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性科技期刊科技热点专题策划出版的意义和方法,使学术期刊的价值更大化。【方法】 结合《科技导报》办刊实践,对比分析《科技导报》2014—2015年专题出版情况,讨论综合性科技期刊“新闻热点导入,科学深度解读”专题出版模式。【结果】 通过出版热点新闻专题,综合性科技期刊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读者,提高了期刊的关注度。选取的前沿或热点选题,既传播了科学,也提升了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结论】 从新闻热点导入的策划专题,打破科技期刊千刊一面、一成不变的发展态势,是综合性科技期刊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学科交叉创新背景下,综合类科技期刊发展的策略。【方法】 阐述了近年来《科技导报》采取的一些办刊措施: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加强其在促进科技创新、学科交叉中的作用;合理布局栏目,形成期刊特色;专题策划聚焦科技热点,增加期刊内容的集中度;利用主办单位优势资源,汇聚优质学术资源,加大期刊推广宣传。【结果】 这些措施提高了综合类期刊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结论】 《科技导报》的办刊思路和做法为新形势下的综合类期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结合《科技导报》策划组稿实践,探讨了科技期刊全方位多层次策划组稿的策略,阐述了科技期刊开展有效策划组稿工作的要点。《科技导报》办刊实践中,主要瞄准重大科技项目、重要科研单位和权威科学家常抓不懈集中组稿;聚焦公众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社会热点事件和公众话题强力组稿;依托科协系统资源优势精心策划、主动出击组稿;培育科技期刊学术品牌、切实拓宽组稿渠道;挖掘科技期刊自身潜力、有效提高组稿效率。通过大力开展组稿工作,有效保障了《科技导报》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质量特刊对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内容质量与影响力的作用,探寻通过组织特刊提升期刊质量与知名度的内在机制与规律。【方法】 基于《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5年来特刊组织的实践,分析特刊在提升学术质量和期刊传播能力等方面的贡献,以及特刊组稿的方式、经验与启示。【结果】 期刊组织高质量特刊不仅能够吸引高质量稿件,增强期刊国际影响力,还能挖掘和发现期刊所需人才,向世界展示中国学者的学术水平,“讲好中国故事”,为期刊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结论】 英文科技期刊应抓住发展机遇,着力组织高质量特刊,逐步提升内容质量与影响力,打造中国科技期刊品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高质量的综述性论文对综合类科技期刊发展的作用和组稿策略。【方法】 以《科技导报》综述性论文组稿实践为例,阐述了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综述性论文的重要性,加强综述性论文的策划组稿工作,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前期调研、确定好选题,利用编委和主办单位优势资源确定约稿对象名单,制定约稿方案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提高组稿能力,多角度多措施地吸引优质综述性论文。【结果】 综述性论文的有效组稿为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提升了期刊影响力。【结论】 《科技导报》的组稿实践为综合类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选题策划方法与组稿途径,为提高煤炭类期刊质量与影响力提供方法借鉴。【方法】以《煤炭科学技术》为例,介绍了其在围绕国家重大方针决策、行业重大科技成果、行业热点难点问题、行业重大科技事件以及品牌学术会议方面开展选题策划的方法,以及与项目课题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煤矿企业、行业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主办方、学术带头人等合作进行集中组约稿的经验体会与实施成果。【结果】通过持续开设有特色的专题(专栏、专刊)后,期刊发行量、总被引频次、网络下载率、影响因子等期刊评价指标逐年稳步提升。【结论】策划有吸引力的选题,并辅以高效的组稿途径是获得优质稿源、壮大“三高”作者队伍、吸引读者关注、扩大期刊发行量的有效举措,对引导学术研究、指导现场实践、提高期刊评价指标及提升期刊影响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出版形成的融媒体矩阵在扩大科技期刊传播范围方面的具体举措,以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方法】 以《遥感学报》“中国遥感20年”纪念特刊的宣传为例,通过融媒体手段创新出版和传播模式,总结实践经验,跟踪分析后期的宣传效果。【结果】 通过融媒体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传播模式,扩大了阅读群体的辐射范围及传播效应,增强期刊在业内的影响力。【结论】 融媒体技术是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大数据优化科技期刊出版流程,助力科技期刊发展。【方法】 结合《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的出版实践,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流程存在的不适应性,提出可以在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审稿专家选择和编辑校对4个环节引入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和工具,改进现有工作流程。