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已有41周年了。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经过6年多的艰苦工作,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距离最近的一次。它和“两弹一星”  相似文献   

2.
为未知鼓掌     
留心过这么一句话:未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察觉不到自己的无知。未知的才充满诱惑,人的潜。能才会超强地爆发出来。正是我们拥有那么多的未知,才使人类一步步前进,发展!  相似文献   

3.
蜻蜓的悲剧     
青青是一只刚学会飞翔的小蜻蜓,它急切地想离开妈妈的庇护独自飞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青青,”临行前,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它说,“我们蜻蜓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虽然经过了上亿年进化出高超的飞行本领,但你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地球是由长着两条腿的人类统治着的……”“行了,行了,我会当心人类的!”青青不等妈妈说完,就迫不及待展开透明的翅膀,轻盈地飞向天空。哈,自由自在的生活正向它招手呢! 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大自然是多么美好啊!青青不禁深吸一口气,更卖劲地向前方未知的世界飞去。前方是一所学校,教学楼里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12-216
王志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 2年出生于上海 ,原籍江苏吴县。 196 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在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以及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等研究中做出了贡献。提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酶又是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09,(5):113-113
机器人也许至少可以在实验室中在某种程度上取代研究人员。这是本期《科学》杂志的两篇报告所得出的结论。这两篇报告都预想机器人能与科学家共同工作,而非同时取代他们。Ross King及其同事创建了一个取名叫ADAM的机器人,它不但能够做酵母菌代谢的试验(无需或很少需要人对该实验进行干预)。而且它还能对那些实验的结果进行思考并计划下一步要做的实验。设计该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填补那些未知酵素的空白,人们需要用这些酶来进行代谢和基因组学的生物化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有关描述。文章作者证实,ADAM确实发现了那些在酵母菌代谢中具有功能的各种酶。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上"最丰富"的蛋白质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如从人类自身的角度,问题的答案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人体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其含量介于25%~35%。而对于单个细胞来说,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则是肌动蛋白,它被称为真核细胞的"管家蛋白"。但当我们不考虑单个细胞或某个物种时,可以说,世界上最丰富的蛋白质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的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下文简称光合酶)。  相似文献   

7.
电视里每天播放着各种除菌广告,似乎恨不得 水,循环利用。这个想法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可人们生活在一个无菌的环境里才够安全。这种观点 是它绝非异想天开: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已经研制出长期影响了人们对于细菌的正面关注。而事实上, 了这样一套设备。要说细菌能够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那可是一点 我们居家使用的废水中含有细菌和有机物(碳也不为过。随着人类对细菌正面认识的增加,一场 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油脂等),细菌能通过酶的作用微生物革命正在改善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全面 吃掉这些有机物,就像我们平…  相似文献   

8.
分子是构成生命体的、具有生命的最小单位。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简单地说,生物化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这正是赵宝昌教授毕生奉献的事业。赵宝昌教授于1940年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县,山东医学院生物化学研究生毕业,师从我国知名生物化学家李缵文教授,从事诊断酶学研究,1966年毕业后任教于大连医学院。1978年,赵教授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Panum研究所生物化学系进修2年,在丹麦生物化学家GerdaTyrsted教授指导下,进行肿瘤酶动力学方面的研究。1981年回国后,他任教于大连医学院(1994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先后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讲师、副教授、1990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96年,赵教授赴美国佛蒙特大学生物化学系进修学习1年,在Jen-FuChiu、GeorgeL.Long和RussellP.Tracy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赵教授一直从事有关肿瘤酶学和蛋白质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双歧杆菌对大肠癌细胞信息传递的影响”、“维拉帕米对小鼠肝癌腹水瘤细胞内钙稳态的影响”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科技论文90余篇,申请专利2项。他荣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大连市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大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目前,赵教授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大连产白眉蝮蛇毒腺中克隆出一小分子蛋白质,并对其进行蛋白质结构的修饰工作,以去除其副作用和提高其专一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此项研究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赵教授自任教以来,展开了多层次多学科的生物化学教学工作。他先后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中文班和英语班)、七年制和外籍学生班(全英语)讲授生物化学理论课程,为研究生讲授高级生物化学酶学课程。1987-2000年,赵教授任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先后主持了学校教学、科学研究、外事、图书、设备等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氮对于所有的生物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各种酶、各种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和每一种蛋白质的组份。在豆科植物根瘤处的细菌可以制造大量可用于植物生长的氮,从而在许多情况下不必再施用化肥。豆科植物的这种能力对于人类未来的食物供应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完成了三项宏大的科技工程: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全球科技界开始向另一项更艰巨、更宏大的任务——人类蛋白质组研究发起冲击!由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国家生物医药分析中心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科技界盛会——第三届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了序幕,这是亚太地区主办的第一个大型国际蛋白质组学大会。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200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在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领域享有盛名的国内外科学家欢聚一堂,以“蛋白质组学——基因组的诠释”为主题,报…  相似文献   

