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湘泓 《百科知识》2008,(7):22-25
动物不仅起源于水中,而且能在水中生活的种类和数量也都很多。不仅绝大多数水生动物有很强的游泳能力,即使是陆生动物,绝大多数种类都能在水里游泳,包括爬行动物中的龟、蜥蜴、蛇和鳄类,鸟类中的翠鸟、河乌等,哺乳动物中的鸭嘴兽、针鼹、穿山甲、贫齿类、鼠类、灵长类、食肉类、长鼻类、有蹄类等等。  相似文献   

2.
李为 《内江科技》2000,(6):42-42
一、龟:①雌龟个体较大,躯干部短而厚,同龄雄龟个体较小,躯干部薄而长。②雌龟甲壳呈现黄褐色,雄龟甲壳呈深黑色。③雌龟尾部短而粗,尾的基部较细长,底板的末端较平直,直内凹圆而浅。雄龟尾  相似文献   

3.
李牧 《内江科技》2002,(5):38-38
学会和掌握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的雌雄,对发展特种水产生产十分重要。方法如下: 1、龟:①雌龟个体较大,躯干部短长而厚,同龄雄龟个体较小,躯干部薄而长。②雌龟甲壳呈现黄褐色,雄龟甲壳呈深黑色。③雌龟尾部短而粗,尾的基部较细长,底板的末端较平直,直内凹圆而浅。雄龟尾部细长,尾的基部较粗而突出,底板末端尖而翘起,其内凹长深。④雌龟无臭味,雄龟有特殊的臭味。  相似文献   

4.
鳄龟原产北美洲和中美洲,以其体壮多肉而闻名于世,故又叫肉龟,是龟类中的珍稀极品,具有出肉率高、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其出肉率居龟类之首,高达85%~89%,是一般龟的2倍。鳄龟年平均增重550~1100克,是一般龟的数倍。现将鳄龟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活习性鳄龟在3~45℃水温中均能生活,  相似文献   

5.
李文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林学家、生态学家。他长期从事森林生态、自然保护、生态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他率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量的制图上,开拓了中国森林生物生产力的研究,提出了青藏高原森林地理分布基本规律,开辟了红壤丘陵地区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系统总结了农林复合经营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中国农林复合经营应用模式,推动了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补偿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I0001-I0002
<正>[导读]文昌长寿园龟类养殖基地终于成功繁殖该国际濒危物种。(神秘的地球报道)海南省林业厅表示,2012年获相关部门批准后,文昌长寿园龟类养殖基地对从非洲引进的苏卡达陆龟进行饲养繁殖;近日,文昌长寿园龟类养殖基地终于成功繁殖该国际濒危物种。据了解,苏卡达陆龟是仅次于加拉帕戈斯象龟和亚  相似文献   

