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以判断使用次数是否可作为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WoS)新推出的“文献级别用量指标”,对《中国天然药物》高使用和高被引论文的使用次数和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研究整合替代医学学科论文使用次数对被引频次的表征意义。【结果】 被引频次、使用次数及使用次数(180天)三者之间互相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014年和2015年高使用论文获得高引用,表明期刊可以利用论文发表2年内的使用次数预测其未来是否高被引;年代越久的高被引文献,也可能带来后续使用次数的二次提高。【结论】 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研究未能形成定论,时间跨度的选择可能是造成矛盾结果的主要原因。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但二者呈正相关,使用次数可作为论文影响力早期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国内高被引论文在国外的被引情况与国外高被引论文在国内的被引情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以了解国内外高被引论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医药大学学报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前5位的期刊,选取2008—2017年各期刊在CNKI中的高被引论文共512篇及WoS中高被引论文共486篇,统计分析所选文献的被引频次等相关指标。【结果】 5种期刊的CNK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小,而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大;CNK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远高于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除《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外,CNKI/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在WoS/CNKI中的被引频次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5种国内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医药大学学报的国际影响力均较低,这些期刊国内/外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在国外/内的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明显,国内外对5种期刊的引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近十年撤销论文的引证特征,探究撤销行为对学术界的净化效果。【方法】分析撤销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信息和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的相关性,撤销时滞与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计算高被引撤销论文对IF的贡献率;评价撤销时滞对撤销前、后被引频次的影响。【结果】 76种期刊(撤销论文数量≥5篇)IF和撤销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撤销后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相关(均为P<0.05)。撤销时滞和撤销论文总被引频次相关(P=0.000)。随撤销时滞延长,撤销前被引频次逐渐增大。高被引撤销论文对期刊IF的贡献率为0.00%~2.00%。【结论】高IF期刊发表的、撤销时滞长的撤销论文对学术界的负影响较大;肯定期刊进行自我净化效果的同时,建议科研管理部门、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等加强对撤销论文及其不良影响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种作物类期刊146篇入选F5000论文,以明确其文献计量学特征。【方法】 收集入选论文的相关信息及在万方和WoS中被引频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篇入选F5000论文在万方数据库中篇均被引41.3次;以栽培技术类论文数最多,占43.2%,且篇均被引频次较高,仅次于综述类论文。61篇论文(41.8%)在WoS中被引用,篇均被引3.4次;以综述和生物技术类论文为主。入选论文主要来自大学;最多一位作者有13篇论文,存在核心作者;89.0%的论文由国家项目资助。【结论】 入选F5000论文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但在WoS中影响力较小;作物类期刊应重视向大学组约稿,特别是高质量的方法类和研究热点论文及知名专家的综述,将有利于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客观评价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态势。【方法】对2012~2014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10%)”的地质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加以分析,并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进行了比较。【结果】(1)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内影响因子与国际影响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国内总被引频次与国际总被引频次相关性显著;(2)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正以较快的速度稳步上升;(3) 同水平的中国地质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不明显高于中文期刊。【结论】在中文地质学期刊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后,还应制定符合中文期刊发展的政策,扩大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客观评价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态势。【方法】对2012~2014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10%)”的地质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加以分析,并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进行了比较。【结果】(1)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内影响因子与国际影响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国内总被引频次与国际总被引频次相关性显著;(2)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正以较快的速度稳步上升;(3) 同水平的中国地质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不明显高于中文期刊。【结论】在中文地质学期刊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后,还应制定符合中文期刊发展的政策,扩大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海洋科学进展》和《海洋学报》的高被引论文,为《海洋科学进展》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海洋科学进展》和《海洋学报》的高被引论文,从被引频次、下载次数、论文类型、学科分布及第一作者等信息分析了两刊优势学科、高被引论文类型,并对两刊被引频次及下载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两刊近10年被引频次排名前20论文的下载次数和被引频次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5;对两刊在网络盛行前后各5年被引频次排名前50论文的被引频次及下载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网络发展使得其相关性均有下降趋势。【结论】 网络发展加剧了期刊间的竞争,期刊的数字化建设不容忽视。在日趋平等、便利的网络平台上,准确的期刊定位和具有原创性观点的高质量论文仍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基础学科期刊论文被引的分布特点,探究低被引论文区间的界定和评价方法。【方法】 以科学引文索引(WoS)收录的65种凝聚态物理学期刊(CMJ)的被引数据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原理和文献计量学方法,比较分析h指数核心区、被引频次小于篇均被引次数论文,以及最低被引论文的累计被引频次为期刊总被引频次的5%,10%和20%区域内论文的被引特性,以此确定CMJ最合理的低被引区。【结果】 CMJ整体零被引率仅为10%,可视为高质量的期刊集合。