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经济跨越式发展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根本战略选择。本文在详细探讨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必然性及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的观点,并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技术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西部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皓 《大众科技》2007,(9):195-196
从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和信息化现状分析着手,总结了新时期西部地区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特色经济为杠杆,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3.
经济跨越式发展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根本战略选择。本文在详细探讨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必然性及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的观点,并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技术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向西部地区转移技术,对于促进西部大开发和促进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清华大学向西部地区进行转移技术的“全方位”合作模式,为国内其他高校参与对西部地区的技术转移树立了榜样,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为皖江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于池州来说,创连条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地承接,则是池州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当前产业转移的特点,池州在皖江城市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池州在皖江城市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借此推动池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地区在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特殊性,致使正确认识和全面评价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区的发展状况,科学研究和分析制订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西部地区的基本特征出发,基于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设计构建了一套可用于实际测评西部地区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为西部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提供了宝贵契机,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可改造现有工业园区、围绕核心企业建设园区、规划新型园区、构建虚拟园区等模式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促进以循环经济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战略规划,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加强企业信任合作,突破循环技术瓶颈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4—2016年中国22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动态面板空间、合成控制法等估计方法,本文开拓性地考察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技术转移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其对西部大开发地区的影响效果更加突出;在空间分布上,财政转移支付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会显著提高相邻地区技术转移水平。同时,为了弥补传统计量估计的缺陷,以2000年西部大开发政策为出发点,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直观地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大开发9省份的技术转移较控制组省份的技术转移增长更快,且在2002年后西部大开发9省份的技术转移平均水平超过了控制组省份,说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能够有效缓解西部大开发地区与非西部大开发地区技术发展不平衡态势,一定程度促进了西部大开发地区技术转移。西部省区的比较发现,以西部大开发政策为代表的财政转移支付对贵州省、甘肃省的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从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和信息化现状分析着手,总结了新时期西部地区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特色经济为杠杆,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网络迅速席卷全球的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加快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逐步缩小西部地区与中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不能仅着眼于经济领域,因循守旧显然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西部的发展建设应该探索新的模式,按照"既要开发建设,又要保护资源环境;既要建设基础设施,又要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的原则,把建设一批符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特色的网络平台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地区性网络发展思路;不但要有理论政策的创新,而且要有产业技术、制度的创新,以最短的时间迎头跟上国内外信息网络技术和应用发展步伐,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大区域增长的技术进步方向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嵬  王铮 《科研管理》2003,24(6):132-137
技术进步推动了空间分工聚集和区域专业化。本文通过建立专业化指数,聚集指数结合Lyons,Matraves,Moffatt模型,计算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专业化水平及其技术进步意义,以此作为认识我国各区域为了发展经济需要选择的技术进步方向。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西部地区科技体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关键。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科技体制改革滞后、科技的总体水平低、创新发展能力不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分析目前西部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主体、科技投融资体制、科技管理体制、科技创新成果法律保护等等方面提出了西部科技体制进行改革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马晓彤 《软科学》2005,19(3):88-90
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能够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并逐渐改变与东部的不平衡态势,在某些方面从配角变为主角。中医药产业恰恰为西部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遇,它本身的特质与发展条件,均与西部的实际状况相吻合,如能使之按照正确的途径健康发展,不仅会改变西部的经济面貌,而且还将全面影响西部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抓住这个机遇,要明确什么是中医药产业;为什么中医药产业对西部有这么大的价值;西部应该怎么做;可预期的结果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西部科技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欣  宋化民 《软科学》2001,15(2):54-56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从科技竞争力入手,比较分析了我国东西部科技竞争力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并提出提高西部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地方高校科技跨越式发展不仅要继续增加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更要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引进、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在学科交叉领域、优势方向,形成特色,创新知识,创新成果,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为背景,对我国与西方的科技、社会发展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分析了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及其特点,找出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了人类解决科技、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核电堆型技术的创新沿着轨道内和轨道间的两种结构方向发展:在单一堆型轨道内,以顺轨式累积型创新产生技术性能多样化的机型;在多堆型轨道间,以跃轨式革命型创新发生堆型的转换,或以融轨式集成型创新形成新堆型。我国需统筹核电堆型的发展:形成压水堆自主品牌系列,加快第四代核电堆型的商用进程,研发战略性新堆型。  相似文献   

18.
发展风险投资业 推动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津津  朱东辰 《软科学》2001,15(2):63-66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世纪之交作出的旨在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消除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认为,西部开发的关键是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西部地区自身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西部自成长机制的形成。而风险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融资体制创新,将有效地推动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西部创新机制的形成,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西部发展风险投资业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共词分析对国外高校技术转移研究进行可视化,在此基础上梳理国外高校技术转移的研究重点,为提高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绩效提供借鉴,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真正发挥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支撑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 China and the West. Computers started being applied much lat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geographically, in the world has a wish to catch up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and to build its ow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Much of the techn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the West and other countries over the past 15 years. There is a problem in that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s cannot simply be transferred between the West and China. On the one hand Chinese people become suspicious of the results of introducing IT from the West, and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is a mysterious country for many western people. What has happened when IT has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Will there be a similar growth pattern for China as in the Wes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culture and the stages of growth model in an attempt to answer those questions, and improve understa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