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厄尔尼诺”、“拉尼娜”发展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认为厄尔尼诺是起源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暖水事件,近年来的资料分析表明,厄尔尼诺的暖水及拉尼娜的冷水其源头均在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的温跃层附近,在那里加强后沿着气候的温跃层向东、向上传输,到赤道东太平洋表层后形成通常认为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当厄尔尼诺的暖水沿赤道向东传输时,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同时向北传输到北纬10.附近北赤道洋流所在的位置,并向西传输,在西太平洋向南传到暖池,形成一次拉尼娜的冷水源头.即在热带太平洋的次表层海洋中存在冷暖水相间的一个运动环路,使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相间出现.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家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增加和气候变暖,已削弱了热带太平洋上空的正常大气循环,使热带太平洋的气候更趋于“厄尔尼诺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加布里埃尔·维奇等人进行的这一研究,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如  相似文献   

3.
(据科技日报报道)通过在太阳活动周期与地球全球气候之间建立起的重要关联,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领导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和活动的余波能够影响地球,导致地球太平洋热带出现类似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现象。这项新的研究成果有望为人类预测气温和降雨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黄中 《世界发明》1997,(12):21-21
今年5月中旬,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根据设在赤道太平洋的浮标系统传回的有关温度、洋流和风力等多种数据分析后认为,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5.
2015年初,热带太平洋明显出现了厄尔尼诺事件爆发的一些前期物理信号,这些大气和海洋中呈现的前兆信号与上次爆发超级厄尔尼诺事件的1997年同期非常相似。伴随着赤道西风的增强和暖水的东传,赤道中东太平洋次表层(即洋面以下)暖水不断积聚,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温也更加显著。到10月份以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经比常年同期偏高2.0℃-3.0℃以上,发展成为21世纪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相比国际上众多厄尔尼诺模型提前6-9个月未能给出正确预报的现状,在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海洋专项的支持下持续发展的厄尔尼诺预报系统(中科院大气所集合预报版本:IAP Leefs_CDA),则提前9个月以上对该超级厄尔尼诺事件的爆发、发展和强度给出了成功的预报,为我国的气候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厄尔尼诺预报系统的另一版本(中科院海洋所确定性预报版本:IOCAS ICM)也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网站上提供厄尔尼诺实时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6.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一词的音译。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科学家用来专门指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莫衷一是的话因许多气象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的产生与南太平洋上东南信风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在正常年份,东南信风将大片海水吹起来向西流动,形成南赤道  相似文献   

7.
提起"气象怪物"厄尔尼诺,可谓妇孺皆知。拉尼娜,可能知道的就相对少了。其实,大家记得1998年6月至7月,中国的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线,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这次主要是厄尔尼诺使气候变得十分异常。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上帝之子"或"圣婴"之意。用在气象上表示一系列的海洋与大气反常现象,一般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大规模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而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圣女"的意思,她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0,(4):40-40
早上新世(距今500万至300万年前)是一个在地质史上被认为与当今全球变暖最接近的时期。古气候数据表明,那个时期与厄尔尼诺相似的气候状况持续不断.整个热带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近乎恒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热带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初步建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热带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是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重点任务之一。热带西太平洋环流系统深刻影响着暖池、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东亚季风的发展,对全球和我国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随着2015年15套深海潜标及数据的成功回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热带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的初步建成,我国科学家获得了热带西太平洋代表性海域连续一年涵盖海洋上层和中深层水体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观测数据,这是世界上首次在这一地区获取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的定点连续数据,填补了国际上对该海域中深层环流大规模同步观测的空白,为我国大洋观测网的建设和运行积累了宝贵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该网络将会为我国大洋环流及其对我国气候效应的研究探索提供持续的数据支撑,将提高我国气候和海洋环境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Walker环流近几十年的异常增强及其原因是一个不明确的热点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分布型的厄尔尼诺下环流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近几十年愈发频繁的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是太平洋Walker环流增强、整体愈发偏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厄尔尼诺这一名字的由来与秘鲁和厄瓜多尔交界线上的瓜亚基尔湾有密切关系。每年12月份,太平洋中有一股小暖流从北流入瓜亚基尔湾,这股暖流使沿岸海域气候变暖。由于这股小暖流来的时候正是圣诞节前夕,所以当地居民就把这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     
《科学中国人》2022,(2):10-15
福岛核废水在太平洋的扩散机理研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张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团队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分别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模型,实现了福岛核废水排放计划的长期模拟。相关成果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宏观模拟结果表明,核废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污染几乎整个北太平洋。随后,污染物一边在赤道洋流的作用下沿着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扩散,另一边通过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转移。此外,研究人员还从微观角度进行了氚的扩散模拟,微观扩散分析更加关注污染物个体的行为,能够支持污染物的扩散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副热带经圈环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平洋副热带经圈环流是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上层海洋进行热交换的 桥梁,其变化可以影响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之间的热结构,从而影响全球气候。本文简要介 绍有关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候科学家3月12日在最新一期的科技公报上正式宣布,厄尔尼诺事件将再次到来,2015年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科学家在热带太平洋观察到了史上最高的平均海平面温度.观察的对象包括尼诺3.4区的海平面温度——这被认为是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一个指标.季节性的尼诺3.4指数自去年9月以来升高了0.5℃以上.最近几周,尼诺3.4指数升高了0.6℃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日前在中国气象局11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监测显示,当前厄尔尼诺现象已达到极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可能将给我国带来"暖冬"现象。自2014年5月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持续偏暖,并一直维持至今。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厄尔尼诺海温升温幅度累计超过了极强厄尔尼诺标准。  相似文献   

16.
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亚,在海底世界深处,有一片神奇的仙境,那就是有名的大堡礁,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淑尸粼大海深处其实并不平静.经常会有洋流出现。那股热带洋流正好经过了大堡礁,把德尼给冲走了。鱼还不会游泳?原来呀.这种热带鱼在幼年状态根本不会游泳,经常会随粉热带洋流漂流到很远的地方。大约有99%的鱼类死亡都发生在幼鱼阶段。K X DZ三薄熟J UNE 2007凉就是我注的小区,它们都是我的朋友,栽们来曰曰它们自什么好办结。我子是受精印的时艰,就鹅妈妈坷t到友有里了.菊外二不断在运动.我都记不得是在卿}〔出生的。月试浏握产一…  相似文献   

17.
居住在太平洋东海岸的渔民们早就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自然现象:每年在圣诞节来临的前后,靠近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的太平洋海域里的海水就出现一年一度的增暖现象,鱼群的数量明显地减少,这种现象会持续一两个月。在19世纪末,当地渔民把这种奇怪的现象称之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圣婴”的音译)。  相似文献   

18.
中科 《金秋科苑》2012,(18):20-22
当世界性气候异常使一般人开始注意太平洋上的“厄尔尼诺”现象、大陆上的高原热源时,黄荣辉却已对导致这些现象的大气行星波动机制,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他提出:必须在垂直方向上把大气分成很多层次才能正确描述这种波动,并在世界上最早把大气分成34层来研究准定常行星波。  相似文献   

19.
1979年4月,从太平洋彼岸传来了当年中国先民可能横渡至美洲的信息。美国圣地亚哥大学考古学家詹姆斯?莫里亚蒂博士,给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寄来一封信。  相似文献   

20.
释加牟尼的弟子们,怀着强烈的传教热情,历尽千难万险到世界各地去传播他们的福音.公元五世纪,一批虔诚的中国僧侣越过浩瀚的太平洋,登上了美洲大陆去普渡众生,他们比哥伦布到达美洲要早10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