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近期国外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计划和资助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实施和顺利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开始由以自由探索为特点的“小科学”时代逐步进入了以学科交叉为特点,以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科学前沿为目标的“大科学”时代,且“大科学”与“小科学”结合、互补,同时并存。由于“大科学”是要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组织团队、联合攻关去完成某一项科学计划或科学工程,因此需要得到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本文将对美国、英国和日本近期实施的一些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计划和资助情况进行调研,以了解和掌握国际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50年代,由美国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的著名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学说,成为20世纪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它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 40年来,在 DNA双螺旋结构学说的推动下,生命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全球掀起的“生物工程热”,是一股由非生命的物质革命奔向生命物质科学的巨大潮流。它使人们认识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业的世纪。 近代科学史早已证明,一个国家科技的兴衰与其基础学科的结构是否健全、合理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我国著名学者赵红州先生指出:“在相当的历史时期,保持我国‘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的三足鼎立结构,使其适应我国产业结构(或技术结构)的发展变化。一句话,在世纪之交的30-50年里,中国基础学科重点应放在物理科学(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化学科学和生命科学上。”  相似文献   

3.
“人口与健康”是21世纪我国和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文明进步,其科学问题不仅构成生命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基础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的发展为解决“人口与健康”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旭 《中国科学基金》2002,16(4):231-234
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引发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正日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 注与重视。如何在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框架下,深入探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和法律 问题,以促进我国生命科学健康发展,并使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根本福祉,是生命科学家 、社会科学家、人文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最近举行的以“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 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本文对主要报告与发言、共识与建议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复旦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共同组织的“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第二次会议,于2004年12月11-12日在上海召开。出席本次会议有来自全国15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共30余位专家学者,研讨了如何从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相交叉的角度探讨“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这一重大前沿科学主题。  相似文献   

6.
2005年4月27—29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五单元主题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论坛”邀请国家气象局局长、中科院院士秦大河,中科院院士孙鸿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培林,世界石油大会高级副主席王涛,中科院院士石元春做了六场主题报告。“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长郑必坚,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等主持了报告会。在第五单元报告会上,主讲人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的三大挑战,即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深入地阐述。秦大河院士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科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多地求助于多学科的彼此交叉与相互渗透。与代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乃至新学科的产生,都具有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特征。学科交叉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生长点和高新技术的发源之地。学科交叉不仅是人们系统地、整体地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孕育着科技发展新的突破,因此,有意识地支持学科交叉的发展,是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学科划分为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为地将学科划分过细,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维,限制了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当今许多问题不是任何一门单一学科可以解决的,尤其是那些科学发展最前沿的问题和高新技术中最赋挑战性的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靠多门学科的交叉,甚至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科学与技术的大范围交叉。因此,学科交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我国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分重视对学科交叉的支持,“七五”期间曾设交叉学科专项,但因经验不足,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八五”期间主要在如何遴选交叉学科项目并予以资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举办了如生命科学中的跨学科前沿等6次学科交叉专题研究会。此外,还向资深科学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咨询,向国外科学基金组织进行了多方面调研。“九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再设立学科交叉专项,50项重大项目中已有23项资助学科交叉,并开展了学科交叉资助问题的软课题研究,以对学科交叉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支持。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有些人对学科交叉的作用与意义认识不足,对涉及到本学科以外的研究内容往往兴趣不大,总希望由其它相关学科给予支持,因此,减少了学科交叉项目获得基金资助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值得十分注意的问题。为此我们刊登这组文章,就学科交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遥感为众多学科与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 是事关国家未来的重要基础性支撑科学与技术。为了全面推动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 1985年 4 月, 中科院战略性地批准成立了中科院航空遥感中心(以下简称“航空遥感中心”或“中心”).  相似文献   

9.
王恩哥  物理学家, 中科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 1957 年出生, 辽宁人。 曾任中科院物理所所长,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主任, 中科院副秘书长; 北京 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 2013—2015 年任 北京大学校长。   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 在轻元素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理性质、原子尺度上的表 面生长动力学、受限系统中水的行为与特性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工作。 已在国际学 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300 余篇( 其中在 Science、 Nature、 PNA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J. Am. Chem. Soc.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 论文被 SCI引用大于 9 000 次, H 指数 55, 在国际学术会议 上做邀请报告 80 余次, 获国家发明专利 13 项。 担任 AIP Advan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 Frontiers of Physics in China、《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国际学术期刊执行主编、 副主编或编委。 2002—2005 年任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曾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物理奖、德国洪堡研究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亚 洲计算材料科学成就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 项、周培源物理奖、中科院杰出成就奖、香港“求是”青年学者奖、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 工作者”称号、美国斯坦福大学“GCEP”访问学者称号、日本东北大学“JSPS”访问教授称 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学者、中科院首批“百人计划”学者。   2015 年 3 月任中科院副院长, 党组成员。  相似文献   

10.
超分子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在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超分子化学已发展成了超分子科学,被认为是21世纪新概念和高技术的重要源头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几年超分子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和基本问题,愿为我国超分子科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