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评价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国内铁矿资源禀赋的约束,中国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为了保证中国铁矿资源的供应安全,已有研究重点从中国铁矿石资源供需、贸易或定价的某一维度深入分析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较少同时考虑供需、贸易和定价的综合性供应风险,相应地缺乏多维主体的铁矿石供应风险综合治理措施。本研究采用BGR-VW方法,基于2000—2015年中国铁矿石时间序列数据,从当前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政治风险、市场权力、未来供需趋势等5个方面对中国铁矿石供应资源供应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主要存在于资源和政治风险,综合风险等级处于紧张状态。最后,本文以实现铁矿石资源可持续供给为最终目标,从全球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多维主体分别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铬需求预测及资源供应安全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铬是全球公认的战略物资。随着近年来中国铬资源需求的快速上升,铬资源进口量也大幅增加,铬资源供应安全面临多重威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铬资源供需现状,然后通过总结发达国家经验,预测了中国铬资源未来的需求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供需因素、进口因素、国际市场因素在内的3个二级指标以及现有资源保障度、二次资源回收水平等9个三级指标的铬资源供应安全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中国铬资源供应安全现状,计算了中国2000年、2005年、2010年、2013年、2020年和2030年的铬资源供应安全指数。结果表明:中国铬资源供应安全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近年来铬资源供应不安全程度持续上升,目前已处于高位,未来随着2020年铬资源需求到达顶点、二次资源回收水平的上升以及进口来源渠道的拓展,中国铬资源安全形势将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3.
镍是中国紧缺的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镍在不锈钢、新能源电池中的大量使用,中国镍资源面临严峻的供应形势。为深入研究中国镍资源的供应安全问题,本文从镍资源存量状况、资源供需状况、资源开发状况、国际产销状况、国际市场价格状况5个维度构建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熵值法计算2000—2016年中国镍资源各年的供应安全综合得分,然后运用雷达法分析影响2016年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2000—2016年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综合得分持续下降,供应风险不断增加;储量下降、消费量增加、地质勘查投入减少、对国外资源依赖较大、主要进口国政策变化较大等因素是影响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的主要因素。根据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安全对策:加大镍矿勘探投入,提高镍资源开发水平;提高二次回收率,加强不锈钢领域节镍技术研发;开拓国外镍矿资源市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中国镍资源的供应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外油气依存的现状、地缘风险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何则 《资源科学》2020,42(8):1614-1629
在新能源发展方兴未艾之时,油气资源仍然在世界能源消费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和油气进口国,保障油气资源供应是攸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本文在分析中国海外油气依存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油气供应保障的主要地缘风险,并提出了保障海外油气资源供应安全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海外依存度已分别超过70%和40%,进口来源地集中程度过高,导致中国油气供应极易受到地缘风险的干扰。中国的海外油气供应面临着一系列地缘风险:世界油气主产区与主要来源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多变、美国实现“能源独立”后或将以能源作为地缘政治手段、新型工业化国家油气需求旺盛且地理集中增加了地缘摩擦的可能性、海上油气运输通道战略节点众多且易受大国实力干扰、油气战略储备不足难以应对突发战争与禁运风险等。鉴于此,针对中国海外油气合作的不同区域与合作重点,提出了保障中国海外油气供应安全的多元化与差异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黄健柏  孙芳  宋益 《资源科学》2020,42(8):1477-1488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多种关键金属材料。本文选取15种清洁能源技术关键金属,从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地缘政治和社会监管4个维度,构建10个评估指标,对清洁能源技术关键金属的供应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保障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清洁能源技术关键金属的供应风险均处于中风险以上等级,其中铟、镓、锗3种关键金属处于中高风险水平,锂、钴、镉、硒、钼、钯、铂、铜、铝、锌、铁、钛12种关键金属处于中风险等级。②供应减少风险维度中铟、铁、钼、锌、锗、镉6种关键金属属于中高风险,其中铟的风险最高;需求增加风险维度中铟、镓、锗3种关键金属的风险属于中高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维度中有9种关键金属属于中高风险,其中钴的风险最高;社会监管风险维度中有11种关键金属属于中高风险,其中铟的风险最高。因此,需尽快建立关键金属供应安全常态化风险分类管理机制和二次资源回收管理体系,增进与关键金属供应国间的合作,以缓解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关键金属约束。  相似文献   

6.
