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产业技术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提高的基础。选择合适的产业技术战略可以加速产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本首先指出我国各产业提高技术能力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然后,基于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链式模型,提出产业技术战略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适应于具有不同技术特点和市场特点的不同产业。最后,章对制药、信息、汽车、钢铁这几个典型产业的技术战略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结合再制造企业的生产实践,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对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生产管理的不确定性大,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需要获得授权及其优、缺点,再制造市场需要产品标识管理及建立标识管理的措施,再制造厂商实行严格质量管理的措施,应该加强对再制造的宣传以培育市场,再制造零部件的复杂信息需高效率的管理手段,再制造企业应该开展多种营销模式以适应艰难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的共识.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从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看,技术约束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内部约束.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水平的国际比较优势的视角,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所适宜的模式,指出选择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为发展动画产业投入了巨大的政策和其他资源。日本是世界上动画产业最成功的国家,其产业发展模式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本文在集中讨论日本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对我国若干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再制造作为一种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它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进行自主创新,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够保护环境,是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利用的最佳选择。再制造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梁秀兵提出再制造产业。他在装备再制造工程热喷涂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展示了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主持和参与国家和军队科研项目20余项。带领团队研制了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技术设备,开发了ZnAl基、Fe基、Ni基、Al基等系列表面防护与再制造新型亚稳态材料,解决了装备钢结构长效防腐与装备关键零件再制造维修难题,为我国的再制造产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化发展,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切入口,论述了新时期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的能源状况以及节能减排需求来看,中国必须发展核电产业。核电发展的重点是进行核电技术创新。我国核电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分为自主创新模式和模仿创新模式,本文基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核电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不同核电技术创新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逐渐增大,汽车报废量也在逐渐增多,有资料表明我国汽车报废量约200万辆,再制造零部件企业产业价值7亿元左右,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在再制造业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发动机再制造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及检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产业集群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新企业衍生基础和方向的不同,将高技术产业集群分为卫星平台式、中卫式、大企业式、链务式以及空间虚拟式五种模式.根据模式的定义着重解释每种模式的组织结构,从集群运行方式、集群内产业价值链特征、企业类型、企业衍生方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区域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所有的集群模式都包含创新层、核心层和辐射区三个层次,而我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中应大力发展主导企业、注重企业家的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官产学研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发展废旧汽车回收再利用产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发展废旧汽车回收再利用产业无一统一模式.以铜陵市为例,从政策环境、产业机遇、地区关联产业基础等角度分析评价产业发展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从引进龙头企业、构建产业园区以及通过物联网实现价值增值的高精度管理三方面探讨其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产量、出口、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介绍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合资模式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政策取向不仅带来了汽车产业的规模扩大,而且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的基本观点,并在研究了世界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模块化生产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其后发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纯洪  吴迪 《科学学研究》2008,26(4):754-758
 模块化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是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的。与信息产业相比,产品结构之间的硬连接、外形及内部构造设计的复杂性,以及用户对兼容的需求不足等原因,使得汽车产业模块化程度相对较低。但随着模块化开发与制造外包的发展,近年来汽车产业模块化趋势非常明显,这对于后发展的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将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3.
张红宇  高阳 《科研管理》2011,32(5):120-128
研究再制造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调度问题,对于有效管理再制造生产活动,推动再制造业发展,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近期国内外再制造生产计划与调度的研究进展,从不确定性因素及降低其对生产计划与调度影响的方法、生产计划建模和求解方法、生产调度策略和方法、生产计划与调度的集成框架和工具,以及再制造生产实践案例等5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综述,并对与再制造生产计划与调度密切相关的拆卸计划、提前期和产能计划等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再制造物流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关于再制造物流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专门针对再制造物流中废弃物回收中心的选址研究还相对较少。以回收中心选址为研究课题,首先对再制造,再制造物流进行简单回顾,然后阐述了回收中心的作业流程及选址原则,分析了回收中心选址时需要考虑到的各种因素,接着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并结合案例,对回收中心选址决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随之机动车保险需求每年也会与汽车保有量保持同等增长速度。在我国汽车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汽车保险制度不够完善、汽车保险奖惩力度不够、保险体系诚信建设不够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利于我国汽车保险业能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考虑自贸区在进口关税、海关绩效、货运及时性等方面对再制造产业的影响,通过动态定价反映企业对废旧产品的回收率,以网络运营收益和物流绩效指数(LPI)为目标构建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可以发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设立拆解中心尽管可以提高整个再制造物流网络系统的运营收益和物流绩效,但区内再制造中心的产业规模会受到限制,并没有产生集聚效应;而且随着LPI所占权重的增加,有向区外转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生态学视角的类比分析法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基于此理论模型,选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构建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卢松诚 《大众科技》2014,(6):111-114
汽车的使用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安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汽车的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研制各种高性能、安全、环保、节能型汽车,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现在汽车技术正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对一些汽车新技术发展应用进行叙述,从而使人们更好认识汽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任秀奎  孙启俊 《未来与发展》2007,28(11):21-23,20
本文通过分析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归纳总结了汽车生产配套的主要模式,预测了在汽车生产全球化进程下,汽车生产配套模式将向模块化和亚一体化方向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工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汽车金融既是汽车产业的主要赢利方式,也是金融业发展的新途径。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方法,分别从汽车金融对汽车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汽车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与优化、自主品牌汽车金融等四个方面对汽车金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梳理和评述。研究得出了汽车金融是整合厂商、经销商和用户的复杂系统;汽车金融是专业化的创新服务体系;汽车金融存在市场风险等四点结论。而自主品牌汽车金融模式建构和汽车金融信贷信用风险的预测与防范是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