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红  刘文韬  孙舒榆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17-1625
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发展,技术标准竞争已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手段。由于知识基础的限制,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标准联盟应运而生,并成为一种高级战略联盟竞争形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参与标准联盟的261家企业为调研对象,探讨知识整合能力、联盟管理能力、关系质量与技术标准联盟绩效四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对提升技术标准联盟绩效有积极作用;第二,企业的联盟管理能力对提升技术标准联盟绩效有积极作用;第三,技术标准联盟中伙伴关系质量的提升,将有助于知识整合能力和联盟管理能力对技术标准联盟绩效产生积极作用。本文最后提出结论与启示以及研究不足与展望,希望为我国技术标准联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知识创新、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萍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71-1280
 研究企业的知识创新、协调整合能力、重组转型能力和组织绩效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和路径。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研究框架,并选取我国珠三角地区317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新对组织绩效具有直接正向影响;知识创新对协调整合能力和重组转型能力均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协调整合能力对重组转型能力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协调整合能力和重组转型能力均可以直接提升绩效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增强知识创新以提升动态能力和改善组织绩效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突破式创新对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与跨技术领域的知识重组活动密切相关。本文探究基于探索式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内外部机制角度解释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12——2019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45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均对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间的积极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但二者并未在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本文不仅为企业如何通过跨领域、跨行业技术融合提升突破式创新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企业如何从内部提升动态能力与从外部加强跨组织协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潘文安 《科研管理》2012,33(1):147-153,160
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通常被认为是提升供应链知识转移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因多数研究者忽视了供应链知识的特性和个体知识整合能力的差异,导致研究结论与实际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关系强度、知识整合能力与供应链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关系强度只对供应链协同性知识转移和外部整合能力存在着明显的正向影响,而对创新性知识和内部整合能力则不存在这种影响,透过知识外部整合能力,关系强度对供应链协同性转移的间接影响高于其直接影响,加强知识整合能力建设是企业利用伙伴关系提升供应链协同性知识转移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探究基于探索式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内外部机制角度解释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11—2019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45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均对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间的积极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但二者并未在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为企业通过跨领域、跨行业技术融合提升的突破式创新提供思路,同时为企业从内部提升动态能力与从外部加强跨组织协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收集了1985年至2010年汽车产业内申请过联合申请专利的3800家企业拥有的所有专利与标准等数据,基于联合专利构建协作研发网络,通过企业之间的技术相近性测度成员企业的竞争或互补程度,探讨协作研发网络的竞争与互补性如何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在适当竞争的合作网络中,参与制定的技术标准数量最多;在竞争性网络中,企业往往倾向于通过开展技术多元化活动提高知识吸收与知识整合能力,加强与配套技术的兼容性,从而提升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但当竞争非常激烈,企业之间互补性降低,开展知识共享的意愿降低,会抑制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培育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实现企业持续创新乃至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企业技术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剖析了企业技术能力的知识本质,借助SECI知识转化模型,进一步探究了企业技术能力发展演化的内在机理,并为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获得外部技术,但并购失败率却居高不下"的现象是目前并购理论难以回答的问题。从战略管理学的角度,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以知识资源观为基础,以整合能力、整合方向分别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建立核心能力、整合能力及方向与企业并购绩效关系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命题,界定核心能力、整合效果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林筠  郭敏 《科研管理》2016,37(6):65-73
知识流反映了知识的动态性,通常采用人才交流、无形资产、研发联盟来测量。以262家企业数据为样本,探讨知识流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影响,引入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作为知识转化的中介,用实证研究方法构建概念模型,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中介效应、验证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流中"研发联盟"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作用最强,其次是"人才交流","无形资产"的影响不显著;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在知识流促进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研发联盟"与"人才交流"通过探索性学习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该研究有助于企业结合实际选择知识流,在重视研发联盟与人才交流的同时谨慎购买专利与技术,并保持探索性学习的持续性,使企业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提高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和资源整合理论,战略联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能力的新路径.在战略联盟中,战略目的、知识、信任、企业文化四个基础因素协调作用,促进了联盟企业间知识、资源和能力的有效流动与互补,强化了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及整合能力,而这五种能力的相互作用与综合集成形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新学科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体育新学科形成的主动力、基本模式以及耦合性、系统性、多重性、创造性和脆弱性等特征 ,旨在加速体育新学科的创建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法,论述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将异枝竹属Metasasa W.T. Lin作为酸竹属Acidosasa C.D.Chu et C.S.Chao ex Keng f.的异名处 理。异枝竹Metasasa carinata W.T. Lin和白环异枝竹 Metasasa albo-farinosa W.T.Lin作为新组合名Aci-dosasa nanunica(McCl.)C.S.Chao et G.Y.Yang,comb.nov.的异名。  相似文献   

15.
16.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funding and the quantity and nature of biomedical publications is reported for 120 U.S. medical school complexes. A correlation of 0.95 was found between the amount of NIH funds received and the number of biomedical publications from the medical schools. Medical school ranks based on bibliometric measures were found to correlate at the 0.80-0.90 level with ranks based on peer assessments of the schoo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al school papers varied with the type of school. The average citation influence per paper increased with the publication size of the schools. This was true even when factors such as public versus private control, geographic region, average research level (from basic to clinical), and subject emphasis were controlled.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ber of papers from a school and its citation influence holds within individual research levels and within subfield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