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紫色土区土壤养分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四川紫色土区土壤养分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氮素主要随径流流失 ,主要土内径流和地下径流携带NO3 N所造成 ;土壤磷主要随泥沙流失 ,泥沙中的养分有明显的富集现象 ,但不同流域以及不同雨次的富集系数明显不同 ;同时泥沙N、P的富集系数与泥沙浓度有一定的关联 ,一般是泥沙浓度高 ,N富集系数低 ,P富集系数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处理对茭白田土壤中氮素变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茜  闻轶  宣岩芳  曹林奎 《科技通报》2010,26(1):109-114
为探索茭白田氮素的流失规律,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本文以测坑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在3种不同施肥处理下黄浦江上游地区茭白田水中氮素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茭白田水中的氮素分布和其它水田作物相类似。各处理茭白田坑面水中氮素形态以NH4^+-N为主;渗漏水中流失的氮素主要以NO3^--N为主,分别占总氮的化肥处理73.44%。混合肥处理67.62%和有机肥处理53.31%。由剖面水中氮素分布可知,实际生产所施用的氮肥用量远远超过茭白生长所需。通过减少化肥用量而改施有机肥可减少施肥过后由暴雨引起的氮素径流流失和整个施肥期30%的地下水渗漏流失,同时对茭白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生产中,人們都知道氮、磷、鉀三种元素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三要素”,其中又以氮素为最重要。可是,氮素在土壤中却偏偏又是最为缺乏的,以致成为限制农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土壤氮素肥力就成为农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提高土壤氮素肥力有許多途徑,如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相似文献   

4.
大棚蔬菜是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施肥方法不同 ,不仅影响肥料的利用率 ,而且还影响着生产的经济效益。1 当前肥料施用中常见的误区( 1)有机肥晒干。人粪和鸡粪已成为大棚生产蔬菜的主要基肥 ,但菜农为了施用方便经常将人粪、鸡粪在田间晾晒失水成干。这种做法会造成绳蛆繁殖 ,氮素挥发 ,损失了肥料的氮素养分。( 2 )钙镁磷在碱性土壤上作基肥。钙镁磷是弱酸性肥料 ,不溶于水 ,在弱酸条件下才能逐步转化为水溶性磷酸盐被作物根系吸收 ,而在碱性土壤上施用 ,解决不了作物幼苗对磷的迫切需要 ,造成生理缺磷。( 3)过磷酸…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河流水体纳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祖光 《资源科学》2006,28(6):141-145
海南岛有大小河流154条,纳污主要来自四大源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工业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源、面源(面排放污染源)。2002年海南岛各河流容纳主要污染物的量分别为COD量75 345t、无机氮10 946t、磷酸盐2 477t;河流(河段)纳污量最大的污染源是城镇生活污水排放,COD、无机氮、磷酸盐分别占全岛河流纳污总量的44.89%、45.04%、46.14%。海南岛河流全年监测值中出现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河段主要是COD、氮的影响,湖库则主要受COD及氮、磷影响;河口水质受氮的影响较大,城市河段主要受氮、磷的污染;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流域水质的主因。  相似文献   

6.
南方丘陵地区农业小流域最佳管理措施模拟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非点源污染严重影响流域水质,对营养盐氮磷流失的模型模拟与控制措施方案的科学制定是当前国内外研究重点.本文利用多年的降雨-径流、水质实测数据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进行了模拟校验,通过校验后的模型用于最佳管理措施的模拟评价.AGNPS模型校验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径流量、峰值流量、氮和磷与实测值吻合得相当好,Nash-Sutcliffe系数均在0.75以上,且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用校验后的模型模拟评价了2项现状管理措施(等高耕作与多水塘系统)和3项假设情景方案(降低30%施肥水平、坡地果园退耕还林及其组合).结果表明等高耕作与多水塘系统对于降低营养盐的流失效果显著,另外3项假设措施方案也有相当好的环境效果.通过农业措施方案的模拟及其环境效果对比,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与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垦区地理概况,河流汛期,水土流失的重点监督主要分水库“二防、二治”、煤矿、境内河流、国境界河国土流失、水电枢纽工程等重点监督区,供类参考。  相似文献   

8.
导弹的新克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兵 《百科知识》2003,(2):13-14
五角大楼2002年9月9日宣布,洛马公司赢得一个21.5亿美元的合同,该公司将为美国空军重构“天基红外系统-高轨道”(SBIRS-high)新型导弹预警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新计划 美国现役的导弹预警卫星是第3代“国防支援计划”(DSP-3)。它载有能工作在两种不同红外波段的红外望远镜和动能碰撞敏感器,作战范围和实战能力较高,但只能用于战略导弹的预警,对战术导弹的预警力不从心。其主要原因是该系统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本身就是为战略导  相似文献   

