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演化阶段的判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绿色食品产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及其特征,运用生长曲线(逻辑斯蒂曲线和龚伯兹曲线)拟合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演化过程,对其整体演化轨迹进行测定并进行阶段划分。得出的基本结论和启示是:①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从2006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成长期,产业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②绿色食品产业经过成长期的适度规模扩张后必须积极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向成熟期过渡,政府产业政策的重点不是做"大"而是做"强",通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技术含量与创新能力,实现产业效率提升和产业竞争力增强。研究结论对于揭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演化的内在规律,为政府制定符合生命周期阶段特征的产业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娜 《科技管理研究》2014,(10):159-165
通过引入logistic曲线方程,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孕育期、成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4个阶段,并分析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logistic实证模型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步迈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过程的模型及其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易逝性高科技产品(PHTP)的更新已经成为高科技产品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PHTP的更新过程模型,以及更新过程的管理问题,对于PHTP的更新置于产品创新到进入市场更新的整体背景下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易逝性高科技产品的更新过程的管理阶段及其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S曲线模型分析了美国主要领域的技术发展轨迹及生命周期。研究结果表明:1963-2008年美国各领域技术发展轨迹S曲线拟合效果较好,且各技术领域第二阶段专利产出较多,发展更加持久;现今美国多数技术领域现处于成熟期,仅有通信设备一个技术领域处于成长期,且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美国今后国家创新能力发展的主导技术领域;制药和药品领域仍然处于新技术变革的酝酿期,可能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周期。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由初始规模向临界规模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产业寿命周期理论,产业的发展都要经历成长阶段、成熟阶段、饱和阶段和衰退阶段.笔者在对若干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案例进行实际调研和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是属于技术创新的产业,其发展要有一个从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积累的过程,因此在成长期前要有一个较长的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和衰退期五个发展阶段.对应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应达到不同的规模.  相似文献   

6.
RFID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乔强 《现代情报》2005,25(4):150-151,154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取代条形码的高科技产品——射频识别(RFID),并讨论了RFID的原理、组成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前些年,可能还不需要去思考和创意产业相关的政策,因为那时候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只不过是未成气候的散兵游勇——甚至说,那时还很难说是文化产业。而自从中国开始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之后,政策就成为这个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了。  相似文献   

8.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燕 《预测》2004,23(4):61-64
针对企业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战略要求和特点,本文在已有研究结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业期、成长期、稳定运行期和收缩期企业财务状况在所给出的指标体系下的优劣模式。一个具体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通过对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财务指标优劣模式的识别来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科技产品的预售众筹模式展开研究,在对高技术企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分析基础上,论证预售众筹模式的有效性;通过构建理论和数学模型来描述高科技产品的预售众筹机理,并对最优预售规模进行测算;基于对预售众筹成功案例的解读,为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预售众筹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杨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4):114-116
物流产业应是一个大中小型企业竞争共存的产业,其集中度不需要很高,我国物流产业所处的阶段也给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在不强调规模变化的情况下,中小型物流企业通过自身不断完善,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王云  朱宇恩  张军营  王冰 《资源科学》2015,37(10):1881-1889
客观判断煤炭产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对于中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运用产业周期相关理论,将龚柏兹曲线定量分析法与计算判断法、经验对比法两种判别法相结合,构建煤炭产业生命周期模型并进行实证应用,通过煤炭资源与产业规模维度、煤炭产业结构和组织维度、煤炭产业技术结构和效率维度、政府角色维度综合判定中国煤炭产业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形成期向成长期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煤炭产业正在进入一个重大调整期和转型期,随着能源生产与利用由“变革”到“革命”的转变,煤炭全方位综合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突破、推广和应用以及煤炭管理方式创新,未来中国煤炭产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2.
对黄陵花岗岩基英云闪长岩的黑云母、角闪石单矿物进行阶段加热法40Ar-39Ar定年,获得黑云母和角闪石坪年龄分剐为837.3±4.2~838.7±4.0Ma和844.0±4.2Ma,属于晋宁运动晚期事件.结合黄陵花岗岩基已有的年龄资料作出英云闪长岩的冷却曲线,显示英云闪长岩经历了850Ma~800Ma的一个岩浆活动时期,并在840Ma~830Ma之间存在一个快速冷却的过程,指示当时处于一种伸展的构造背景下,这一事件可能与位于华南的约825Ma的地幔柱上隆导致的Rodinia超级大陆的裂解事件相互响应,之后岩体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到≈800Ma该期岩浆活动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3.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中国第一代有规模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的崛起,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而现在,高科技产业时代的特质——科技主导,正渐渐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拓展,这就是——消费导向,  相似文献   

14.
<正>几年前大批影碟机生产企业在高额专利费的重压之下停产,如今还处于幼稚期的电动车产业又将面临类似的遭遇。电动车产业一个关键的专利瓶颈是磷酸铁锂包覆碳技术。作为电动车核心零部件的锂电池,约占其生产成  相似文献   

15.
《科协论坛》2006,21(2):36-37
产业集聚是一种地域概念,意味着同类企业和关联企业在某一区域相对集中:产业集聚是一个拥有新的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由于同类企业和关联企业的集中,企业间的竞争性和协调性加强,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世界性经济现象,是增强区域经济持续竞争力、形成增长极、带动个地区经济发胜的强劲摊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状着手,围绕产业成长轨迹分析资源化产业各阶段特征,应用龚柏兹曲线初步识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成长阶段,利用计算判断法验证发现部分年份数据与结论相悖,通过PEST模型进一步揭示外部宏观环境对产业发展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正处于加速成长阶段,应尽快制定专项法律法规,使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政府监督与社会资本共同发力,树立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加强源头管理和健全资源化全产业链标准规范,确保源头分类的同时保证末端治理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当新旧世纪交替的时候,世界发达国家对管理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境界——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日本经济的崛起,主要是日本企业管理水平高。集中表现在日本企业的家族主义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的团队精神。中国管理文化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美国企业文化理论1984年传到中国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世界发明》2010,(9):1-1
“社会企业”是继创意产业之后,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快速兴起的一个新潮流。在这一潮流下,一种新的企业家群体正在涌现——社会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共生理论视角下产业集群式转移演进过程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集群式转移——一种“企业的抱团迁徙”已经成为产业转移主导模式.企业之所以抱团迁徙,是由于在现代经济集群化发展背景下,企业在集群中形成了强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极其相似,产业集群式转移类似于生物群落的共生迁徙.本文引入共生理论,分析了产业集群式转移与生物群落共生迁徙的相似性,构建出产业集群式转移一般演进过程DLSN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式转移演进过程的阶段特征与条件,并通过案例作进一步验证,从而揭示产业集群式转移的基本规律,为制定产业转移引导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首先运用龚伯兹曲线函数判定我国船舶工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快速发展阶段,并结合我国船舶工业的实际指出此阶段船舶工业面临的问题和风险;然后建立我国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最后讨论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船舶工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