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Malmquist指数法对农业技术进步进行分解科技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即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尝试去探讨广义技术进步能否促进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并观察各部分技术进步指数对中国(全国平均)和不同农业用水量分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进步对中国各省区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且主要来自科技进步的贡献;2技术进步有助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且我国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更多受科技进步影响。对于农业用水量较高省区,农业科技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对该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影响显著,且作用效果都比较突出;而农业用水量中等地区的用水效率提升更多来自规模效率作用;3技术进步会引起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回弹效应",且目前表现为效率性回弹。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了人力资本的情况下,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1996~2008年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此来代表科技进步水平,并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又分别进一步分解为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以及中性技术进步和非中性技术进步,并实证分析了它们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进步过程中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效率进步只对环保型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纯效率技术进步对能源节约产生明显负作用,而对环境保护不产生影响。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只对环保经济产生正面影响,非中性技术进步只对能源节约型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法(EFA)的理念,计算了中国1980—2007年的能源生态足迹及其动态效率,并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方法将广义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部分,然后实证分析了这三部分和能源专有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生态足迹动态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对能源生态足迹效率的促进上,能源专有技术进步的作用是最大的,但其基本随时间呈衰减趋势;技术效率一直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直接效果和长期效益较好,但基础性科技进步发挥作用周期的滞后性和稳定性却非常明显;进一步分解可知,纯技术效率的作用一般维持在两期,规模效率一般只在当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上市公司年报运用Malmquist指数理论计算物流产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各分解指数: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等;并指出提高物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国工业1990—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种技术路径,引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出反映技术变化的技术进步指标(TC)及技术效率指标(EC),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在能源价格和能源强度间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且从长期来看,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可为工业能耗的降低起到正向作用,技术进步则在短期和长期内可达到促进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赢结果,而规模效率对于降低能源强度的正向调解机制尚不显著,但从长期看来仍表现出积极趋势。  相似文献   

6.
兰海  吴悦  王丹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40-46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BCC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2010-2019年青海省科技活动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测度青海省科技创新活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全要素效率变化,深入剖析青海省科技创新效率.结果 表明,青海省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处于非DEA有效,目前正处于科技创新效率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投入规模不足阻碍了青海省的科技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均较为稳定,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主要受技术进步指数制约,促进技术进步将有助于推动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利用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方法评价中国29个省份1998—2012年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报酬变动,继而对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差异及收敛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全部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均实现了技术进步,但高校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则显著下降,且总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在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均不同程度上存在空间分布差异;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σ指标值呈现波动下降态势,并且各指标值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DEA的中国茶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DEA分析了2002-2007年我国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的变动,认为我国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小,各个茶类都存在一定的技术进步,但绿茶和紧压茶的规模效率有所恶化,同时不同茶区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最终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要素价格-成本权衡-能源效率变化”的逻辑链条,基于成本视角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识别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随机核估计法探究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变化的分布形态与动态演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较低的技术水平、粗放式的能源利用以及偏离最优要素组合的要素替代成为制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中国区域能源效率不高集中表现在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和能源配置效率持续偏低两个层面,且后者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变动的关键因素;市场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等使得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出现显著跳跃性增长;落后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追赶领先地区较为困难,而随要素市场化改革,要素价格扭曲程度改善,要素组合引致的配置效率得以提升,领先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其追赶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可见较技术进步,短期内市场化改革决定的要素配置效率对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提升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视角,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参照2016—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统计数据,构建众创空间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我国30个省区市(未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众创空间的运行效率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创新综合效率优于东、西部地区,其中纯技术效率是造成综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各区域创新发展程度差异会加剧其众创空间的运行效率差异;部分省区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仍未能达到有效状态,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是主要制约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4点建议,为政府和相关企业对众创空间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