【结果】 利用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字出版服务商提供的大数据服务,能够及时发现学科热点,精准组稿,精确选择审稿专家,提高编校工作效率。【结论】 科技期刊应当在出版流程中引入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和工具,以提高科技期刊出版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尝试优化专辑组织流程、改进运作细节,以期探索出一条出版高质量学术专辑的有效途径。 【方法】 以《有机化学》依托“中国化学会第17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出版“金属有机化学专辑”为例,探讨专辑出版在选题策划、实施准备、编辑出版、宣传推广等阶段的实施策略,分析专辑的出版质量,总结该方法的优点、特点和局限性。 【结果】 该专辑出版的文章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可复制的,对科技期刊有借鉴价值。 【结论】 在组织得当、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利用专业学术会议也可以出版高质量专辑,进而提升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科研信息化引领科技期刊实现“互联网+科技出版”机理的分析与理解,为科技期刊实现“互联网+科技出版”提供理论依据与路径。【方法】 具体描述了科研信息化的三个基本要素“计算、数据、协同”对“互联网+科技出版”的引领作用,进而深度解析“互联网+科技出版”的形成机理与具体内涵。【结果】在科研信息化的引领作用下,“科研、社交、出版”之间跨界融合的创新机制正在形成,学术期刊成为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结论】 “互联网+科技出版”的核心理念应该是要不断构建与完善集研究、出版、社交等于一体的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以适应与推动科研信息化的需求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一种优化和创新选题的方法——联动效应,以期达到扩展稿源和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目的。【方法】 通过对期刊界联动效应的概念及案例的介绍,分析联动效应在医药卫生期刊选题中发挥作用的具体路径。【结果】 在医药卫生期刊中利用联动效应优化和创新选题的路径:首先根据医疗政策,文献、会议信息,医疗卫生新闻事件,编委的学术前景观,情报学、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选择联动源点;其次通过阐明学科重大疑难学术问题,制定选题指南,传播和共享联动源点信息;最终实现联动效应的反馈和共振。以《中华肾脏病杂志》的“慢性肾脏病”选题为实例,研究表明联动效应可在选题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在医药卫生期刊中利用联动效应优化和创新选题,可扩展稿源,形成正反馈的良好生态局面,推进期刊与学科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独特且有效的方法以提高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并吸引更多的优质来稿。【方法】 着眼于提升品牌影响力,分析发现举办系列学术活动是中国科技期刊较少采用的方法,《科技导报》通过举办系列学术活动,并在实践中分析、总结其特点与效果,寻找对提升品牌影响力效果较佳的系列活动。【结果】 目前探索形成《科技导报》学术沙龙、科学百家讲坛以及科技期刊编辑学术沙龙3个与科技界、科技期刊界高度相关且具有独特优势的品牌活动,有效提升了《科技导报》品牌影响力。【结论】 品牌活动是塑造科技期刊品牌形象、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吸引优质来稿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科技期刊在组稿方面的应对策略。【方法】 以《遗传》前沿聚焦栏目发表的一篇文章为例,介绍其选题组稿过程,对比分析其与学术微信公众号“BioArt”在同一选题报道内容的差异。【结果】 “BioArt”报道时效远超《遗传》,但《遗传》发表的文章在内容组织和信息含量等方面则更为全面和详实,展现出较好的学术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具有更高的学术参考价值。【结论】 传统科技期刊在组稿策略上可避开与新媒体在报道时效上的比拼,将重点放至内容的“纵深”发展导向上,组约更有学术高度和内容深度的文章,以打造期刊品牌特色,吸引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研中文科技期刊专题出版存在的问题,以切实发挥专题出版价值,为中文科技期刊提升出版能力提供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回访《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专题出版情况,调研专题出版作者对出版流程和出版后推广情况的满意度,征集专题出版建议,总结专题出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结果】《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组织出版的5期专题的选题涉及药学热点领域,作者单位覆盖面较广。调研中发现非公开约稿和组稿专家包办约稿方式存在约稿信息不规范、对期刊不了解和编辑部沟通不及时;部分稿件同行评议质量不高,时效较长;专题的推广渠道不够多元化,编辑部与作者合作推广尚未普及;编辑部配套相关服务能力有待增强,专题出版的持续性不足等问题。【结论】专题出版应从组合多种约稿方式、规范约稿信息,加强与作者和学术共同体的合作推广,跟进专题配套服务、转变服务理念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出版能力建设,助力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  相似文献   

15.
