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学会》2021,(1)
在科技与经济、社会、生活日益交融的当下,青少年的科普需求日益高涨。与学校实施的科学教育相比,博物馆、科技馆、科学探索中心等场馆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在激发公众科学兴趣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研学旅游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馆校合作方式,也是广受青少年青睐的校外集体教育活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研学活动存在教学设计不科学、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该文主要分析国外研学典型案例,列举其在活动设计方面的亮点,希望对提升研学课堂传播效能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普主题的研学活动是传播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从多个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分析各方在科普主题研学活动设计及实施阶段的主要问题和诉求,最终构建四条首都科普主题研学发展路径,即:主题研学带动首都科普品牌推广及科学知识传播、加强科技文化旅游融合、构建互动交流机制、搭建首都科普研学平台。并提出相应的协同运行保障机制,促进北京市科普研学资源的整合和有效联动,推动首都科普主题研学引领社会科普资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云南科技管理》2019,(2):48-49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充分利用科普教育基地优质资源,搭建科普研学平台。开展定制式的研学课程开发和设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扎实的教学内容,完整的教学评估,解决走马观花、游而不学的现象,确保研学旅行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科普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研”与“学”之间融合发展的关系,是科普研学教育面临的难题。文章以邢台市数字化天文馆为例,介绍了数字化天文馆设备、团队与专业的整体情况,从基础知识讲解、思政元素植入、活动互动体验、课程探究和科普赛事活动等多方面探究天文科普研学教育活动创新策略,在数字化天文馆开展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一套与中小学学科教学内容相互融合的创新方案,为其他类型数字化科普平台开展科普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科普研学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综合实践育人研究的新领域,也是目前电视纪录片重点关注和宣传的领域.如何借助纪录片的创作手法,表现当下最流行的科普研学工作,在宣传方面起到助力素质教育的作用,是媒体宣传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以科普研学纪录片《高原湖泊的秘密》为例,探讨纪录片创作手法在科普研学节目中的应用,以期对此类节...  相似文献   

6.
短讯     
《科协论坛》2013,(8):38-38
北京开展"2013年信息科普进校园"活动。为了推动延庆县数字科普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播,北京市科协信息中心分别向该县科技馆、第五中学赠送了科普展板和科普书籍,并邀请专家作了"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多媒体作品的设计"等科普讲座。  相似文献   

7.
建设科技馆体系是新时代创新科普机制与渠道、强化相关科普设施、培养科普人才、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遂宁市科普工作逐有成效,科技馆体系雏形初现。在此基础上,遂宁市于2018年全面启动市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本文基于遂宁市现代科技馆体系的现状分析,探索影响遂宁市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安全科普学研究与发展,进而提升安全科普实践效果,针对目前学界对安全科普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基于学科建设高度,开展安全科普学的创建研究。首先,从安全科学视角,基于科普的定义,提出安全科普的定义;其次,提出安全科普学的定义,并深入剖析安全科普学的内涵;最后,系统探讨安全科普学的研究范围、学科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学科基础5个学科基本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科普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科普规律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其研究可为安全科普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研学旅游的发展遇到良好的机遇,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从CNKI数据库中筛选出的47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归纳和总结该领域研究热点,并从研学旅游导师、研学旅游课程和研学旅游线路三方面探讨研学旅游的研究现状和主要内容。结果表明:研学旅游的定义2014年被首次提出,在政府的支持下,研学旅游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热点;从作者和机构看,发文作者大多从事独立研究,研究合作网络尚未形成,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红色旅游”“文旅融合”“产品开发”“全域旅游”“中小学”等是研学旅游的高频关键词;研学旅游的相关关键词呈现多元化趋势,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研究主题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科技馆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科技馆的科普事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条件。《科普法》的出台更为科技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然而,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国内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普遍没有受过科学传播和大众教育专业的专门培训,对科普展品的科学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很多科技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因科技馆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科普展品雷同、方式单一等问题。科技馆事业的兴旺发展与科技馆人才队伍缺乏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科技馆发展的瓶颈。科技馆经营与管理、展教功能的发挥、讲解辅导水平的提高、科普展览的设计、展品的研发与创新、科普活动的组织与宣传、观众市场的开拓等,都离不开人才。科技馆要发展创新,培养与科技馆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员工队伍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科技馆是重要科普基地,伴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馆的数量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显现。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展科普教育工作除科技馆本身职工外,总是活跃着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一一科普志愿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湖北省襄阳市科普志愿者已经成为科普教育活动中一支重要辅助力量。本文以襄阳市科技馆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例,对地市级科技馆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了如下调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科最科学素质、科技馆这三个概念人手,阐述它们之间关系,深入分析发挥科技馆科普重要阵地作用,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科技馆作为科普重要阵地是科技馆发展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时代进步、公众科普.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科技馆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要转变观念,贴近生活,让科技馆生动起来;要创新载体,激活效应,让科技馆流动起来;要做强品牌,共享资源,让科技馆舞动起来,推动科技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孟佳菲 《科技通报》2021,37(9):118-120,126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科技馆科普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浙江省科技馆为例,实践分析在疫情爆发期间科技馆如何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工作,在后疫情时期,科技馆如何运用创新模式持续对外输出有特色、有新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思考对未来科普教育模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郑杰文 《科教文汇》2024,(2):162-165
自《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颁布以来,我国研学旅行发展势头迅猛并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研学旅行的开展有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师资是研学旅行课程化发展的关键支点。文章基于“教育+文旅”的新兴视角,明确与揭示研学旅行师资培养的价值和困境,进而从校企合作共融、校内校外结合、教学科研并行、人员合理搭配、放权严管统一等角度提出对应的建议和策略,以进一步优化研学旅行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科技馆科普资源利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社会各界力量应该联合起来,开展群众性的科普活动;科技馆还要有效利用场馆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并让科技馆的科普资源走出科技馆,同时要增强科技馆科普资源的公益性、有用性。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科普展品是科技馆进行科普教育的基础,是构成科技馆的基本要素。科技馆科普展品档案是科普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内容,又是促进科技馆科普展品发展和利用的基础材料,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档案,在科技馆工作中具有保存信息,传承历史,启迪后人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更好地收集、保管、开发、利用展品档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我国地方数字科技馆网络科普发展现状,探究了地方数字科技馆网络科普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2007,(6):28-29
“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是中国科协实施的,旨在扶持、丰富地方中小科技馆展教内容,以期“推进科普资源共享,提升各地方馆的科普展教能力”的一项科普资源共享项目。目前,我国有中小科技馆约200座,但大部分存在展品匮乏、展示内容不足、展览研制维护水平有限等问题,影响了这些科技馆科普展教功能的发挥。为转变这一状况,中国科协设计并实施了“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在目前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科协从2005年底起资助和扶持地方中小科技馆开展科普展教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从发展科普产业的必要性入手,讨论了发展科普产业的政策依据和经验战略,指出:发展科普产业的目的在于让科技馆通过经营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获得经营性收益,让消费者通过市场购买来满足自身的科普需求,并通过消费过程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提升自身的科学素质。科技馆应重点体现公益性,发展"经营性科普产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益性科普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流动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工作的一种新形式,已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公众的科学素质。流动科技馆的展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可管性,让公众在思考和感知中走近和认识科学。中国流动科技馆发挥了弥补科普资源空缺、丰富科普工作形式、实现科普资源共享等作用。为此,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流动科技馆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