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首先分析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约束问题.然后剖析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约束形成机理,从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资源收益分配与转化、产业结构、政府和企业行为等多角度,探讨资源密集型区域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深层次原因和矛盾.最后提出资源密集型区域克服环境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着重从理顺资源产权关系、完善环境政策工具、建立资源财富合理分享机制、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机制、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等方面入手,推动实现资源密集型区域环境改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与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陆大道  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290-300,319
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是在全球可持续性科学蓬勃发展中、以着力解决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特色的学科创新。将区域作为一个开放、动态变化的系统,探讨其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状态及应对能力,研究区域系统中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以及区域内部不断增长的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协调程度,解剖在科技、体制、文化不断创新驱动下的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竞争能力,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最受关注的科学命题,也使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弥补地球系统科学重自然圈层相互作用、轻自然与人文圈层相互作用的缺陷方面具有独到的学科价值。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助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可持续城市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咨询报告、主体功能区划和灾后重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和地方重大地域规划的研制,在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重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经济布局、走可持续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方面,影响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转换为政府行为,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白露 《情报科学》2004,22(4):428-430,46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问的矛盾越来越大。各国对环境问题给予更大的重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信息时代,信息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环境资源配置,本文就在信息经济形势下,运用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福利经济的基本经济模型,对环境资源价值评估问题作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循环经济是全面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机制和能量梯级利用规律而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和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价值最大化,从而以最低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技术经济模式。分别从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系统论、经济学、价值工程、哲学和技术进步等角度来看,循环经济都表现出一定的特质,从而使其在本质上成为:(1)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自循环经济;(2)环境友好型经济;(3)全生态仿生经济;(4)良性超非线性经济;(5)实现技术资源、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综合优化配置的可持续性经济;(6)全功能、低周期寿命成本(高价值)经济;(7)方法论经济;(8)消除技术进步非对称性的理想路径,人类技术经济思维方式革命、技术经济范式革命和环境保护范式革命。对于循环经济本质的认识能够使我们获得许多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生梅 《青海科技》2004,11(6):11-15
对于青海省来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的持续发展。二是控制人口增长.消除贫困,开发人力资源。三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系统中,人口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相互作用并作为推动力作用于环境与资源,本文以此展开分析,提出青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路,为振兴青海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的落后地区,开发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世纪之交,本区社会经济必须同时满足充分就业与社会稳定、效率与公平、保护环境与维护民族及国家利益、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四大发展目标。作者认为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必须遵循“需求、限制、平等”三大原则,确保人口与资源、生态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三方面呈良性运行和发展;应采取人口有序发展、比较优势资源开发、防御型环境保护、局部区域突破发展和经济社会开放等综合模式,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高原人口与资源、资源与环境、环境与发展、区域与产业等多重关系之间的协调机制,提出了高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战略产业选择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建立在资源和环境可承受基础之上的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持续的发展机制,它所追求的是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作为经济发展推动力量的技术创新,在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人类共同发展理念这一背景下,两者通过经济这一参量发生对接并相互影响.文章从探讨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得出技术创新处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位,并通过两者之间的互动作用机制分析,探讨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可持续发展谈中国环境资源管理的决策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可持续发展对环境资源的要求,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资源管理的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学问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与经济间辩证关系的新学科。它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FORUM  相似文献   

10.
环境的变化、环境污染及其对生态的影响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今后5—10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环境资源、加强环保监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用传统的监测技术已不能满足监测环境的要求。目前使用的技术含量稍高的环境监测设备大多依靠进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常缺乏。因而,大力发展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产品有着广泛的经济、社会需求,是国家加强环境监督不可缺少的高新技术监测手段。环境光学是光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科学,是以光与环境相互作用为基础。一方面研究光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规律;另一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资源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地位与思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谷树忠 《资源科学》1998,20(1):16-22
资源经济学是资源科学中最富活力且仍在迅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它是边缘性学科,是典型的公共或政府经济学。具有人本主义色彩,在经济科学和资源科学体系中均占重要地位。资源经济学具有独特的人本主义和动态发展的哲学思维,注重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伦理思维,问题导向性的逻辑思维,以实证分析、规范研究和合理预期为特征的经济学思维。资源经济学具有以最优耗竭理论、稀缺理论、产权理论、代际分配、核算理论和资源效率至上论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资源经济学将朝着市场化、定量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煤制油技术产业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煤制油技术和产业特征出发,运用组织行为学、能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煤制油产业化可能产生的煤化工技术效应、关联产业衍生效应、环境及生态效应、水资源保护效应、区域经济效应,以及煤制油产业化所造成的石油价格与煤炭价格的交互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而为国家制定煤制油产业化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国忠 《资源科学》1993,15(3):18-24
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综述了内蒙古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诸如人口与耕地,粮食之间的矛盾;土地资源退化,环境恶化;土地用养失调,地力下降;水与土壤污染以及土地管理失控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静娜 《科教文汇》2014,(19):59-60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是一门涉及环境、资源与经济,需要接触大量经济模型并结合许多现实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专业特色课程,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该门课程进行讲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研讨式教学模式则能把课堂氛围变得更为生动吸引人,可集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为一体。因此本文就针对这种教学模式在专业特色课程中的应用展开可行性探析。  相似文献   

15.
董锁成  李泽红  石广义  李宇  李岱 《资源科学》2013,35(9):1755-1764
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资源经济学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资源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相关研究团队及全国主要资源科学研究团队的科研实践为例,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资源经济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已有学术贡献,对资源经济学的学科价值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时期我国资源经济学学术创新的主要方向。资源经济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已有学术贡献主要包括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资源承载力研究、资源安全研究、资源流动研究、资源循环利用与循环经济研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世界资源经济研究等7个领域。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资源经济学的学科价值,我国资源经济学应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在水、土、能源和矿产等部门资源经济学领域、循环经济领域、资源产权与价值领域和资源经济研究方法等4个方面推进学术创新。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应担负起学科发展导向和学术创新组织的重任,引领中国资源经济学迈向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郭唯  左其亭  马军霞 《资源科学》2015,37(11):2251-2260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水、经济矛盾,研究区域人口-水资源-经济的和谐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变化过程,能为区域缓解人口密集、水资源紧缺提供指导。本文根据人水和谐量化方法,确定了河南省2000-2012年18个城市的和谐发展水平,先利用变差系数对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识别,再利用箱形图等分析其时间变化过程,利用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指数法分析其空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年际变差系数先上升后持续下降、趋于均衡,空间上周口市变差系数最大、郑州市变差系数最小;在时间上,河南省人口-水资源-经济的和谐发展水平整体有所提升,由“较不和谐”提高到了“较和谐”状态;在空间上,和谐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三门峡、洛阳、济源为高高聚集区,商丘和濮阳为低低聚集区,整体呈现西优东劣态势。  相似文献   

17.
山地平原交界带自然灾害与资源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钟兆站 《资源科学》1998,20(3):32-39
本文论述了山地平原交界带的概念、分布与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并对其资源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指出,山地平原交界带不仅是自然资源丰富、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带,而且又是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明显过渡带,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景观。研究山地平原交界带自然灾,山地平原交界带、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18.
论青藏高原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历史时期人口波动较大,自50年代以来,人口总量增长速率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地区。其原因主要是高出生率导致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造成。青藏高原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将表现为:以年轻型人口为特征的快速增长趋势将持续较长时期,未来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不断增大,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农业资源不可能供养一个迅速增长的人口;人口文化素质的普遍低下成为制约高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宗教文化对社会经济现代化具负面影响。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控制人口快速增长、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以及对传统文化改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