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袁曦临  戴琦  宋歌 《科研管理》2006,40(11):12-21
旨在揭示双一流大学学科战略规划对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影响。选择从群体行为视角,探讨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规划的隐性逻辑及其存在风险。研究表明,标杆管理是中国大学学科规划的基本思路,大学排名及其指标体系成为锁定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由此带来学科建设的马太效应和内卷化风险,而学科的多样性与均衡发展,才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新建本科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后发优势,汲取"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成败经验,迅速提升服务水平。基于"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经验,新建本科院校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学科服务内涵,在学科化服务内容方面要做到特色鲜明,在学科导航建设方面要避开前车覆辙,学科服务人员构成则须因地制宜,在服务模式方面以嵌入式作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发布"双一流"大学建设重要战略决策,主要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本文从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视角探讨高校内部治理改革与"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系,分析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机制的优化和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为新征程上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推进保证,指明了前进方向。 “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的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中走在前列。文章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例,试图探讨在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总体方案的实施,提出了建设"知识服务型"图书馆,助力"双一流"高校的建设。以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学科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两方面探究了图书馆知识服务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6.
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当前高等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高校图书馆必须理清思路、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功能,提出了通过加强文献资源、信息服务、馆员素养、学科服务及智库、创客空间等多方面途径,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有力支撑和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岳丹 《情报探索》2020,(1):75-81
[目的/意义]随着“双一流”建设名单、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向各学科的科研建设和学科情报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法/过程]以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为研究对象,紧密围绕“双一流”与学科评估的指标和要求开展实践研究,并通过调查该学科的科研现状、分析现有科研问题、研究学科情报服务优化策略等,为该学科量身打造深入的学科情报服务模式与方法。[结果/结论]科学而系统的学科服务策略,对该学科的科研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市17所高校为研究对象,考察校园占地面积、图书馆藏书量、生师比、研究生占比、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占具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总数比例等五个维度,通过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比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分类结果基本符合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通过分类结果分析对西安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及培育高校等三类高校进行分析为各类各个高校提升办学水平、质量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双一流工程"的实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明确一流学科内涵和标准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多个一流学科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表明,一流学科的演进特征表现为:适应性战略引领学科发展、内部资源整合促进学科内生性成长、外部资源整合助力学科突破性成长三个方面,一流学科内外部知识网络在发展中协同演进,其演化趋势从点对点到点对面,再到网对网。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在诸多因素中制度是属第一性的,制度创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一需要。而制度创新应从组建“研究型、传授型、应用型”师资队伍,完善人力资源使用机制入手;实施高级创新型人才工程要从“伯乐相马”转为制度安排,营造学科共存、教学科研共生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学科水平评估中引入基本科学指标(ESI)、自然指数(NI)等指标直接影响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效果。通过统一数据统计口径,从国家/地区、科研机构/大学、学科领域等角度比较分析ESI和NI指标的差异,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两者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导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学科组织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分析学科及学科核心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科核心能力为根本目的,分析学科组织创新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以期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仇笳熙  毛雪鸥 《科研管理》2019,40(7):285-288
加强科研国际合作是“双一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要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出发,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把握科研领域的国际前沿。将高校建成为一流的培养基地。努力培养出国际学术大师和治国英才,建设高校成为国家人才智库和科技高地。本文拟以T大学的C院系为例,回顾近年来该系开展科研国际交流取得的成效,寻找问题及不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高校科研国际合作的推进提出思考,不断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密切合作与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推动中国科研成果向世界一流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康  范跃进 《科研管理》2022,43(9):41-47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双一流”建设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领头雁”,研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加快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一流大学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突出科研产出质量和服务的综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DEA模型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理论,通过三阶段DEA模型方法测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科研效率,并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科研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是影响一流大学科研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一流大学整体科研效率存在虚高现象,剔除环境因素后样本高校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值都明显下降。(2)地区经济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政府扶持力度对各个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差异性影响,并据此将高校分为稳定型、发展型和改进型三类。(3)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分化倾向,规模收益递减现象突出,其科研效率提升的关键是缩减规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科研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5.
 ESI排名已成为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主要基于总量指标对高校学科建设提供指导。但ESI学科涵盖范围广泛,总量指标相同的高校其学科内部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学科评价存在的“唯数量”倾向可能掩盖高校学科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本文获取20所高校的高被引论文,基于多样性视角构建学科多样性和学科均衡性来衡量其在ESI学科的发展现状,并运用天际线理论深入评价三个典型学科。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在不同学科的学科多样性和学科均衡性呈现明显差异,各高校在材料科学的发展上较均衡,在化学上存在差异,在计算机科学上则差异明显。该研究方法有助于发现高校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学科评价提供新思路,为建设均衡协调的学科生态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ESI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本文从ESI的视角出发,以2007—2017年的ESI数据为基础,聚焦农业科学领域ESI排名前列的国内外大学,从ESI 顶级论文、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论文总数、论文被引总数、篇均被引用数、研究前沿等多个指标客观比较分析国内外一流大学在农业科学领域的科研绩效情况,以资为“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龙头,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从根本上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业界声誉和影响力及社会贡献度。有鉴于此,学科建设要取得关键性进展,必须立足“学科立校”的战略高度,基于自我发展定位,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学科建设范式和路径。明确学科定位,适时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学科布局,建立知识和层次结构合理而稳定的学术团队,强化学科基地的特色与创新建设,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学科建设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组织单元,在大学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构成的矩阵结构中运动和发展。学科发展来源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是学科发展的一种集约化路径,其实质是优化配置学科资源,使教学和科研统一原则在不同的学科层次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促进学科知识的增长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科建设是大学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必然途径,也是大学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优势所在。因此,创新学科发展机制,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运行规范和科研激励制度、学科评估制度是学科组织实现跨业界、跨学科、跨团队协同创新的关键,也是大学获取集群创新效应、推进学科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