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强 《科学学研究》2007,25(6):1112-1121
 基于对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内涵的界定,本研究引入带有科技进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生产要素的地理集中及其规模收益递增入手,通过构建产业集聚判定的模型框架,对其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的产业集聚已具雏形,但部分高新区产业集聚质量不高的问题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我国高新区产业集聚内涵与实质的界定,引入带有科技进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生产要素的地理集中及其规模收益递增入手,通过构建产业集聚判定的模型框架,对我国部分国家高新区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家高新区的产业集聚已具雏形并呈不断加强的趋势,但部分高新区产业集聚质量不高的问题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新区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带有内生技术进步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本研究探讨了我国高新区生产要素地理集中及其规模收益变化的测度方法,对高新区及其所在城市1991-2004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新区的产业地理集中已初具规模,但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鹏  吴思霖 《科学学研究》2019,37(6):996-1005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高技术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研发投入是高新区集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非线性的门限回归模型,探讨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聚发展影响的门限效应,并通过分组回归对门限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资本投入除了受到自身门限的影响对高新区集聚发展产生逐渐减小的抑制作用外,还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高新区集聚发展呈现出“抑制-促进-抑制”的作用效果;研发人员投入受自身门限影响对高新区集聚发展产生逐渐变大的促进作用,而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才规模比人才质量对高新区集聚发展更有利。在对门限效应异质性进行分析时发现,仅在高校科研水平较高地区才具有门限效应,高校科研水平较低地区的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聚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国家在制定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时应当综合考虑高新区集聚发展水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差异,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因地制宜地引导高新区的研发活动和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子远 《科研管理》2014,35(5):138-144
把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细化为要素集聚效应、人才集聚效应、创新集聚效应、生产力促进效应四个维度,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比较对象,运用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基于2007-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各个维度上,高新区企业均明显优于比较对象,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十分显著,对区内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但各高新区存在个体差异,在发展中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2015年,长治、锦州、连云港等14家省级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全国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29家。国务院批复要求新升级的国家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  相似文献   

7.
国家高新区产业积聚度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独对国家高新区或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很多,但用产业集群的思想和理论研究国家高新区产业积聚度的文献却很少。本文首先回顾产业集群测算的常用方法,然后根据高新区的产业特点和测算目的,选择并修正了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区位熵系数法LQ (Location Quotient)。随后,分四步对高新区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1)选定测算聚集度的产业范围;2)明确四类测算产业的权重;3)计算产业积聚度;4)采用0-1方法处理,并排序。最后,根据积聚度的计算结果,把高新区分为四个等级,在每个等级中选择比较典型的高新区,重点分析影响高新区排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青岛高新区迎来了4个半导体产业项目,光学加工及半导体设备研发制造中心项目、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晶片衬底项目等先后落户,进一步扩充了青岛高新区半导体产业储备资源。半导体产业是现代IT产业的基础,是支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作为青岛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细分领域,半导体产业一直在扩大规模,芯片设计、材料加工、装备制造、应用开发……目前,已经有20多家半导体产业上下游企业在此集聚,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9.
考虑企业间的复杂交互网络以及竞合行为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采用粒子群算法及计算实验方法构建了产业创新集聚的演化模型,研究了企业竞合半径以及网络度对产业创新集聚的影响,旨在为促进产业创新集聚的形成与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合作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集聚规模突破瓶颈的关键要素;较大的竞合半径会对产业创新集聚的规模以及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程度产生正向影响;而对行业内市场集中度的最大值产生负向影响;提高网络合作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创新集聚规模的发展速度以及空间集聚的速度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考虑企业间的复杂交互网络以及竞合行为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采用粒子群算法及计算实验方法构建产业创新集聚的演化模型,研究企业竞合半径以及网络度对产业创新集聚的影响,旨在为促进产业创新集聚的形成与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合作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集聚规模突破瓶颈的关键要素;较大的竞合半径会对产业创新集聚的规模以及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程度产生正向影响,而对行业内市场集中度的最大值产生负向影响;提高网络合作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创新集聚规模的发展速度以及空间集聚的速度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家高新区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都高新区和重庆高新区具有区位环境优势、产业升级有成效、科技赋能有基础、科学城建设有支撑、应用场景有市场、对外开放有实力,整体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拥有良好区域依托,呈现双核引领、多园崛起局面,已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锋示范,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然面临缺少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引领型高成长企业、创新动力支撑不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水平不高以及一体化推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研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亟需建立协同机制,通过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带和成渝科技创新大走廊,同时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创新集群构建的广东高新区和专业镇提升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广东高新区和专业镇具有产业集群的特征,但与创新集群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文章主要是分析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关系,借鉴美国硅谷创新集群的产业聚集互动、创新互动、价值链互动的特点,对照创新集群的标杆,提出广东高新区与专业镇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创新集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国内各高新技术园区为提高国际竞争力而产生的新趋向,以大连高新园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为例进行分析,重点总结了3个方面即:园区管理体制趋于采用市场化的调节机制;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趋向特色化和专业化;人才、技术成为园区竞争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当前知识产权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并在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体现较为明显。依据汤森路透全球创新100强报告和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报告,亚洲的知识产权创造更加活跃,我国高新区的知识产权表现相对突出。基于2012年度统计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对知识产权与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初步判断其中存在相关性,但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充分释放知识产权这类智慧资产有利于更好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扎堆"式产业空间布局在我国高新区中普遍存在,这一原始的产业布局模式并不能带来由于地理接近而产生的任何益处,高新区产业空间结构的转型已迫在眉睫。对此,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根据高新区产业结构的演化机理,结合我国高新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扎堆——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创新集群"的转型路径,详细阐述各转型阶段的特点,深入分析各转型过程的外部条件,并最终提出推动这一转型过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间集聚分类的SOM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我国区域经济创新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其空间分布及集聚模式对区域经济空间规划与布局决策支持具有重要作用.从空间集聚分类的角度,实证研究了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集聚模式,提出了在高新区的空间集聚分类研究中应用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的神经网络SOM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高技术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新园区在加快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从黑龙江省高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系统分析老工业基地佳木斯市发展高新园区的比较优势和主要障碍,提出与佳木斯市发展高新园区的战略构想及相应策略,旨在为我国有关省市高新园区布局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