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按照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工作部署,为加强我省技术经纪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壮大专业化、职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提升技术经纪人专业技能和创新服务,8月9-10日,在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支持下,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承办的"2018年度首期四川省技术经纪人培训会"在蓉顺利举行。来自全省科技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产业园区、科技园区近600人参加了此次培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作为全国技术转移11个区域中心之一,是国家技术转移"2+N"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获科技部批准以来,西南中心着力打造西南地区技术转移生态圈,努力建成西南地区科技成果策源地,技术需求发散地,技术交易对接地和科技服务核心聚集地,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合作平台,南亚东南亚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云南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如何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云南省先进适用性技术和产品向周边国家转移,实现共建共享,对云南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促进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技术转移和区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条件基础与现状,提出了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的机制模式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力量和高地,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7月,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与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举办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专题学术研讨会,就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通过总结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效,提出加大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大力推进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架构中最活跃的因子已经成为共识。高等学校的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作为"工程中心"建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运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科技创新园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在建设和发展上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通过调研比较,云南建设科技创新园必须要坚定信心和决心,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工作,在发展观念上、市场工作上有所突破,才能将创新园建成"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基地",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国家级创新品牌园区。  相似文献   

7.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秉承"搭建平台、构建渠道、建立关系、促进合作"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外交"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合作对推进国家整体外交的战略作用,努力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在云南建立区域国际技术转移机制的对策,一是要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信息保障;二是要完善政策、法规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四是要借助国家科技援外项目,提升国际技术转移辐射力;五是要建立一批专门机构,进行完善的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3,(10):1-2,12
<正>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技术转移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成为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障碍。充分发挥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努力探索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和技术转移的有效运行机制,加快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分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内江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三个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全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以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为切入点,进一步整合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创新体系。依托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和重点骨干企业,联网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技术(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省市科研、检测机构,校地合作科研机构,技术成果转移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形成创新信息、技术、设备等互联互通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2015年9月7日,IBM全球副总裁诺杰杨一行到内江,检查内江市政府、北青集团、IBM(中国)三方合作建设的西南创新产业信息服务中心项目进展情况。市委书记杨松柏会见了诺杰杨一行。诺杰杨表示,IBM高层高度重视西南创新产业信息服务中心项目,要求把这个项目做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同时,IBM愿与内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西南创新产业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投资预算约5000万,包含一个中心(管理中心)、两个平台(中小企业云平台、孵化云平台)和三级孵化培育基地。  相似文献   

11.
<正>"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部署,在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为重点,加强与美、欧、俄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合作的同时,按照我国"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方针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共建平台、共享技术创新成果为主要合作方式,积极推动科技"走出去",努力拓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为提升云南的自主创新能力及技术转移能力,推进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  相似文献   

12.
以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度42所(其中,5所高校数据缺失)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技术转移效率,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双一流"建设高校技术转移总体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区域差异明显;"双一流"建设高校技术转移Malmquist综合指数呈正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逐步降低,且技术效率变化是造成Malmquist综合指数波动的主要原因.高校科研发展应与地方支柱产业紧密结合,优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政策支持或基金引导,鼓励中、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设立国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  相似文献   

13.
爱尔兰被誉为"欧洲硅谷",其创新成绩受益于大学技术转移。大学在爱尔兰技术转移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国家中心技术转移办公室,颁布国家知识产权协议,实施覆盖技术转移全过程的财政资助等措施,从不同方面保障与促进了大学技术转移体系的发展,为中国大学技术转移及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正式确立支持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之际,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构建技术转移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平台与机制,发挥科技在区域合作中的先导作用,为"桥头堡"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今,许多国家已将科学、技术与创新(通常简称为"科技创新")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宠儿",纷纷制定出台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以提升产业与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九大更是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两院院士大会进一步提出"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金字塔顶尖平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将集原创思想—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进而引发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带动新兴产业成长,产生区域和城市创新的"连锁效应",有力地推动依托区域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下的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实现技术转移的生力军,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介绍了大学技术转移的基本概念以及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状况,阐述了大学技术转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系统研究了大学转移的模式,提出了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自然资源匮乏,建国之初即把教育、科研和创新作为立国之本,现为世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典范.1959年,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设立耶达技术转移公司,开创全球高校院所技术转移的先河.目前,该国高校院所均设立了"耶达模式"市场化运作的技术转移公司.以魏兹曼科学院及其耶达技术转移公司为例,结合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总结以色列高校院所技术转移的经验与启示,以期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31个省区2006-2010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区域间技术转移的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06年以来,我国省际技术转移活动越来越密切和频繁,随着各区域技术实力及区域间技术差距的变化,技术转移网络以北京为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有逐步削弱的趋势。(2)大宗技术转移以北京为核心向其他区域扩散,受地理距离的约束较小;整体技术转移表现为空间聚集(分散)形态各异的几个区域板块,地理距离在各区域板块演变中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3)随着各区域及其邻近区域技术实力的变化,区域间技术转移的实现路径表现为由"弱—弱"子群转变为"强—弱"子群或"弱—强"子群,最后发展为地理邻近且良性互动的"强—强"子群。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为深入推进我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强专业化、市场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科技厅于近日在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人才培养基地成功举办了2019年度四川省首批技术经理人初级结业培训班。此次培训,邀请川内外业内知名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