7.
采用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以陕西省柞水和镇安两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的614份有效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心理因素和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心理因素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367、0.184和0.305;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愿和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182和0.142,通过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079;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432,同时也可以看到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激励效应还较小,有待进一步挖掘。文章建议从影响居民心理因素并发挥生态补偿政策作用方面增强当地居民生态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8.
鳄龟又叫小鳄鱼龟、肉龟,原产于美洲,是世界上龟类中出肉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龟,具有食用、观赏、药用价值。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龙头阁动物养殖场“养龟大王”蒋张林率先试养成功并已大量繁殖,使其成为中国龟家族中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9.
《科技新时代》2007,(3):71-71
他是著名的海底探险家、电影制片人.也是不知疲倦的海洋生态保护斗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1986—2014年的127篇天然林保护工程文献为研究对象,以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为分析手段,尝试从定性判断到定量分析、从图表统计到信息可视化,对国际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发展脉络、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进行深入挖掘,是对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域文献研究的新尝试。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研究基础相对集中,可分为四大聚类,分别是中国天然林保护实践、生态工程经验总结和未来工作重点、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从聚类研究脉络看,中国天然林保护实践在国际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领域最为突出,其次是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工程经验总结这类研究近期基本处于沉寂状态;美国、中国、加拿大是国际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域研究的主要国家,其中美国的研究实力最强,其次是中国;国际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热点随着时间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近期研究热点指向高频关键词"气候变化"、"碳汇"、"遥感"和"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1.
辽宁海岸带重点生态空间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传胜  朱珊珊  党丽娟 《资源科学》2014,36(8):1739-1747
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优越,环境容量较大,现已成为全球经济、人口的集聚之地。海岸带同时具备交通运输、旅游休闲、生物物种栖息地等功能,其资源环境的开发逐渐加剧了对生态空间的破坏。本文在建立海岸带生态空间类型划分的方法和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辽宁省30m格网的DEM、沿海各县市区土地资源大调查的生态类用地、《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等数据,对辽宁省海岸带陆域、海域生态空间进行生态重要性和环境胁迫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海岸带重点生态空间的类型划分。研究结果显示,辽宁海岸带被划分为4类重点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河流湿地保护与环境治理、海岛海岸保护与侵蚀防治。研究成果为规范沿海各类开发活动、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以及编制沿海各地区相关规划和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开展在不同尺度下对生态空间的划分和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实施对中国土地管理影响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锐  吴宇哲 《资源科学》2010,32(4):731-736
采用文献检索与综合分析法,研究新土地利用分类实施对未来土地管理可能产生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新分类塑造下土地管理效果的建议.研究发现,新土地利用分类取消可调整地类有利于避免占优补劣,而水田类的统一设置又为占补平衡中规避质量管理目标提供了可能;设立空闲地类有利于监督制止批而未建的发生,而仅以城镇和农村来划分居住用地则不仅忽略了城乡结合部内住宅性质界定也绕开了混合用地,可能对用途界定产生不利影响;取消未利用地类,可能会有利于遏制盲目的土地开发,而依旧不设立生态用地则可能不利于生态保护的开展.为规避不利影响,土地管理可以从各地因地制宜地续分新分类、完善土地质量评价制度和建立土地开发项目的生态听证制度等三方面加以完善,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湖南省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是国土规划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以湖南省作为案例研究区,通过赋予生态位理论在功能方面的新内涵,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功能评价模型,将国土空间功能划分为农产品生产、产业发展、人居服务、旅游休闲、矿产资源供给和生态服务6类,并建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势功能选取、空间-属性双重聚类以及专家定性调整3步生成综合功能分区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能体现区域的多功能特征,能与省内现行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相关区划进行衔接,证明了该文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本研究不仅能为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也可为省级国土空间综合发展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物介绍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3):F0004-F0004
李文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林学家,生态学家,长期从事森林生态、自然保护、生态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他率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量的制图上,开拓了我国森林生物生产力的研究;提出了青藏高原森林地理分布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30年前,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中的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让他进入了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水行业。儿时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夜晚的繁星满天、潺潺溪流.深印脑海.冥冥之中.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人民的用水安全.成为他矢志不移的职业。他就是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获奖者——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郑兴灿。在30年水业科技的跋涉中,他如绵延的流水一般浸润着科技的园林.也在这片园林中收获了无数科研果实。  相似文献   

16.
广义的生态补偿,包括污染环境的补偿和生态功能的补偿,即包括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对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以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狭义的生态补偿是指生态功能的补偿,即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让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本文从我国生态工作的不足之处着手,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内涵,概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现状,就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各个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时应考虑的关键生态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就划定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中国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的关键问题及对应的初步建议,为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全面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内涵,概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现状,就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各个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时应考虑的关键生态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就划定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中国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的关键问题及对应的初步建议,为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全面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面临诸多的生态问题,人们开始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索,特别是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有关动物保护的伦理思想也日益成为人们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球第三极的核心,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全球生态地位极为重要。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提出用近5个"五年规划"期的时间,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保护类、建设类和支撑保障类三大类10项工程,基本建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截至2015年,一期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根据中科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合作座谈会精神,在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完成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成效评估。结果表明,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阶段目标;高寒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0.15%;生态系统服务稳中略增,增幅3%—5%。但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筑牢屏障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