王东方  陈伟强 《资源科学》2018,40(3):498-506
铝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铝土矿作为铝产业链的源头,是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因此,全面了解铝土矿的进口市场有助于充分把握市场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本研究基于中国1992—2015年铝土矿的进出口数据,从对外依存度和市场集中度两个方面,构建了铝土矿进口资源安全程度评价矩阵,以评价中国铝土矿的资源供应安全程度。结果表明:①1992—2015年,中国铝土矿的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逐年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增长显著;②1992—2007年,中国铝土矿的对外依存度逐渐上升,2007年之后相对平稳;③2007年之后中国铝土矿进口市场的集中度相对2007年之前较低;④近年来,中国铝土矿向供应相对安全的方向发展。建议:今后进一步积极开拓海外铝土矿资源;进一步均衡从各国进口铝土矿的比例。本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以及所构建的资源安全评价矩阵同样适用于对其他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岩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8,30(12):1784-1790
稳定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石油进口中存在的过分依赖海路、航线单一等问题是能源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是威胁国内能源稳定供应的潜在隐患。本文根据1993年以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来源数据,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进口石油线路周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石油地缘政治态势,并对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和中亚等重点区域运输线路的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对中国石油运输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安全方面的确存在过度依赖海运和马六甲海峡航道的风险,但目前情势是可控的;作为新兴的石油消费市场,中国对既有的国际石油产销格局的影响并不必然构成冲击,可以通过协调国家关系,以良好的参与者姿态逐渐融入国际石油市场;中国未来较为理想的石油运输格局是形成东部沿海、西北、东北和西南四个能源进口方向,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海陆并重”、风险分散的进口运输格局。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中国石油流动格局及供应安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资源流动视角并借助复杂性网络方法,定量刻画中国石油资源供应网络和时空格局变化趋势,旨在通过构建石油资源供应安全模型,模拟不同供应中断情景下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衰减轨迹,从而揭示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演进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1990-2015年期间中国对世界石油资源贸易网络中其他各国的影响逐步增强,而世界出口国对于中国石油资源进口的影响不断下降,中国石油资源网络物资传输效率呈先降后升趋势;(2)中国石油资源进口来源地从亚太地区转移到中东、非洲、俄罗斯、中亚以及美洲地区;(3)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历经快速提升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进口来源国政治稳定性是影响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的关键要素;(4)目标性中断对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的危害十分显著,防范主要进口来源国的目标性中断对于保障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至关重要。模拟结果还显示,在进口来源区域及国家层面实施多元化战略,如加大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以及美洲地区的石油资源进口,不仅有助于分散风险,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石油资源贸易网络的传输效率,保障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9.
世界主要大国的资源安全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2,24(3):59-64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政治”商品 ,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第一次石油危机对西方国家经济打击巨大 ,使得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保证资源 (特别是石油 )的安全供应。该文在分析主要大国资源安全战略的基础上 ,总结了发达国家保障资源安全供应的几个共同措施 ,这就是 :①建立战略性资源储备体系 ;②建立区域性合作组织 ,共同抗击资源供应中的风险 ;③增加资源进口渠道 ,避免对某一地区资源的过分依赖 ;④调整经济结构 ,减少资源消费 ;⑤用市场机制化解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10.
孙艳梅  郭敏  方梦然 《科研管理》2019,40(12):144-154
基于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创新投资数据,从崩盘风险的视角,本文研究了企业风险承担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实体经济的风险承担行为对资本市场的崩盘风险有正向作用,并因投资类型的不同存在差异;企业创新性投资活动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关系,而一般性资本支出则影响有限;代理成本过高和低流动性的公司中,创新性投资活动的作用更为明显。最后,本文对促进企业创新性活动和维护市场稳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俄天然气合作对两国天然气贸易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对于天然气贸易安全评价以定性分析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定量方法评价天然气贸易安全。本文基于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构建了天然气进口和出口安全评价体系,科学评估了在不同因素影响下中俄天然气贸易安全格局与态势。研究表明: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程度逐渐提升,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均衡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降低中国天然气进口风险总体具有积极作用;俄罗斯逐渐增加的天然气出口潜力对于提升中国进口安全产生正向作用;价格因素对中国天然气贸易安全影响显著;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天然气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量的比例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安全产生积极影响;中国不断增加的天然气进口潜力带来的正效应相对抵消了俄罗斯主要天然气出口国天然气需求下降带来的负效应;近年来天然气价格下跌,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安全产生明显负效应;未来几年,中俄天然气贸易量的急剧增加将使中国天然气进口集聚程度提升,应防范天然气进口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12.
