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2):153-158
我国科学家提出自旋流正确定义物理所施均仁研究员与北京应用物理和计算数学研究所张平研究员,Texas atAustin大学牛谦教授及其博士生肖迪合作,深入研究了自旋流的概念,发现传统定义的自旋流是不完整与不可测量的。正确定义的自旋流算符应该是自旋位移算符(即自旋与位置算符的乘积)对时间的全导数。只有这样定义的自旋流才能满足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基本要求,从而可以在实验中直接地测量。该工作解决了自旋电子学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对后续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日本的Nagaosa小组利用这个定义对半导体材料中的自旋霍尔效应重新作了计算,…  相似文献   

2.
《学会》2001,(8):14-15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薛其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琛研究员和复旦大学物理系侯晓远教授任执行主席.论坛分为"量子低维结构的表面与界面科学"、"半导体、金属、有机和生物分子的纳米结构的形成与控制"以及"相关的理论模拟与计算"三个专题,分别由王琛研究员、侯晓远教授、薛其坤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的肖旭东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的朱自强研究员担任主持人.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孙庆丰和谢心澄研究员在铁磁石墨烯体系中预言了一种新类型的拓扑绝缘体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PRL,104,066805(2010))。与由自旋轨道耦合所引起的拓扑绝缘体不同,这类新的拓扑绝缘体与自旋轨道耦合无关,体  相似文献   

4.
宇宙探索     
《科学中国人》2022,(3):18-19
太阳系巨行星轨道演化的新模型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刘倍贝研究员与法国波尔多大学的雷蒙德教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雅格布森教授合作,提出在太阳系初期原行星盘受到太阳光致蒸发作用,盘中气体从内向外耗散诱发了巨行星轨道的重塑并引起动力学不稳定。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描述太阳系巨行星演化当前流行的是“Nice模型”,因模型创立者来自法国尼斯蔚蓝海岸天文台而得名。  相似文献   

5.
信息科技     
<正>基于星座的量子通信进展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张强等组成的研究组,成功实现了白天远距离(53km)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通过地基实验在信道损耗和噪声水平方面有效验证了未来构建基于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间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光子学》。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目前已经在国际上成功实现了首次星地量子通信,然而由于阳光噪声的影响,"墨子号"卫星只能在夜晚工作,单颗该类低轨道卫星至少需要3天才能完成全球范围内地面站点的覆盖。  相似文献   

6.
认识星球     
正等离子体层顶表面波震荡磁层和极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魏勇研究员等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张效信研究员、北京大学濮祖荫教授、宗秋刚教授,山东大学史全岐教授等合作,结合我国风云三号卫星广角极光成像仪极光图像、国际卫星遥感和就位探测数据及地磁台站数据(涉及9颗不同轨道卫星和2个地磁台站系统),发现了P S W证据,证明了极光边界波动(命名为  相似文献   

7.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47411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骆军委研究员等在量子线中找到强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相关研究成果以"Rapid Transition of the Hole Rashba Effect from Strong Field Dependence to Saturation in Semiconductor Nanowires"(在半导体纳米线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10(4):335-336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刘振兴研究员冲破了30多年来经典磁场重联的传统观念,首次提出流体涡旋诱发磁场重联的新概念,创建了涡旋诱发重联理论,并与北京大学濮祖荫教授等合作,系统地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研究磁场重联开辟了新的途径。该项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王军 《科学中国人》2010,(10):106-108
<正>殷勤伟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继而在美国15年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了MBA硕士学位、通过了全美医学执照统考、历任了博士后研究员、正式教职员,实验室指导、助理教授和高级研究员等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第六次期刊会议精神 ,《资源科学》编辑部在主编成升魁研究员主持下 ,于 2 0 0 1年 7月 1日在主办单位召开了主编、副主编工作会议。刘毅研究员、封志明研究员、谷树忠研究员、史培军教授、李保国教授和祖莉莉正编审等 6位副主编全部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如何瞄准国家目标与科学目标、准确执行办刊方针、提高《资源科学》质量、跻身中国科学院百刊精品工程以及世界同类著名学术期刊行列进行了研究。成升魁主编首先总结了自换届以来编辑部在执行办刊方针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他指出 ,《资源科学》是我国目前惟一以“…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22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以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本届评审委员会由38位院士、专家组成,从98个单位和17名专家推荐、提名的172名候选人中,评选出9位获奖者,她们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彭新华、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胡海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王玲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吴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ISN)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62-662
物理所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实验室研究员谢心澄、孙庆丰和博士生江华、成淑光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退相干对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影响。他们把退相干分成两类来考虑:一类是普通退相干,即载流子仅仅丢失位相记忆,但保留自旋记忆:另一类是自旋退相干,即载流子既丢失位相记忆也丢失自旋记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5):379-382
伍小平实验力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38年出生于天津。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84—1986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任访问学者,1996年在英国威尔士卡地夫大学任访问研究员。在实验理论方面,率先对激光散斑空间运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纠正了原有理论的错误,给出了严格的分析和公式;同时首次导出以微分形式描述空间光场的三个基本方程,在更高层次上概括了以往光学中的定理…  相似文献   

14.
浙大物理系教授万歆因其”在拓扑量子物质态方面的研究以及可能的基于非阿贝尔分数量子霍尔液体和手征P波超导体的量子计算方面的贡献”获得2011年度崔琦物理学奖。崔琦物理学奖由香港大学设立。这一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教授命名的学术奖项面向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等地杰出青年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5.
技术轨道理论借鉴自然轨道的概念,提出技术轨道的思想。国内外学者在技术轨道概念的基础上,对技术轨道的形成、影响因素以及技术轨道的发展、技术轨道锁定做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技术创新的规律、分析技术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谢旗、王秀杰、陈受宜、储成才研究员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王俊研究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Han Bohnert教授以及美国普渡大学朱健康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密切合作,成功  相似文献   

17.
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20世纪有创见的思想家,影响世界进程的科学大师,其最重要的贡献是在量子物理学方面创立了量子理论的矩阵力学,并提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1932年,因其在量子物理学方面的巨大成就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海森堡在量子物理学方面的工作是20世纪重大的原始性创新.他从进入大学学习物理到做出举世瞩目的贡献只经历了短短的5~7年时间,他的成长历程以及"测不准原理"创立的经过有许多值得思索和借鉴的经验,对于研究原始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十二五"期间,云南天文台太阳爆发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2012年9月23日出版的Nature Physics发表了首席科学家林隽研究员和外聘研究员Ilia I.Roussev教授等人撰写的一篇科学论文《Explaining fast ejections of plasma and exotic X-ray emission from the solar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4)
量子振荡作为探测材料费米面的有效工具之一,在近年来探索拓扑材料的过程中,更加凸显它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量子振荡的公式,提出一种快速准确处理量子振荡数据的方法,可以更容易获得材料的电子有效质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小组在实用化量子通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光量子电话网,这标志着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由实验室走进了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