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产业结构调整——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如何突破资源瓶颈,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空间支撑,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回顾了江苏省产业发展轨迹,分析结构变化,指出江苏省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5个指标,对江苏省工业行业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的评价,分析行业差异和区域差异.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建议:苏南应重点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的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度发展食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苏中应大力发展建材、电力、冶金、化工、纺织等用地优势明显的行业,适度发展电子等高科技产业;苏北应承接苏南产业大转移,重点发展食品、化工、医药、机械等用地潜力大的行业等.  相似文献   

2.
陈伟  李阳  吴群  郭贯成 《资源科学》2012,34(12):2256-2264
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比较的前提是不同区域或行业间应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首先阐释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可比性问题,然后设定了产业差异修正系数,在对江苏省各工业行业土地利用指标进行产业差异修正的基础上,评价了各工业行业及各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指标经过修正后,行业间差异和区域间差异明显变小,个别指标出现了在不同区域间的优劣转变;②苏南、苏中、苏北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度差异较大,从全省工业行业情况来看,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偏低,黑色金属冶炼、造纸、石油加工、机械制造类、通信电子类行业土地集约度相对较高;③产业差异修正前后,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苏南工业行业平均土地集约度低于苏中。  相似文献   

3.
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顾湘  姜海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06,28(6):112-11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土地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等方面出发,构建了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对江苏全省及65个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并指出其区域差异和变化趋势,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从粗放扩张向集约利用转变;②江苏省虽然整体处于全国和东部地区前列,但与上海等省(市)相比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③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距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地区内,不同县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文章指出,针对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律和用地特征,设计区别性的用地政策,能够从宏观上指导不同类型地区的用地方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宗地尺度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剩富  胡守庚  杨俊  陈莉 《资源科学》2013,35(12):2397-2404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的精细化管理是促进区域行业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我国土地集约利用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立足综合利用城镇“二调”数据库和遥感影像图等现有土地利用基础信息,以钢构企业为例,通过行业用地效益评价、模型模拟等方法,尝试从宗地尺度探讨行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优化方法。研究结果显示:①利用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的包括地均产值等在内的8个评价因子组成的钢构行业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典型研究区数据测算,其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总分值能客观反映当地实际情况;②通过多项式拟合模型模拟土地利用效益与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找寻钢构行业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最优控制值和建设目标值的确定思路,并结合研究区实际评价结果,提出了控制标准的相关建议,如容积率≥0.4,建筑系数≥30%,绿地率≤25%等,以及相应的建设目标值。  相似文献   

5.
当前,许多地区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用地总量失控、用地结构失衡、用地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占地少等特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为此,结合土地资源约束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型的分析,提出了土地集约生态化利用过程中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陈昱  陈银蓉  马文博 《资源科学》2012,34(3):433-441
工业用地作为建设用地的主要类型和城市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约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在512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以食品制造企业为例,构建了由用地结构、用地强度、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4个子目标层、9个因素层组成的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指标现状值为基础,采用区间估计方法来确定指标理想值,并构建Bayes判别函数实现了对湖北省52家典型食品制造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度判别。结果显示:仅有13.46%的企业土地为集约利用,低度和中度利用企业占样本总数的67.31%,样本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可挖掘潜力约为100.48hm2。Bayes判别由于对样本信息利用充分、全面,因而判别准确性较高,采用该方法对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度实施评价,为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孟霖  郭杰  孙驰  欧名豪 《资源科学》2018,40(1):11-21
本文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以期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科学配置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供求理论,可以从本底条件、技术水平、区位交通、集约程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②BP神经网络可准确反映各评价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有助于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精度;③根据测算结果可将研究区分为四个区域:高度适宜区可进行大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开发,但应注重城镇建设用地组团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适宜区可依靠高度适宜区发展,适度开发城镇建设用地;勉强适宜区城镇建设用地开发受限条件多,以基本农田与生态保护优先,选择性发展具有自然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效益的绿色产业;不适宜区应注重通过政策扶持,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④将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对比分析表明,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配置基本满足区域供求关系,但有部分位于勉强适宜区与不适宜区,建议将区内部分或全部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剔除或调整至高度适宜区与基本适宜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以期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科学配置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供求理论,可以从本底条件、技术水平、区位交通、集约程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2)BP神经网络可准确反映各评价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有助于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精度;(3)根据测算结果可将研究区分为四个区域:高度适宜区可进行大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开发,但应注重城镇建设用地组团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适宜区可依靠高度适宜区发展,适度开发城镇建设用地;勉强适宜区城镇建设用地开发受限条件多,以基本农田与生态保护优先,选择性发展具有自然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效益的绿色产业;不适宜区应注重通过政策扶持,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4)将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对比分析表明,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配置基本满足区域供求关系,但有部分位于勉强适宜区与不适宜区,建议将区内部分或全部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剔除或调整至高度适宜区与基本适宜区。  相似文献   

