徐超 《情报科学》2017,35(11):3-7
【目的/意义】探讨大数据对政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研究的影响。【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 理论维度下大数据对政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信息流转和信息生态链结构的影响,以及实践维度下大数 据对政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运行机制和效能分析的影响。【结果/结论】从明确核心构成要素的变化、适 应领域研究范式的调整、扩大政务信息采集的范围、提升大数据技术的使用率等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科研机构是科研创新的核心参与主体,在学科划分基础上对其学术社交网络的利用规律的分 析,有助于揭示科研机构进行网络学术交互的学科差异特征,并指导科研机构用户依据学科特征合理利用学术社 交网络。【方法/过程】本文选取中国科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用户学科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学术社交网络 ResearchGate(RG)和Academia.edu(Academia)的用户行为数据,从用户分布、交互关系、成果分享和主题关注四个 方面归纳不同学科用户的利用行为差异。【结果/结论】数理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的科研机构用户能积极且有 效利用学术社交网络,化学科学、信息科学的用户参与意愿强烈但利用情况不够理想,工程与材料科学、管理科学、 医学科学的用户目前参与人次较少但仍具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际智库知识群的聚类,分析相关热点问题,以期对我国的智库研究和发展起到一定 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方法,对SCI数据库中从1990年至2016年所有国际智库研究 的文献数据进行聚类,绘制国际智库研究前沿热点知识图谱。【结果/结论】发现国际智库研究核心知识群主要由公 共政策和核心智库两大聚类形成;前沿热点主要围绕外交政策、新自由主义、公共政策、实证研究、关键路径注册模 型、德尔菲法、数字化治理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整合是交叉研究领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交叉领域知识整合过程的理解有助于促进交叉领域的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方法/过程】本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交叉领域文献题录数据、引文上下文和参考文献文本信息中抽取知识短语,以引证关系和词汇匹配关系为线索,提出吸纳知识和内化知识的识别方法,深入揭示交叉领域中“知识吸纳-知识内化”的知识整合过程。【结果/结论】以电子健康领域(eHealth)为例,揭示了该领域的知识内化总体特征和不同来源学科所提供知识的内化特征差异。【创新/局限】本文结合引文内容对交叉领域知识内化过程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全文本量化分析方法,为理解交叉领域的知识生长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未来研究可以结合参考文献全文以进一步优化这一方法,同时在更多的交叉研究领域开展实证。  相似文献   

18.
赵鸿玉  王旭 《情报科学》2022,40(4):107-117
【目的/意义】量化分析“五计学”的学科交叉研究,揭示“五计学”的学科来源与知识结构,掌握跨学科模式 及规律,有助于推动开放科学背景下“五计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采用核心主题词检索策略,基于文 献计量的视角,研究“五计学”知识产出的跨学科广度、知识流动的跨学科广度和演化特征。【结果/结论】①“五计 学”知识产出呈现稳定增长,知识产出和知识流动多元学科特征明显;②“五计学”分学科知识产出对不同学科知识 的吸收能力有较大差距,不同学科“五计学”知识扩散效应不同。③“五计学”研究知识流入时滞多集中在2年,但不 同学科“五计学”知识流出时滞差距较大。④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是“五计学”的主研究学科,但核心地位正在弱 化,科学研究管理的“五计学”知识产出整体质量最高。【创新/局限】揭示了“五计学”研究的跨学科广度特征。未来 增加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载体进行跨学科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为了发现交叉学科领域学术群及前沿研究主题,更有效地揭示交叉领域研究的核心研究者, 进一步发现核心学者与前沿主题之间的关联特征,促进国家重大交叉科研项目的合作攻坚,发现潜在的合作前景 并有效组织前沿重大交叉合作团队。【方法/过程】就地理信息领域内的关键词、作者、文献、期刊以及机构等信息进 行分析,采用双聚类分析的方法,实施了作者与主题的双向聚类分析。以此为基础研究了高产作者与研究主题的 关联特征,揭示出作者与主题间的关联关系。【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双向聚类方法具有突出的研究效果,既发现了 领域核心学术群体,又发现了前沿主题。进一步的关联分析发现核心学者群与前沿主题之间的关联特征,从而可 挖掘出隐性的跨学科主题与学者之间的关联。【创新/局限】从横向(研究者)与纵向(研究主题)两个方面进行双向 聚类分析,并同时考察两方面的关联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P指数在中国SCI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从而促进中国SCI期刊评价体系的完善。【方法】 以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SCI期刊在201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P指数分别用于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中国SCI期刊评价的有效性,分析P指数与被JCR收录后的总被引次数(C)、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IF5)、被JCR收录后的总载文量(N)和平均被引率(C/N)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P指数和h指数对中国SCI期刊评价的适用性进行对比。【结果】 P指数与中国SCI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总载文量、平均被引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期刊的规模和影响力。P指数对同一学科SCI期刊比不同学科SCI期刊的评价更具优势。【结论】 P指数延续了h指数的优点,并具有更强的区分度,对优秀学术期刊的识别能力比较突出,使期刊评价更加科学,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