9.
<正>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国际中生代湖泊系统研究组发现三叠纪末-早侏罗世高纬度大陆气候变化极显著地受着主要由黄赤交角控制的轨道周期的驱动。研究组根据对我国高纬度新疆准噶尔盆地郝家沟(古纬度约60oN)早中生代河流-湖泊相含煤地层郝家沟组和八道湾组的沉积旋回性分析和与同时期低纬度盆地的沉积旋回性的对比,发现准噶尔郝家沟组上部和八道湾组下部记录了一个大约819千年的超长黄赤交角调节周期,但这一周期在低纬度大陆却缺乏记录或极端微弱;在同时期低纬度盆地,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优质粳稻主产区,稻米商品率高,水稻生产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存在单产波动大,稻瘟病和倒伏严重、结实率低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氮肥用量过高,施肥时期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因此.根据水稻需氮规律进行氮素营养调控,均衡施用各种营养元素,是水稻优质高产栽培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中的氮素既是生命元素,也是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岩溶地区土层浅薄,缺少天然的防渗和过滤层,地表污染物很容易通过落水洞等地表岩溶形态进入含水层,因此岩溶水易受污染。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化肥、农家肥的使用,化粪池以及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致使岩溶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文章以岩溶区典型地下河-官村地下河为例,分析检测不同月份地下河水中的NO3-浓度。实验结果显示,地下河水中的NO3-季节性变化明显,NO3-浓度在9月份(秋季)达到最大值3.55mg/L,最低浓度值出现在3月份(春季)1.23mg/L,极差值为2.32mg/L,秋季是春季浓度的2.88倍。  相似文献   

12.
六-(氨基苯氧)环三磷腈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六氯环三磷腈和对硝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六-(4-硝基苯氧)环三磷腈,采用卢卡斯试剂或硼氢化钠成功将六-(4-硝基苯氧)环三磷腈还原成六-(4-氨基苯氧)环三磷腈,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六-(4-氨基苯氧)环三磷腈是一种具有无机核的多氨基有机化合物,可以用其合成超支化的化合物或用作耐高温环氧树脂的固化剂。  相似文献   

13.
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氮素,其次是钾素,磷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小。增施氮、磷、钾肥均能增加每百公斤籽粒氮、磷、钾的吸收量,且配方施肥处理略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素配方施肥处理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自十八、十九世纪至今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过程。文中将这一演进过程分之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第二阶段为晚清政府时期(1860-1911);第三阶段是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第四阶段为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第五阶段是改革开放后至今(1978-)。本文分别就这五个阶段,分析了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整体经济环境,各创新主体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制度的影响,各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制度建设。最后,初步归纳了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轨迹。本文上篇主要分析了前三个阶段,即从十八、十九世纪到中华民国时期国家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3)
水体富营养化事关重要环境安全问题。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元素。当水生态环境中生物有效磷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所需时,有机磷(OP)矿化水解就成为了IP的重要来源。磷酸酶作为OP转化的重要媒介,参与有机磷的代谢,在有机物的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磷酸酶的种类及功能,以及河流、湖泊中磷酸酶的研究作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过程。文中将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变归纳为四个时期,即德川时代是日本科学技术的孕育期(1603-1867),明治时代至二战前是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构建期(1868-1945),战后至七十年度末是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重建与发展期(1945-1979),八十年代后是日本国家的创新系统的调整与完善期(1980-)。本篇主要分析德川时代、以及明治时代至二战前两个阶段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磷是生命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是植物所生存务必须要的大量元素,土壤磷素的供给和流失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土壤磷素的来源和形态。采用适宜的土壤磷素的分级研究方法,对土壤磷素盈亏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价。概括了国内外磷循环与转化的研究成果,分析磷素循环的特征。了解磷素通过作物的类型、土壤性质、磷肥种类、用量及施用方式等在土壤中的积累。磷肥的过量施用导致磷素水平的提高,也加大了其流失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应对磷素流失采取管理、立法等措施进行保护。最后对土壤磷素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当代印度建国至今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过程。文中将这一演进过程分之为两个时间段,即独立建国到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47-1991),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91-)。在这两个时间段,印度的国家创新系统皆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分别就这两个阶段,分析了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整体经济环境,各创新主体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制度的影响,各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制定建设,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制度建设。最后,初步归纳了印度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轨迹。其中,本文上篇主要分析了当代印度独立建国到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47-1991)国家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以系统生态学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岛屿核心区、河流缓冲区、城市影响区三大分系统与压力、状态、响应三大因子的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衡阳市东洲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度较低,不同分系统的生态安全差异特征明显:岛屿核心区生态安全度最低,其生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区域内大部分指标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子;河流缓冲区与城市影响区生态安全度较高,但区域内的一些因素对城市河流岛屿的游憩生态安全具有负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20.
1961-2011年中国农田磷收支及磷使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飞  刘俊国  张丹 《资源科学》2016,38(9):1681-1691
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磷肥使用效率以及减少环境面源污染一直是中国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物质流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动态模型,科学评估了1961-2011年中国农田系统磷收支;探讨了中国农田磷投入与农作物产量、磷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农作物农田磷收支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961-2011年,中国农田磷投入量增加了7.93倍,磷输出量增加了2.89倍,磷循环利用量增加了2.65倍;磷投入的构成由以人畜粪便为主(76.45%),转变为以磷肥为主(70.54%);中国农田系统磷使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由20世纪60年代的0.6左右下降到现在的0.3左右;农作物产量呈正相关,而磷使用效率与农田磷投入呈负相关。总的来看,中国农田系统磷收支经历先损失后积累的过程,1971年为转折点,到2011年时,中国农田土壤累积磷积累量达到71.18 Mt P。本文的研究为合理确定农田磷投入量,提高农田磷使用效率,减缓农田土壤磷积累,减轻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