9.
在借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Kuznets曲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假说,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能性,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以及苏南5市、苏北5市的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②苏南5市城市土地规模的稳定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的结构效应,符合其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而苏北5市城市土地扩张的放缓可能与消除效应中的政策约束有关,或许不利于其当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受区位条件跳跃式优化的影响,苏中3市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未出现Kuznets曲线效应,城市土地仍处于快速扩张的阶段。对此,本文建议江苏省三大区域应实行“有保有压,保压结合”的差别化管控政策:苏南5市应以压为主,严格限制城市用地扩张,倒逼经济结构调整;苏北5市应压中有保,在保证耕地保有量的前提下允许城市土地适度扩张,以支撑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苏中3市尤其是南通市应保中有压,在给予较大的城市土地新增空间的同时,强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落实耕地保有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借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Kuznets曲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假说,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能性,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以及苏南5市、苏北5市的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②苏南5市城市土地规模的稳定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的结构效应,符合其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而苏北5市城市土地扩张的放缓可能与消除效应中的政策约束有关,或许不利于其当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受区位条件跳跃式优化的影响,苏中3市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未出现Kuznets曲线效应,城市土地仍处于快速扩张的阶段。对此,本文建议江苏省三大区域应实行"有保有压,保压结合"的差别化管控政策:苏南5市应以压为主,严格限制城市用地扩张,倒逼经济结构调整;苏北5市应压中有保,在保证耕地保有量的前提下允许城市土地适度扩张,以支撑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苏中3市尤其是南通市应保中有压,在给予较大的城市土地新增空间的同时,强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落实耕地保有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随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组织创新而获得长效发展,都对推进技术产业化和提升产业技术能力起了重要作用.不同点在于,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不断沿着创新链条进行角色转换,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则始终具有清晰的功能定位,同时具有灵活的体制、机制.二者的演变对创新中国内地新型产业技术研发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产业创新系统研究是继技术创新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之后创新管理领域兴起的新兴前沿领域。本文在综合研究国内外产业创新管理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对其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初期阶段出发,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过程中不同金融市场的支持机制,认为不同金融市场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不同,金融支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不同阶段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从产业发展的不同方面,分不同的金融市场来研究金融支持产业的规律。在实现产业优质化与高级化的过程中,金融对产业科技研发与创新的支持,具有长期而持久的积极作用。而且,以信贷市场为主的间接金融和以资本市场为主的直接金融是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两个主要渠道,这两类融资方式因其自身经营目的不同,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驱动下,产业将以智能技术系统、物联网及服务为基础形成产业互联网。首先研究"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机制,包括"互联网+"驱动的智能产业元创新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此后,讨论"互联网+"促进商业模式变革机理,包括"互联网+"驱动的产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及其价值创造机制。研究认为产业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并不稳定,需要平台规制体系对其进行内部制度建设管理和外部市场监督管理;最后,分别对产业互联网发展初期、成长期、成熟期、革新期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欠发达区域经济崛起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势转换升级的有效方式。本文从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转移动力、转移战略和路径以及转移效应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研究进行了综述。总体上,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研究趋于成熟,在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力机理机制、准入门槛,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区域发展战略,地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未来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可将触角伸入企业或消费者群等微观层面,以及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联动效应等中观层次。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产业技术政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从我国面临的新型势对制定产业技术政策的要求开始,首先重要介绍了国外产业技术政策的理论研究和最新特点,详细分析了产业技术政策的概念,之后提出了新形势下制定产业技术政策所遵循的原则和需要考虑的几个关系,最后,论提出了我国当前的产业技术发展战略,并明确了产业技术政策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聂志刚 《科技广场》2007,(5):242-24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正在向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基于虚拟仪器的控制系统的发展、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工业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发展已经成为工控领域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黄华乾  李晶 《大众科技》2011,(12):253-254,200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工业基地,在工业资源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全国游客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良好条件。通过对东北工业旅游资源进行重新审视与评价,不仅有利于了解与掌握工业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并且有利于对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章在工业旅游资源现在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以期对东北工业旅游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刘定书  彭鹄 《中国科技信息》2011,(17):100-100,97
针对中小企业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优势,由信息化领先企业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通过建立基于SaaS的功能可配置的产业集群信息化平台,利用SaaS的新型软件运营模式,提供便捷的功能可配置引擎,通过用户个性化的自定义的功能配置,快速实现外部管理与内部生产过程控制等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