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新技术企业评价
|
|
|
|
|
张丽佳 徐逸天 侯红明《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8期
|
|
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状况,筛选评价指标,构建5个方面19项指标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评价体系,选择评价效果较为理想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本次定量研究的方法;并利用相关数据验证该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客观评价、及时调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客观依据。
|
2.
|
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
|
|
|
|
李春芳 王玉冬《科技与管理》,2003年第5卷第5期
|
|
在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方法,并对典型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文研究为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资金运营控制和资金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
3.
|
基于BCC模型的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南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
|
|
|
|
卿文洁《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1卷第6期
|
|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构建了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其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后,以湖南省认证且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评价了各企业的财务绩效,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
4.
|
初生期创业企业商业模式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
|
|
|
王雪冬 田明昊 匡海波《科研管理》,2018年第39卷第9期
|
|
鉴于当前初创企业商业模式预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本研究综合运用R-聚类和变异系数分析等多种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建立了定量的、层次化的初创企业商业模式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等三个层次,以商业模式竞争力为目标层,以创新度、成长度、效率度、稳定度、盈利度、区隔度、包容度等为准则层,并包括新颖性、差异化程度等29个指标层衡量指标。本研究丰富了商业模式预评价研究,在当前多样化、分散的商业模式预评价研究中建立起了初步的沟通桥梁,为初创企业在诸多商业模式潜在预案中做出抉择提供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有助于商业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深入。
|
5.
|
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次数:6
|
|
|
|
|
王玉冬《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24卷第6期
|
|
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设计了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相关因素隶属关系的系统分析,建立了资金运营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有关指标的含义和指标测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
6.
|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研究
|
|
|
|
|
赵峰《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2期
|
|
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的相关概念及特征,接着论述了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的原则和指标体系,最后,运用DEA的方法以青岛市相关企业的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活动为例进行实证评价,论述了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
|
7.
|
农业企业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
|
|
|
|
余振华 汪红梅 薛建宏《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第10期
|
|
采用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衡量农业企业投资环境,利用Yaahp软件给各指标赋值,构建了农业企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和西安市2008—2010年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两个城市的投资环境,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杨凌示范区农业企业投资环境总体劣于西安市。
|
8.
|
高新技术项目开发优化度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次数:1
|
|
|
|
|
黄西川《科研管理》,1994年第15卷第3期
|
|
本文对建立高新技术项目开发优化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分类评价原则、指标体系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新技术项目开发优化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
9.
|
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比较研究
|
|
|
|
|
罗利华 胡先杰 冯君《科研管理》,2018年第39卷第2期
|
|
企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而目前国内构建的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多是通过选用科技投入产出指标的绝对数值进行评价,缺乏基于质量视角的相对数值指标进行企业创新效率的评价。本研究以南京市2011-2013年525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构建两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企业创新效率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和实用性分析,验证了基于质量视角的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
10.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
|
|
|
|
梅强 范茜《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31卷第11期
|
|
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为基础,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特性,从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实施能力和产出能力三个方面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且运算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
|
11.
|
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试点科技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
|
|
|
|
吴冬冬 胡宝珊《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23期
|
|
本文着重探讨了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权激励试点科技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并提出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组合模式的设计思想。共设计6个一级指标。23个基本指标。为制定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权激励试点科技评估指标实施细则提供了框架基础和理论依据。
|
12.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 被引次数:2
|
|
|
|
|
王玉冬 滕春贤《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8期
|
|
本文在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运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设计了智能化评价方法,并选择了部分典型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数据,对该网络系统进行了综合训练。本文研究为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资金运营控制和资金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13.
|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
|
|
|
周杨波 李旭辉《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8卷第3期
|
|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是科学地进行企业绩效评价的保障。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探索经验,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构建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
14.
|
高新技术项目评价指标的演变
|
|
|
|
|
裴莹捷 赵顺龙《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第4期
|
|
本文在对国内外高新技术项目评价指标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指标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研究展望,旨在能为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高新技术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起到有益的作用。
|
15.
|
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分类评价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次数:1
|
|
|
|
|
王宏起 胡运权《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8期
|
|
本文在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了高新技术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的权重,基于属性综合评价系统提出了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分类评价法,并对其进行了应用研究,本文为高技术产品的分类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定量化方法。
|
16.
|
高新技术产品界定方法的系统研究
|
|
|
|
|
王宏起 高长元 綦良群 李彤《研究与发展管理》,1998年第4期
|
|
本文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建立了高新技术产品界定的方法体系。从指标约束的角度提出了高新技术产品界定方法──直接界定法。从系统综合评价角度,运用AHP法建立了界定指标体系,提出了高新技术产品定量界定法──多目标决策的线性加权和界定法、模糊综合界定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界定法,并对各种界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为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及产业评价和产业政策研究奠定了基础。
|
17.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新探 被引次数:2
|
|
|
|
|
杨水旸《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第12期
|
|
以我国政府新出台的有关文件要求为重要导向,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基于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进行了仿真和实证研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
18.
|
商业模式对高新技术企业业绩的影响 ——对Zott模型的改进研究
|
|
|
|
|
罗倩 李东 蔡玫《科研管理》,2012年第33卷第7期
|
|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加速普及,商业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日益显现,尤其是它在高新技术商业化进程中所具有的价值获取功能,成为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轨迹的重要因素,然而该因素产生作用的机制和条件迄今尚未明确。本文以Zott模型(2008)为基础,将商业模式和竞争战略因素纳入同一模型中,构建了一个整合商业模式与竞争战略的匹配模型。研究表明,在高新技术企业样本分析中,二者的匹配性与盈利性业绩指标呈显著性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成长性业绩指标则呈非显著性相关关系。据此扩展了Henry Chesbrouch & Richard S. Rosebloom(2002)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向。
|
19.
|
The impact of business models on new - high - tech firms' -- Improvement research on Zott model
|
|
|
|
|
《科研管理》,2012年第33卷第7期
|
|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加速普及,商业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日益显现,尤其是它在高新技术商业化进程中所具有的价值获取功能,成为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轨迹的重要因素,然而该因素产生作用的机制和条件迄今尚未明确。本文以Zott模型(2008)为基础,将商业模式和竞争战略因素纳入同一模型中,构建了一个整合商业模式与竞争战略的匹配模型。研究表明,在高新技术企业样本分析中,二者的匹配性与盈利性业绩指标呈显著性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成长性业绩指标则呈非显著性相关关系。据此扩展了Henry Chesbrouch&Richard S.Rosebloom(2002)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向。
|
20.
|
企业孵化器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次数:2
|
|
|
|
|
侯云章 王晓灵 于庆东《未来与发展》,2007年第28卷第4期
|
|
针对企业孵化器内涵、功能、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从企业孵化器评价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企业孵化器评价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实践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和功能、评价对象的类别、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评价技术设计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孵化器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