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也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使用较为广泛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三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进行实地调研,其目的在于以中职体育教学课现代教育技术前提下,从运用效果角度分析比较,进而提高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作用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快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微课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许多小学老师们也争相加入了微课使用的行列。笔者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加入微课的应用,能够帮助老师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微时代已经来临,微博、微电影、微信纷涌呈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小学学科教育中的前沿,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对其它学科进行整合,而且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网络媒体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12)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技术。微课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形式,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微课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只是呈现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在航天航空概论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着将微课运用其中,通过微课来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跟随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在我国小学教学中,也已经在大量的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目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校也有在大量的运用微课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微课教学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在教学中的出现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新型的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就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和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尤其是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巨变,引起了初中教学课堂的改变。这就不得不需要我们跟着信息的发展对教学方法做一些调整和改变,需要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也应该知道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  相似文献   

7.
"翻转课堂"通过学生课前微视频、导学案等资源的自主学习,课中学习任务单、案例教学等协作方式完成知识内化,因此,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已经在高等院校的课堂中掀起了浪潮。然而,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体现的任教学科的专业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艺术素养、创新能力素养、团队合作素养等共同决定着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微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进步下的产物,已经被应用在各行各业。我国教育事业也已经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微课作为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方式,在当今教育界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和肯定。它通过教学视频来辅助英语教学,特点是短小而精练,极大地满足了差异化教学,满足了学生对教学的不同需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微课教学标志着教育界新时代的到来,本文就微课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素材。本文从信息技术课堂使用微课的操作方法、优势与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促进了信息技术课堂微"翻转"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素材。本文从信息技术课堂使用微课的操作方法、优势与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促进了信息技术课堂微"翻转"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3)
在全国教改的大背景下,我国中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也在积极地做出教学改革。而在我国中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积极做出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微课作为一种具有高超教学理念和先进教学意义的教学模式映入了中职夜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师的眼中。通过微课开展平面设计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专业思考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更加能够提高我国中职平面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以下,本文以核心素养下中职平面设计课堂的微课教学为题,从核心素养下中职平面设计微课教学的好处、核心素养下中职平面设计微课教学的问题、提高核心素养下中职平面设计微课应用效率的的解决策略三方面展开论述,深度研究核心素养下中职平面设计课堂的微课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的基本工作设备,也是普通大众家庭娱乐和学习的工具。在我国基础教育教育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根据2016年两会对创新能力的的解读,初中计算机教学也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下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教材教学材料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能力需求的匹配度比较低,教学意识比较薄弱,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然后细致讨论了计算机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即教师身体力行创新性地教学,任务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将微课应用于计算机课堂,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教学。旨在为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学模式也随之不断的发生变革和创新。教学模式由最初的私塾式教学逐渐的过渡为课堂教育,随后逐渐向互联网教学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来在实际教学中互联网的应用较为普遍,其中微课教学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应用尤为明显。分层次教学的本质是根据学生们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在主张个体化教学的时代下微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24)
微课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在远程视频讲解中的重要发展趋势,文章根据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微课的适当使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主要按照信息技术课堂的性质特点,以及针对信息技术在不同科目的类型题目上对微课讲解的要求和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微课的充分使用,为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微课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今网络通信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类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微课的引入可以解决信息技术类学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介绍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更好的使用微课,并阐述了微课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标课程思想指导下,并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地理学科有许多知识点需要通过形象的演示来讲解清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应运而生了,它可以大大方便我们的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省时高效、生动形象。在日常教学中,地理学科教师应该探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初中地理教学,找到技术运用和学科知识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7.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传播的速度愈来愈快,与之相匹配的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各类传播信息的平台不断涌现,如:微博、微信、贴吧等。跟随第三次革命的脚步,教育业为提高教学效果,平衡各地区的教学资源,推出"微课"技术。微课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果。因此在各个学科中,微课得到广泛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有利于知识间的互相交流,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大大便利了学生的学习,对教学也起到了补充作用。因此,笔者通过对小学语文微课模式的研究,从微课模式的优势,微课模式的应用和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互联网的普及,各行各业都在原有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发生了大面积的变革,教育领域也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具的使用上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微课就是信息技术普及下的教学新产物。与以往的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我们说微课是个新兴事物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微课产生的时日虽短,但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展却十分迅速,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教学反馈也还不错。本文从微课的形式特点、内容选择、微课的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吴永永 《科教文汇》2021,(12):162-163
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高中历史教学与微课资源相结合,已经成为历史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简单分析了将微课资源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积极意义,结合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微课资源的有效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微"元素已经全面融入到我国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微课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本文旨在研究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优点,探讨初中地理微课制作及教学策略,为初中地理在微课教学方面提供可行性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