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介绍了BIM技术和GIS技术,以及BIM技术与GIS技术集成在安全中的应用情况,得到了BIM和GIS技术在消防安全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古建筑保护手段主要依赖于图纸、文字以及师徒相传等,这些手段容易造成古建筑信息管理不完整、查询不方便等弊端,急需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来对古建筑信息模型进行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种BIM与三维GIS结合的新技术手段来进行古建筑信息模型管理与应用,利用BIM技术创建带有丰富属性信息的古建筑三维模型,再在三维GIS平台中展示与应用古建筑BIM模型。以太和门古建筑为例,证明了该项新技术手段在古建筑信息模型的保护工作中具备非常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测绘手段建立的建筑物模型,缺少对建筑物内部实体空间关系和语义信息的描述,难以满足微空间、细粒度场景需求。建筑信息模型(BIM)具有语义信息丰富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性。针对BIM和GIS在空间尺度和语义信息表达上的差异,分析了建筑物模型在GIS领域中的发展现状,研究BIM建筑物模型,综述分析GIS与BIM集成的方法,为两者集成应用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冯佳伟  叶翔  杨成  包胜 《科技通报》2021,37(9):41-45
近年来,建筑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BIM技术应用于机电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其独特优势.BIM模型作为机电工程信息集成中心,在机电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均可进行便利的信息输入输出及修改.同时,借助RFID、GIS等先进技术,BIM技术与传统管理相融合,针对传统机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信息化技术提升,可有效提高各个阶段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机电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在建筑工程领域一系列城市信息化模型技术运用而生,从建筑信息模型到城市信息模型,一个比BIM更宏大的技术概念——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正兴起。基于"BIM+GIS+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数字化城市发展需要运用长期积累的丰富BIM建筑建造设施模型资源。随着CIM技术的到来,将为BIM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6.
GIS表面模型具有强大的分析功能,它主要强调个体的空间属性、几何位置、空间外形以及拓扑分析,侧重关注场景三维可视化的表达与个体的数据分析。而BIM实体模型蕴含丰富的建筑几何信息与参数化的模型信息,可以对建(构)筑物个体信息进行全面的呈现~([1-3])。如何进行两种数据模型的转换,也是GIS与BIM技术结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两种模型数据的特点,从理论上研究两种模型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BIM技术与GIS技术是建筑业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实现BIM+3D GIS空间可视化集成展示在浏览器、移动端是建立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BIM建模软件种类繁多、数据存储格式各异,单个模型数据就已经非常大,而构建智慧城市需要加载海量的三维模型,这对浏览器端设备要求极高,使得BIM数据交流和共享困难。本文探索三维模型数据从BIM建模软件端到网络端的高效传递与渲染方案。其中引入glTF技术实现模型数据转换功能,引入3D Tiles技术实现海量三维模型基于图形引擎系统的集成与展示功能。最后通过案例进行验证,证明该共享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BIM和GIS在空间尺度和语义信息表达上的差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IFC标准且满足GIS应用的通用建筑物模型,分析确定IFC标准中能够映射到CityGML的15类建筑物部件应用本体,结合GIS空间实体常用空间关系,归纳映射构建建筑部件空间关系,为BIM与GIS的集成应用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建筑信息模型(BIM)被认为是全球建筑行业的变革性理念和里程碑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开始制定BIM技术实施政策。本文解释了BIM技术的战略意义,对我国BIM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BIM政府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BIM技术应用政府政策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也称为BIM技术,主要是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对建筑物的真实信息进行仿真模拟,从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工作,例如建筑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以及建筑设计等。在建筑行业中对BIM技术进行运用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突破,本文就如何在建筑施工以及建筑设计中运用BIM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程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型市政工程项目中大量应用BIM技术与三维GIS技术,依托项目而产生的BIM与3DGIS数据大量累积。为了有效挖掘数据价值,促进BIM与GIS有机结合,达到服务于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需要,高效且可落地的数据集成技术成为关键一环。基于CityMaker平台,阐述了集成多专业、多种类、多格式的多源BIM与3DGIS数据的技术路线,为工程项目中三维数据的整合及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BIM5D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分析BIM5D技术特点,结合BIM5D技术应用流程,分析了BIM5D技术在工程进度、成本工程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BIM5D平台可以有效管控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程,对各种物资材料的准备和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从而减少其资源浪费,节约工程成本。BIM5D技术将工程量、模型数据和时间进度信息设置在同一模型体系中,利用流水段的变更资金信息的导入,可以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实时、高效的管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建筑物室内、外三维一体化,利用点云数据,在Revit软件环境中,构建建筑物信息模型BIM;通过将数据转化成IFC标准格式,并将其导入Arc Scence软件,与GIS三维虚拟场景结合,弥补了三维GIS只表达建筑表面纹理的不足;同时克服了BIM只能建筑单体化表达的问题,从而实现室内、外三维一体化。研究表明利用Revit软件,通过IFC标准连接,可以将BIM数据与三维GIS数据融合,在数字城市及复杂建筑智能化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BIM技术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构建信息模型或构建数字模型。建筑信息模型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支持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等整个生命周期阶段对建筑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中得到了逐步的应用。本文笔者根据工作的实践,对应用BIM在工程管理技术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写为BIM)和建筑国际化工业标准IFC,并分别对BIM技术的国外、国内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BIM作为新兴的信息集成技术,其基础在于模型,核心在于信息,应用在于协同。文章在介绍BIM技术研究现状、国内主流BIM技术软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BIM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数据交换难题,并横向与其它行业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类似问题进行对比,参考其它相关领域的解决方法以及国内研究发展的趋势,提出建立支持通用数据交换格式的BIM协同平台,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BIM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现状研究,以BIM技术模型为信息平台,采用BIM信息编码分类,利用RFID标签传递信息,通过对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制造,以及运用Revit API二次开发进行自动组装实现施工装配产业化。在应用过程表明,随着BIM和RFID技术在预制构件中应用的推广,必将开启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时代,从而实现建筑工业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动态决策工具,然而,BIM技术的传播扩散缓慢而有限,其作为主流工具使用的现象仅出现在少数国家。结合BIM特性,通过将UTAUT进行相应改进,提出一个综合研究模型来分析BIM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基于对建筑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剖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任务技术匹配度是BIM技术采纳的主要影响因素;促进条件和任务技术匹配度不但作用于使用行为,同时又是提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引导因素。研究结果启示:BIM技术推广主体不应将所有注意力集中放在BIM技术扩散速度上,相反,思考BIM自身的任务技术匹配度以及如何提高用户感知有用性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已经成功的为建筑、机械等行业,在工期、安全、质量、技术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我国公路行业BIM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阐述了BIM技术的概念和优势,利用BIM可视化技术,依托项目进行施工部署和技术方案示范,探索施工技术方案的3D模型可视化的优势,为推动BIM技术在公路行业的应用提供技术思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近几年,国内外对BIM做了很多研究,为了了解近三年国内外BIM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样本来源,借助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全球BIM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基于图谱的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出现频次,确定研究热点;借助主题词凸显趋势,展现研究前沿。分析的结果将会对本人在BIM的未来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