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孟兰 《科教文汇》2021,(11):18-19
在高校资助体系中,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二者相辅相成。精准资助是资助育人的基础保障,资助育人是精准资助的深入发展。针对当前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在“三观”“三力”等方面的育人问题,文章以高校辅导员为出发点,提出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一是提升专业素质,大力建设资助工作队伍;二是创新帮扶理念,积极探索长效宣传模式;三是深入社区生活,高度重视心理发展动态;四是开拓实践平台,精心打造特色服务品牌;五是统筹各方合力,着力构建多元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2.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它解决了育人主体,怎样育人,育人对象的问题,在它的指导精神的引领下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政治责任。将"三全育人"模式融入到高校资助工作对于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在指出现行高校资助育人困境的基础上,分析大数据助力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可行性以及策略,以期实现大数据与高校资助工作深度融合,促进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化、人性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正处在发展转型期,现正由初始的保障型资助体系向发展型资助体系转变。通过利用系统比对、大数据分析、走访调查、同学评议等渠道,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改进认定过程和认定内容存在的缺陷,是高校完善精准认定困难生等级指标体系、夯实开展精准资助的基础。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精准资助体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十大育人体系中的资助育人要求,实现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校资助这一工作过程中建立全员育人机制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三全育人"原则高度契合。开展资助工作以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业问题、就业问题为主要目标,势必让高校资助工作具有育人功能。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实现"全员育人"需要各部门各类教职工明确职责、找准渠道、讲究方法,构建科学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积极探索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尤其是精准扶贫育人的新模式、新举措。坚持做到以经济资助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人文关怀为重点、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维精准扶贫育人模式,深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内涵,确保高校在资助工作中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运用大数据思维,把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精准地落实到切实需要的学生身上,实现"精"与"准"的育人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当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学生各方面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对资助对象进行精准定位和管理,合理匹配资助项目与学生需求,寻求资助过程的动态管理与资助效果的精准评估,建立以个性化需求为基础的靶向式精准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入手,结合资助育人的实际工作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力争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把"育人"观念深入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资助育人工作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形成资助为辅、育人为主的资助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精准脱贫的大背景,立足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实意义,剖析资助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将从资格、资金、资源、资料等角度对资助的"资"作理论性阐述,进而从以助促俭、以助扶志、以助炼人、以助育人等角度对资助的"助"作对策性研究。目的在于强化资助体系的构建,推进资助育人举措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2019年以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学生人数也在逐步增加。做好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愈发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发展型资助将是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亟待通过更新育人理念、创新育人载体、提升育人实效,探索适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发展型资助育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全国高校逐步铺开,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我党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战斗堡垒,其建设目标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目标高度统一。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团结广大师生群众,把好“育人方向”、建好“育人队伍”、用好“育人平台”,发挥党建育人的重要作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帮困育人的主体和实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帮困育人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中心环节。如何在高校帮困助学工作中实现育人的目的,是当前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笔者认为高校帮困育人的主体应当包括高校、政府和社会:帮困育人的实现机制相应地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支持机制、国家政策引导机制和社会资助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注入。贫困生作为反哺农村的生力军,如何吸引这一群体反哺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在高校中,贫困生反哺意识普遍较弱,高校资助体系中的反哺教育也略显缺失,激励机制仍不够完善。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贫困生反哺意识薄弱表现和资助激励体系现状以及贫困生返乡动因的基础上,以激励理论为导向,结合高校资助工作实际,提出高校反哺激励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蓝辛娇 《科教文汇》2012,(22):195-196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高校贫困生职业生涯概念模糊、综合素质低、就业成本负担大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提高贫困毕业生综合素质,加强对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为贫困毕业生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完善资助体系,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精准化资助投入资金不断增加,受资助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就有许多问题涌现,如高校贫困生评定困难、贫困资助工作质量参差不齐、贫困生出现心理困境,等等。为了更精准化地资助,我们提出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贫困生群体,建立信息化动态贫困生数据库,构建网络心理咨询、思想教育平台等方法,真正做到精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的一大创举,是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尝试。一方面,它顺应了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因材施教地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推进了高校教学的深化变革,有利于促进高校创新和健康发展。该文基于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基本内涵,结合通识教育的研究背景,试图深入剖析与探究大类招生这一新型模式对于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性,并针对其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杨智慧  许娟 《科教文汇》2012,(7):176-176,193
贫困生资助工作对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结合实际情况,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现阶段,为合理构建智慧教学模式、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日语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二者的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智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针对日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学习效果。而且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日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也符合高校培养国际化日语人才的目标,有利于推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