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江科技》2016,(2):78-80
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开采阶段,由于油层水淹状况复杂,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导致油田后期开采难度增大。通过比较后期调整井和初期油井的测井曲线特征,Z2断块水淹层的电性特征表现为自然电位基线偏移、自然伽马渐趋光滑、电阻率总体幅度降低以及声波时差增大等。考虑影响油层水淹的其它因素,比如沉积微相、含油饱和度、储层物性等,结合测井处理和解释成果,采用基于"熵权"的评价方法进行水淹层定量评价,明显提高了水淹层解释符合度,并利用水淹指数I_(fw)将水淹层分为六级。  相似文献   

2.
严磊  李军 《内江科技》2012,(8):110+95
复电阻率测井是唯一中国人独创的一种电阻率测井新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克服矿化度影响后提高了对油层不同水淹级别的反应能力,能精细的描述水淹油层内的剩余油分布情况,克服了无法通过电阻率测井解释油层水淹状况的技术障碍,具有直接指示油层水淹级别的能力,是注水开发油田认识水淹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3.
梁23块为中高渗油藏,早期实施注水开发,目前已处于特高含水期。在对其水驱开发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测试、水淹层测井解释及数值模拟结果,详细研究了该油藏的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冯新世 《内江科技》2006,27(2):149-149
碳氧比测井是目前套管中解释水淹层的一种重要方法。通常是利用碳氧比测井资料计算剩余油饱和度和判断水淹层,或者进行堵水增油措施。本文主要根据碳氧比测井资料,论述了碳氧比测井资料在孤东油田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王继红 《内江科技》2011,32(8):129+139-129,139
本文在总结孤东油田水淹层特征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开发时期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砂岩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为孤东油田的开发和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海西部油田普遍存在的生产井目前油层剩余油饱和度和含水率不清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其饱和度测井资料进行解释评价,并基于研究区块实验资料定量评价了水淹特征参数,进而实现了水淹级别的划分,为有效评价油田开发潜力和实行挖潜措施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井间平面对比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提高采收率,进一步完善井网和调整井的井位分布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油田开发后期,油层水淹和高含水层的管外串漏问题严重影响了原油采收率的提高。在常规的井温找窜测井中,利用自然伽玛曲线在出水层位曲线幅度的变化特性,结合井史资料,综合分析寻找油井的高含水层、水窜层在东辛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春光油田沙湾组属于稠油油藏,受地层非均质性强、油气水层共存等因素影响,解释评价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沙湾组地层测井、录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优选特征突出的参数,建立了测井参数与录井参数的交会图版,并据此形成沙湾组油气层测井、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春光油田沙湾组油气层解释评价符合率,同时对其它油层组的解释评价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严重,存在多种水窜结构。本文通过取芯资料、测井测试资料等的动态静态分析,揭示了沉积环境对水淹层的影响,水淹层在平、剖面上分布特征以及水淹层在电性上的变化特征,由此总结了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的水淹特征,进而确定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严重,存在多种水窜结构.本文通过取芯资料、测井测试资料等的动态静态分析,揭示了沉积环境对水淹层的影响,水淹层在平、剖面上分布特征以及水淹层在电性上的变化特征,由此总结了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的水淹特征,进而确定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渤海某油田密闭取心井B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的油水饱和度校正方法,通过考虑矫正测试方法、电解法测量水量、乙醇萃取法的影响、降压脱气、孔隙压实等因素的影响,开展室内油水饱和度校正的物理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轻质油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矫正获得的渤海油田B井密闭取芯饱和度测试结果与测井解释成果对比分析表明,此方法计算得到的含水饱和度与生产动态相吻合,有助于轻质油藏水淹层的判断和开发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李兴龙 《内江科技》2011,32(12):98-98
本文介绍了小波分解与重构的基本理论,对某油田的测井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并对该测井信号进行了奇异性检测,用于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利用小波变换理论全面分析测井曲线的细微变化,并结合判别分析的方法进行地层压力的预测和储层识别。  相似文献   

13.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以后,剩余油的分布十分复杂,剩余油饱和度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变化异常大。利用录井资料判断储层水淹程度,寻找剩余油分布,具有快速、成本低、量大的优点。本文在分析录井水淹层识别的地质依据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传统录井水淹层评价方法,考虑到目前技术进步情况,重点介绍了核磁共振、轻烃在评价判断储层水淹程度的技术方法原理、解释评价标准,经过实践检验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评价储层水淹程度。  相似文献   

14.
肖寒 《内江科技》2014,(5):80-81,86
<正>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辽河油田H17块储层在进行测井一次解释时,将明显的泥岩夹层、干层等划分到了油层中,存在普遍的"低阻高解"的现象。本文在分析H17块储层特征基础上,基于"岩心刻度测井"的思想,重新建立了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解释模型,并利用深侧向电阻率和声波时差两个敏感参数建立了测井二次解释图版。经应用验证,二次解释标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原始含油饱和度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水淹层评价和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编制的重要参数。以油气运移成藏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区不同物性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明确了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高低主要受孔隙结构和油柱高度两方面的影响;在储层分类前提下采用归一化含水饱和度参数与J函数拟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套综合考虑储层物性和油柱高度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实测井的水淹层段进行计算,其结果与岩心分析值吻合良好,绝对误差在±5%之间;并且结合该参数,利用"Soy-So双饱和度法"进行A油田的水淹层解释,解释结论与油井实际初产情况吻合,方法的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林璐 《内江科技》2019,(3):73-74
研究区块位于大王北油田的南部,构造位置处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中段大王庄鼻状构造带西北翼,本次研究主要是以取心井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分析化验、测试资料为基础,明确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构造特征、沉积与储层特征和油藏特征。通过测井资料精细解释,确定了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等,以此为基础进行储量参数研究,并采用容积法进行了研究区块地质储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黄文英 《内江科技》2010,31(2):93-93,98
本文分析了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注水开采储层水淹台物性、流体性质、电性以及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特征。储层水淹后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增大;地层水电阻率在原生地层水电阻率与注入水电阻率之间变化;原油表现为分子量增高、密度增大、粘度增大的变化趋势;储层水淹后引起自然电位下基线缡移,自然电位异常幅度逐渐成小。甚至由负异常逐渐变为正异常,水淹部位的声波时差也有所增大,大多数水淹层水淹部位的感应和微电搬系列电阻率下降蛟明显;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正韵律储层中大多数水淹层都具有底部、中下部先水淹的特点,内部剩余油饱和度主要受储层物性的影响,层内表现为项部物性差,驱油效率低,其剩余油饱和度下降相对较慢,剩余油相对富袋,层间表现为薄关剩余油相对富集,并间表现为边部井剩余油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18.
杨萍 《内江科技》2010,31(11):113-113
桩西采油厂主力老油田已经进入开发后期,搞准高剩余油饱和度井段是保持油田稳产的关键。本文论述了脉冲中子伽马能谱测井基本原理、测井系统、资料解释及其在剩余油饱和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云喆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305-305,301
以取心井单井相分析为基础,研究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特征,建立起扶余油田沉积微相测井相模式;应用测井相研究扶余油田中区13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及储层含油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何伟 《内江科技》2010,31(11):98-98
随钻测井因其真实地反映原状地层的地质特征,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测井数据的解释上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难题。随钻电阻率测井主要受井眼,泥浆侵入,围岩,钙质夹层等因素影响,本文以N油田为例,具体探讨了随钻电阻率测井围岩影响的图版校正法,该方法简单直观,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据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