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技型人才聚集中冲突动因的评判与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与特征;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中冲突的动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评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和削减科技型人才聚集主要冲突动因的措施,以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概述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和聚集效应,构建科技型人才聚集评判指标体系,同时分析城市科技创新的内涵,构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型人才聚集与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关系的九项假设,建立二者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太原市1999-2010年的数据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科技型人才聚集与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科技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科技环境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人才在一定区域聚集,形成人才集聚现象并产生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中西方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正负面影响。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环境的相关措施,旨在以良好的科技环境促进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芮雪琴  蒋媛卉  牛冲槐 《情报科学》2015,(3):141-145,151
基于对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充分考虑知识共享意愿、共享能力、共享环境、激励机制等因素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将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的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主动型与被动型两类。并建立知识共享的囚徒困境与师徒博弈模型,分析科技型人才在不同情况下的知识共享决策行为,进而得出研究结论,提出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知识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有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可以内化为科技型人才本身的因子,影响着科技型人才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积累.当他们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在科技型人才聚集区域内,有利于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可为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营造更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从科技型人才聚集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的正负影响,以便消减其负面影响,提升其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知识扩散是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科技型人才聚集和知识扩散的基础上,构建出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知识扩散的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扩散场模型,认为通过适当提高要素值可增强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的知识扩散效果,且发现该扩散效果存在着“类周期”式增长规律,为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知识的有效扩散与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若人才聚集内外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比较适宜,人才聚集就会出现加总作用。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本文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后,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和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以及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等人才聚集效应的8个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总排序,依次为:创新效应、区域效应、时间效应、规模效应、激励效应、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集体学习效应。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提供了重点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才聚集中利益冲突的削减与人才聚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若人才聚集内外环境等都比较适宜,人才聚集就会出现加总作用,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后,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知识溢出效应和创新效应等人才聚集效应的8个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才聚集过程中影响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的利益冲突动因、冲突的负效应、化解和削减利益冲突的主要方式.认为引发人才聚集过程中利益冲突的动因主要为:组织资源稀缺性冲突动因、利益自利化冲突动因、利益分配不公冲突动因等.化解和削减利益冲突的主要方式是:预防和控制、纠正和调整、公正和公平.  相似文献   

9.
人才聚集是空间聚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得到社会资本的支撑,一个完备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人才聚集效应产生的基础。在分析才聚集的区域性、网络性、动态性、群落性、共享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人才聚集,界定了社会资本的内涵。从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关系维度、结构维度分析社会资本对人才聚集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发掘、利用社会资本,推动人才聚集及聚集效应的产生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人才聚集中自我冲突的消减与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同时也会发生人才自我冲突,形成人才聚集的负效应,但若对冲突化解和消减得当,也会形成人才聚集的正效应。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与人才聚集效应后,研究了在人才聚集过程中影响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的人才自我;中突的动因,并提出了化解和消减人才自我冲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科技人才成长的过程,将其划分为积累阶段、快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并分析人才在各成长阶段的主要特征;基于逻辑增长模型构建科技人才能力发展模型,进一步分析各阶段中影响科技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学术环境、科研经历、交流活动、家庭环境、心理状态等.据此,从政府部门、高校、科技企业、人才自身4个方面提出促进产业发展、打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系统,提供优质资源、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加强校企合作,以及人才主动抓住成长机会、保持乐观心态等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影响了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持下,打破传统人才定义,将人才以虚拟角色为单位进行划分,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复合虚拟角色,最终实现虚拟人才的功能实体化,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企业人才规模,使之达到并超过实现人才聚集效应的最低规模要求,进而通过对虚拟人才的管理、激励,实现人才聚集效应,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各项科技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有所改善,素质有所提高。但通过对重庆市科技人才发展现状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重庆的科技人才存在总量相对不足、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不高且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人才分布不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以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玉香  刘军 《软科学》2009,23(8):110-114
以深圳227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其研发人才为样本,采用探索性分析方法,将研发人才环境感知分为人才政策环境感知、事业环境感知、生活环境感知三部分,并探讨研发人才环境感知对研发人才工作绩效和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研发人才政策环境越满意,研发人才工作绩效越高;研发人才对事业环境越满意,其工作绩效越高;对事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越满意,其工作嵌入越深。  相似文献   

15.
钟志东  王四海 《科教文汇》2013,(22):167-168,170
我国职业技术院校IT专业近几年来生源不断下滑,培养的学生技能普遍比较差,且缺乏针对性,不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IT专业如何设置、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和如何施教,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本文从IT岗位需求入手,探讨职业技术院校IT专业设置,以有利于培养实用型的技能人才,满足企业需求。  相似文献   

16.
沈英莉  王真 《科教文汇》2012,(19):134-134,155
该论文结合国内高校日语培养现状、分析涉日单位的用人需求,结合市场导向,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辅助教学手段等对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型国有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激励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利 《科学学研究》2007,25(A01):144-146
大型国有企业由于受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束缚,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激励方面存在不足。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成功尝试为人才激励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由此提出人才特区的构想,即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在特区内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激励和开发,从而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影响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恒  初国刚  侯建 《科研管理》2018,39(4):124-133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技术进步、高校科研发展、社会科技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探讨了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影响因素对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效果的影响,以及合作培养过程的中介作用和创新环境的调节作用。选取环渤海地区的高校和高新企业的员工及其领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环境支持度、投入度和产出正向影响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效果;产学研合作培养过程对合作培养影响因素与合作培养效果起部分中介作用;创新环境对二者的调节效应显著,即创新环境越优越,越利于提升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