最低被引论文的累计被引达到总被引频次20%的区域和被引小于篇均被引次数的区域具有被界定为低被引区的统计学依据。零被引率、低被引率和低被引密度与传统评价指标IF、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以及可被引论文数、总被引频次不存在强相关性,满足作为独立评价指标的充分条件。【结论】 由零被引率、低被引率和低被引密度构成复合指标Evel {rN0,rN x,rTci x}用于描述期刊的低被引特性;由h指数和特定区域内的篇均被引次数构成另一个复合指标Evel {h,Ci 20%,Ci cipp,Ci h}用于比较期刊的被引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期刊被引结构可以构形分类,而评价参数在不同被引区域有可能存在竞争优势;因此评价期刊的低被引情况要以分析被引结构为前提。期刊的综合评价应该使用多参数多维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兴资源引文索引(ESCI)数据库收录我国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为我国学者研究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并分析ESCI数据库收录19种我国期刊的一般情况,模拟计算各刊影响因子(IF)和即年指标,分析各刊论文在WoS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研究各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偏向。【结果】 19种期刊语种主要为英语,出版地为北京的期刊15种,季刊15种。论文、综述和述评为主要文献类型。17种期刊2016年IF比2015年高。即年指标上升的期刊共12种。13种期刊2015年IF排名超过该学科领域最后一名,已经超过该学科领域部分期刊。2015年发表论文总被引频次为30~100的期刊共6种,人文社科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均低于10。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偏向比较均衡的期刊共10种,国际偏向较强的期刊共4种。【结论】 初步揭示了ESCI数据库收录我国期刊中大部分期刊学术影响力有提升趋势,部分期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ESCI期刊的支持力度,而已被ESCI收录的期刊应制定适合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的措施,争取早日进入WoS数据库,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F1000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总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评价文献的相关性。【方法】 以医学信息学和糖尿病为主题,检索2010年发表文献的F1000总分以及文章发表至今的总被引频次和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IF),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新的检索方式和计算方式下文章F1000总分与总被引频次、F1000总分与期刊IF的相关性。【结果】 2010年发表并被F1000推荐的医学信息学主题的文献共259篇,糖尿病主题的文献共169篇。2个主题文献的F1000总分与总被引频次、F1000总分与期刊IF均呈显著低度正相关(P<0.01)。【结论】F1000与文献计量学指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F1000与文献计量学指标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应将两者相结合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安全科普学研究与发展,进而提升安全科普实践效果,针对目前学界对安全科普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基于学科建设高度,开展安全科普学的创建研究。首先,从安全科学视角,基于科普的定义,提出安全科普的定义;其次,提出安全科普学的定义,并深入剖析安全科普学的内涵;最后,系统探讨安全科普学的研究范围、学科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学科基础5个学科基本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科普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科普规律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其研究可为安全科普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整体与科学学——也谈真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着重对科学的科学的“真正认识”的讨论,既回答了何谓真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 又反证了科学统一体的总体构成。  相似文献   

13.
科学学的基本规律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叶鹰  金玮 《科学学研究》2000,18(2):16-18
知识代谢现象反映学科生长与学科萎缩规律、知识生态现象体现学科结构与学科关联规律、知识渗透现象表现学科交叉与学科融通规律 ,探讨了这些规律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科技政策科学是近十年来国际科技政策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以科学社会学的理论和视角,归纳分析科技政策科学的基本思想,评述美国和日本发展科技政策科学的做法,分析科技政策科学走向体制化的特点和动因,指出科技政策科学新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众理解科学的宗旨是让公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增加公众对科学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国家的竞争力和繁荣。但在发展历程中,公众理解科学运动中出现了很多与其宗旨相矛盾的地方。对这些矛盾进行了总结,并对矛盾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主要依托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学术背景,侧重于考察和反思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在科学传播研究经历了30年发展后,原来忽略这一领域的传播学研究者,正在以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为基础,推动科学传播的科学化。这些学者考察了人类接受科学信息的心理机制、科学政治化对人们掌握科学的影响、价值和信任在公众接受科学知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测度、以及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传播解决方案。科学传播的科学对于走向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科学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小科学与大科学关系的视角下,美国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以小科学为基础、以大科学项目为核心的大科学建制,是经历长期演进、历史地形成的;科研模式具有"自主推动"、"主体多元、高校主导"等特点;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赶超中,科学目标相对明确,应发挥"中国特色",大力发展大科学,发挥其带动、提升全局的功能;与此同时,在赶超途中,尤其在接近科学前沿之时,应着力培育并完善广泛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小科学产生、发展的健康氛围,提升并扩展小科学的基础地位,为中国科学提供"涨落"、提供新的分岔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论交叉科学的二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交叉科学二重性的认识论根源、交叉科学的的科学性原则和交叉科学的功利性原则等三方面讨论了交叉科学研究中自然科学与上层建筑相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技术学的建构及技术预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耀武 《科学学研究》2005,23(5):597-600
我国科学技术学的建立和发展,应该体现时代科技特征,聚焦科技兴国实践,重视未来学特别是技术预见研究。这将需要关联学科群的体系整合,也需要关联学科群的转型定位。只有关注未来的科技,才能指导科技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3,21(Z1):60-64
建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门类———建筑科学。建筑科学现在依然存在着分化发展和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建立边缘分支学科的开阔空间。为推进建筑科学的持续、加速发展,建议采取"一个基点、两条主线、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