11.
<正>王志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在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等研究中作出贡献。E-mail:chihwang@sun5.ibp.ac.cn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做过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一直以来,她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知名作家安迪·安德鲁斯《上得天堂,下得地狱》中有句话广为流传:"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奋不顾身的爱情能坚持多久?说走就走的旅行又能走多远?人类的旅行中,除了走马观花的游览,还有一种就是探险。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几千年来,一代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04,(9):i006-i007
科学时报消息: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会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在大连召开。贺福初等7位院士出席并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4.
海底搜奇     
唐玮  李滨 《科技新时代》2005,(12):26-29
海洋的神秘不但源自人类对它未知,还在于人类的某些遗迹也沉没其中。  相似文献   

15.
分子生物学的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自然科学的发展从20世纪以来有过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在物理学领域,它不仅全面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所引起的技术革命也已经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第二次变革发生在生物学领域,是由于物理学和化学广泛而又深刻地渗入生物学的结果。这次变革以50年代中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的确定和蛋白质晶体结构的阐明为标志,确立了蛋白质和核酸是所有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开辟了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新学科──分子  相似文献   

16.
今日 《今日科苑》2006,(6):27-28
9秒766!美国人加特林创造了世界最好的男子百米成绩!这是一次伟大的突破,这是人类对“更高、更快、更强”的不懈追求。这是一次艰难的突破,这是人类对自身极限的又一次升华。人类的运动成绩永远面对着极限。人类只能在保持纪录与打破纪录、保持极限与突破极限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走下去。在这个循环过程之中,科学正在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英国牛津大学最近开发出一种仿生超级胶,其超强黏合力无与伦比,能将蛋白质分子黏在一起。这种胶可以用来“抓住”蛋白质,或者把蛋白质黏在物体表面,甚至用它来组装蛋白质和酶,黏合各种纳米结构。无论是在生物技术还是纳米技术领域,都是一件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在用3年时间拼接了数百张X光照片之后,研究人员终于得到了第一张病毒保护膜的高清晰照片。这个保护膜由500万个原子组成,图中黄色和红色的高亮部分说明了4个相同的蛋白质是如何组合到一起、构成病毒的蓝色外壳(也就是病毒壳体蛋白)的。图示的这种病毒不会感染人类,但是它的形状与那些感染人类的病毒类似,这让它成为开发未来治疗方法一个有价值的模型。“如果我们能知道病毒是如何‘包装’的,就能在基因疗法中更好地传递遗传信息,也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美国莱斯大学助理教授、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家陶恰芝说。  相似文献   

19.
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子生物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它在分子水平上阐述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阐述基因表达及调控的机理.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为与此相适应,笔者在多年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从教学改革的方案、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考核等诸多方面着手,构建了一种适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分子生物学教学体系,并在教学中获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0.
美国加州科学家克隆出一种对抗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被称为Trif。在这种蛋白质中加入发现人类细胞表面病毒或细菌的各种受体后,可帮助把这些发现转化免疫系统对付侵入者的反应。这是第一次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