网络大数据在优化科技期刊选题策划中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中国知网大数据优化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以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方法】 以《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选题策划为例,介绍该期选题背景、如何利用资源总库文献检索系统中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判断研究热点、利用中国知网的学术趋势搜索模块验证选题策划以及检索功能确定撰稿专家等过程,并分享经验体会。【结果】急性胰腺炎选题刊出后受到了读者及作者的广泛欢迎,大份发行增加了3000册,出售单行本3000份,同时中国知网显示下载量和被引频次增加显著。【结论】《中国知网》大数据对科技期刊编辑了解学科热点、了解学科发展态势和发展方向提供了辅助信息,并为选取合适的约稿专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中国药理学报》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的实践经验为例,对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的意义、方法与努力方向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了从2007年至2011年《中国药理学报》推荐的66篇科技新闻,总结《中国药理学报》推荐科技新闻的实践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结果】此项工作对于科技期刊科普大众、服务作者、扩大期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新闻的选题必须科学价值与新闻价值并重;发表前后做好与科学家沟通工作;新闻撰写重点突出医药特色;处理争议性议题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商业利用科技新闻要公平公正。多媒体、多渠道、多语种的新闻发布是我国科技期刊扩大国内外影响的努力方向。【结论】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是科技期刊发挥科普功能、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自身科学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科技论文出版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问题与解决措施,为加强保护科技论文中的涉密信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从科技论文出版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分析在作者选题策划、作者单位审查、编辑部审稿和涉密材料销毁4个阶段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问题,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与对策。【结果】为确保科技论文出版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作者需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作者单位需划定安全保密的等级,并且编辑部需培养兼顾专业性与保密安全意识的审稿人员。审稿人员需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妥善处理出版过程中的涉密材料。【结论】随着科技论文的全面网络化,科技论文出版面临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分析科技论文出版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可预防在科技论文出版过程中泄露敏感信息与情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学术期刊编辑在防范同行评审造假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多家国际学术出版机构的大规模集中撤稿事件,分析同行评审造假现象的特征及类型,结合中国大陆唯一一本被SCI/SSCI同时收录的学术期刊《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的工作实践,讨论期刊编辑在相关方面的角色及作用。【结果】 根据造假主体与方式不同,同行评审造假可分为E-mail造假、第三方造假、特刊造假。期刊编辑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从审稿流程、识别工具、特刊组织、增加初筛等角度防范同行评审造假。【结论】 作为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编辑应发挥主体意识,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资助机构、出版商等,在防范同行评审造假方面承担责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专刊主题的选取对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影响,为推动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0-2012年Acta Mechanica Sinica (《力学学报》英文版)出版的专刊为例,对比纪念活动选题专刊和学术会议选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和零引用率。【结果】 纪念活动选题专刊的被引频次普遍高于常规投稿文章,零引用率低于常规投稿文章,学术会议选题专刊文章则相反。【结论】充分利用期刊或学科相关的各类重大纪念活动的机遇,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学术专刊,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我国科技期刊多采用组织综述论文来提高稿源质量和期刊影响力,通过分析已发表综述论文的引用和下载数据,明确组稿目标,指导组稿实践。【方法】 通过分析《自动化学报》2012—2016年发表综述论文的引用、下载数据,比较不同获取方式、不同作者、不同机构发文的引证数据,探讨高被引和零被引综述的特征。【结果】 通过分析,从选题、约稿对象、撰写、评审、服务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综述论文的组织策略。【结论】 综述论文需要关注热点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选题,遴选由对当前选题比较熟悉的、工作在科研一线的副教授或者教授撰写的综述论文,期刊需要在征稿须知中明确综述论文的撰写要求、评审要点,“综”与“述”并重,同时将综述论文的优惠政策和服务广而告之,吸引作者和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