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对《诗经·豳风·狼跋》一诗诗意诗旨进行了重新解读,明确其为赞美"公孙"身处进退受阻之境犹能仪度从容德音不瑕之作,文章还对周公见疑之史实进行了考辨,将诗意与周公见疑之事相对照,从而考定《狼跋》即为赞美周公身处见疑之境犹能从容应对德音不瑕之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对《诗经》弃妇诗和汉乐府弃妇诗进行比较,发现两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之差异.《诗经》时代虽已有礼教的约束,但较之后世,婚姻较少受到家长的干涉和约束.汉乐府时代传统礼教受到冲击,弃妇诗多体现传统礼教与新思想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3.
呦呦鹿鸣     
早在3000年前,鹿就已经进入到华夏先民的视野中了:《诗经》中有《鹿鸣》诗,诗以“呦呦鹿鸣”起兴,吟诵群朋宴乐之事;几乎同一历史时段,又有王公显贵营造“鹿囿”、“鹿苑”的历史记述。这表明了先民“与麇鹿相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文化亲和。在其后的历史延续中,人们依凭于鹿的自然属性,极尽文化想象之能事,在鹿身上叠加了诸多的文化认知:灵异之兽,寿达两千载;以鹿兆禄,企求富贵;“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在建筑、雕塑、绘画、民间物什等诸方面尽仿鹿形,寄寓美好。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意象,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不能成为独立审美对象。这些意象对后世的影响也必然不成片断。只有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才能产生诗的意境。《秦风·蒹葭》艺术技巧成熟、圆融,是《国风》乃至《诗经》中唯一具有完整、统一意象群的作品,可以上升到意境和风格的高度。它是中国第一篇成熟的抒情作品。它的艺术手法连同诗中那些意象及由此形成的幽远意境已经成为古典美的代名词,至今,并将长久地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马倩 《科教文汇》2008,(23):227-227
《诗经》中的意象,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不能成为独立审美对象。这些意象对后世的影响也必然不成片断。只有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才能产生诗的意境。《泰风·蒹葭》艺术技巧成熟、圆融,是《国风》乃至《诗经》中唯一具有完整、统一意象群的作品,可以上升到意境和风格的高度。它是中国第一篇成熟的抒情作品。它的艺术手法连同诗中那些意象及由此形成的幽远意境已经成为古典美的代名词,至今,并将长久地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正婚礼上进行的"六礼"等仪式及"女主内"伦理观念对传统的女性角色赋予了一定程度的尊重,体现了妇女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而妇德教育使女性扮演顺从的角色,制度也在强化着男尊女卑思想。这些都可以从儒家十三经中的《诗经》和《仪礼》里看出。《诗经》中的弃妇诗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支配地位,内在和外在的束缚让女性逐步失去了独立人格,凸显了传统妇女身份的卑下。《仪礼·士昏礼》和《诗经》弃妇诗体现了传统妇女地位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7.
亓晴 《科教文汇》2013,(29):59-60
对于《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农夫”身份,古今学人观点不同,当代学者多以之为“奴隶”。笔者从《七月》中相关诗句入手,分析农夫的生活状况,最终得出结论:《七月》之“农夫”不是奴隶也不受残酷剥削,他们过着中国古代典型的男耕女织、自食其力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300多篇诗歌。不仅如此,《诗经》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植物辞典,在一赋一比、一比一兴中穿插了诸多香草花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  相似文献   

9.
正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10.
正先秦时期:鸳鸯代表吉祥鸳鸯作为一种观赏性水鸟,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鸳鸯》。小雅成书于周朝,那个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有对鸳鸯的描述。时至今日,文化中的鸳鸯依旧流传,自然界中的鸳鸯也生生不息。《诗经·小雅·鸳鸯》这首诗表达什么呢?这首诗为祝贺新婚,以鸳鸯起兴,象征新婚夫妇像鸳鸯成双成对,永不分离,而秣马迎归,正是婚娶的描写,落实新婚中的"迎娶"。  相似文献   

11.
正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13.
正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14.
《日月》是《诗经·邶风》乃至《诗经》的一个很独特的篇章,它不仅情感深挚,且与绝大多数未知作者的诗歌不同,它的作者几无异议,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卫庄公之夫人庄姜。由此,这首诗歌有了固定的背景.固定的诗境氛围。这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解读这首写作于两千多年前的经典的诗歌。  相似文献   

15.
正定价:15.00元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1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中所记载的一首古老诗歌,其大意是描写一位男子爱恋上一位漂亮女子却又求之不得的境况。虽然看上去是描写爱情故事的一首诗,但它却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事物向往追求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事物的一种本性。也许正是这种力量,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一、产品的外部形态是内部的反映中国的中医学诊断理论中讲究四法,即“望、闻、问、切”。望即看人的气色,闻即闻气味,问即询问个人感受,切即查看脉象。这一系列的方法都可以反映出一个物体的内部境况…  相似文献   

17.
"雨"一直是我国历代文人的宠儿,雨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当着重要的抒情角色,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中涉及到雨的佳句层出不穷,成蔚然大观之势,仅《全唐诗》中的雨意象就有七千多处。从清新灵动、或浓或淡的愁绪、清丽雅致、别有深意几个类别来分析王维诗歌中为数不少的"雨"意象。  相似文献   

18.
正一本诗词爱好者的入门手册一本诗词爱好者的创作指南定价:15.00元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19.
<正>在奋蹄踏歌的马年岁末,煌煌20万字的人物传记《强国之梦——程连昌人生的几个片段》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了。知名报告文学作家刘书良与知名传记文学作家陈家忠联袂创作的这部著作,带着传主程连昌先生那颗滚烫的"强国之梦",伴着羊年的骀荡春风迅即热销大江南北,叩开了怀揣着五彩中国梦的当代读者的心扉。《诗经·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正如二位作家在《后记》中所言,该书"并没有任何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11,(5):53-53
内容: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带着对大自然的疑惑写下了《天问》,而庄子把大自然描述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古人关注"天地"、"四时"、"万物"的空间、时间的相互关联。大自然的结构、规律和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天问:谁驱使了气候变化?》的目的是通过"天地之美","四时之法"和"万物之理",认识气候变化,探索驱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