关键矿产资源作为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全球贸易网络频繁受到突发风险的冲击,对进口依赖型国家的资源供给安全造成威胁。本文从关键矿产资源全球贸易网络和产业链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基于多层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关键矿产资源全球贸易模型,并提出风险传导机制对贸易网络突发风险进行仿真分析,最后运用多风险场景仿真结果对网络节点的风险韧性进行评价。以镍矿资源产业链中6种产品为例,运用2018年全球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镍矿资源进口结构极不均衡,对供给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相对下游产品,中国对镍矿石、镍锍等产业链上游产品需求更为刚性,价格敏感度小。②风险所造成的价格波动对中国进口损失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风险韧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资源竞争能力,这与进口结构、占风险源出口份额、以及国家产业对于额外成本的转嫁能力有直接的关系。③同一国家在面对不同风险源时表现出不同的风险韧性。当风险源分别为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时,其风险规模每上升1%,中国因此而承受的镍矿资源进口损失规模将分别上升1.74%和1.77%,中国在面对来自菲律宾的突发风险时韧性较低。评价节点国家在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网络中的的风险韧性,对把控资源供给宏观形势,提高资源政策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宏曼  李星晨 《资源科学》2018,40(7):1438-1449
本文基于生存分析法,利用CEPII-BACI数据库1995—2015年HS6分位的进口数据,研究了中国能源进口持续期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贸易持续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产品进口持续期较短,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045年和1年,生存函数表现出负的时间依存性。同时,生存时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生存时间一旦超过5年则贸易中断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应当注意针对贸易初期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对于不同的产品类别和进口来源地区,能源产品进口持续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贸易政策的制定应该因地制宜。在贸易持续期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双边距离、是否接壤等传统引力变量和政治环境、政治冲突等国家层面因素对进口持续期的影响显著,贸易历史、贸易段长度、产品单价、市场份额、初始额度等产品层面因素也对进口持续期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最后,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贸易关系、寻求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等稳定能源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循环过程蕴含了原生与再生原料的耦合配置、正向与逆向供应链中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协调、区域间隐含环境责任的跨境转移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在各维度管理的交叉处易于出现责任重叠或责任真空现象,亟需对资源循环制度体系进行统筹设计。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各维度存在的独特资源环境外部性差异,探索了跨维度政策效果间存在强烈相关性的原因。以中国电子废弃物中的铜资源为例,构建了资源循环的减量效果核算模型,通过设置原再生资源税及环境税改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应用、清洁发展机制推广、洋垃圾严格入境约束四种跨维度制度情景,模拟了资源循环过程对资源减量和废水及CO2减排的影响效果,并集成优势策略,构建了跨维度政策组合情景。结果表明:各维度间政策工具的联合应用均能实现激励相容,且跨维度政策组合情景达到更优效果。相较基准情景,在2010—2030年间,该组合情景将增加91.06%的铜资源减量化效果,提升近8倍的废水及CO2减排量。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各维度政策工具的拓展方向,在原料维度可促进强制手段、市场手段与认证手段的联合应用以提高再生原料使用比例,在链条维度可充分挖掘废弃产品中蕴含的资源价值、残余功能价值与潜在信息价值以构建循环型商业模式,在区域维度可利用制造业大国的比较优势以提升中国在资源循环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孙侦  贾绍凤  吕爱锋 《资源科学》2018,40(8):1495-1504
准确而全面的海外耕地投资信息,对于“海外耕地投资”相关研究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国家决策部门引导中国企业进行海外耕地良性投资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GRAIN数据库、Landmatrix数据库和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资料,构建2008—2015年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数据库。研究结果显示,与已有研究成果相比,本研究得到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合同面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015年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主要为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和耕地资源丰富的国家;2008—2015年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合同面积和交易数均呈现增加趋势,东道国分布更趋广泛;中国海外利用耕地规模还非常有限,海外耕地投资合同面积占国内耕地的比例只有2.0%,利用海外投资耕地生产并进口到国内的粮食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比例更低,比重在0.5%以下。本文认为国家应该加强宣传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活动的正义性,以及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对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活动加大政策支持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6.
欧盟启动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会影响中国钢铁行业的成本效率,鲜有研究从碳市场角度考虑如何应对其导致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两种价格可变的资源分配模型,从碳市场角度研究在短期和长期中国减缓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负面影响的碳配额分配策略.本文以中国各省份钢铁行业为例进行成本效率评估和碳配额分配,研究发现:①在短期中国碳价格不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利用视角的土地资源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生  杨诗琴  杨人懿  王佳  吴秋菊 《资源科学》2021,43(11):2173-2191
科学、合理、可行的土地资源分类是切实有效地开展土地资源调查、正确地制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整治规划方案、以及科学地管理土地资源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界定土地资源分类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外6套代表性的土地资源分类体系和国内已有的8套全国性土地分类系统进行了比较与评析,分析了中国现行土地资源分类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中国土地资源分类体系的建议。结果发现:中国现行土地资源分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分类层次少,基本上只有2个层次,类型数不足,难以准确反映全国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实际应用成效受损;二是分类标准混乱,同一层次存在形式分类标准和功能分类标准并存的现象,科学性和逻辑严密性不足;三是有些地类的分类标准不明确,使部分地类没有了归属,造成无类可分,与用地分类设置“不重不漏”的原则相悖。为此,提出了完善中国土地资源分类体系的相关建议,一是未来的土地资源分类体系修订须要切实坚持地类划分的6条基本原则;二是可以借鉴英美等国较成熟的4个层次分类经验,并具体提出了四级制的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基本框架;三是认为可以参考俄罗斯的经验,将全国土地分类标准体系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全面提升全国土地资源分类体系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