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辞海》指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辞海》又指出,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显然,这个有关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是已得到学术界公认的,不然也不会放入大众用的工具书中。由此可见,已公认的科学的定义只强调,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真理性(客观性)和知识的体系性,并未强调科学的水平以及方法论和知识体系的模式(范式)类型。  科学,在近代阶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极大地推动…  相似文献   

2.
在人文视野中建构科学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偏重人文文化而科学文化基础薄弱,这是曾经辉煌的中国古典文化在近现代落伍的内因,建构作为现代化意义支撑的中国当代人文精神,个体性建构是重要基石,科学理性的建构是主要支架.  相似文献   

3.
4.
科学的责任与道德: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科学的责任与道德问题受到世界科技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国际科技交流中经常提到的话题,特别是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界面上,科学的责任与道德已经被看作是科学对社会的承诺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由于涉及面广,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很多,所以,也是一个讨论和争论的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责任与道德—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文提出的科学的责任与道德 ,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与研讨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科学的内部标准与社会标准。从科学内部标准看 ,坚持实事求是、“三老四严”等 ,虽然有共识 ,但应该承认至少中国科学界做得很不够 ,无论在评价、评奖、立项还是在荣誉追求方面 ,不严谨、不严肃甚至“无伤大雅”的弄虚作假比比皆是。对科学的社会标准则讨论的更少 ,作为第一生产力创造者的科技专家 ,应对社会有更大的责任 ,也应有更高的水准。我们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一是物质方面 ,二是精神层面 ,特别是后者 ,科学应该成为时代文化中最活跃、最具影响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7.
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上千年闭关锁国的大门时,中国国民才开始认识到西方传来的“科学”的威力。从而不知是否情愿地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但更多地是追随和盲从,不知建立科学体系和全民普及宣传。只是空乏一身热情。在赞同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无科学的同时,坚持中国自远古时期就不乏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责任与道德”问题,其实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关于科学家的道德标准,即科学共同体内部有哪些道德原则,作为一名共同体成员,科学家应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这些原则或规范有强纲领性的,也有弱纲领性的,但显然是科学共同体所特有的,而且是泛化的。一个社会有其道德标准,若违背了,就是“犯罪”,一个共同体也会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若违背了,就破坏了“行规”,这也是一种“犯罪’当然是针对于共同体而言。科学共同体也是一个小社会,其内部的道德标准可以起到保障体制运作,规范个体的业内行为,惩处违规现象,从而使得科学…  相似文献   

9.
10.
11.
最近,某院士提出“赝科学”这一概念,认为“赝科学是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提出的各种联想和推论。”我认为这种“赝科学”的提法不妥。“赝科学”这个慨念是从艺术品中的赝品类比而来的,这种类比是机械的、不正确的。赝品是有意制作的假艺术品,这又分  相似文献   

12.
13.
谈到科学的责任和道德问题就不能不涉及到科学的本征和科学的品格。众所周知,科学是以求真,求实,求真理为自己的天职,为自己的灵魂的。科学的本征也正突出表现在它坚持真实、坚持真理这一刚正、刚直的品格上。科学之所以日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重视和尊重,说到底,就在于它的这个“真”,这个“实”,这个“刚正  相似文献   

14.
15.
简论科学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在概括总结众多著名学者和科学家观点的基础上,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科学的7个一般特性,进而提出并阐明系统性、检验性和批判性是科学的3个最根本的特性,是科学作为一种认识系统的基本内核,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最主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自科学哲学诞生以来,关于科学划界的理论经历了四个阶段: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划界、以多元标准重建划界问题。科学划界是一种实践,科学划界主体是个集合,科学划界的标准是变化和不变的统一,科学划界的标准是多元的、可操作的。  相似文献   

17.
18.
前苏联的科学经受了诸多的苦难。在斯大林时期,科学遭受严重摧残,但是,由于国家对科学的巨大投入,前苏联的科学仍然取得了辉煌成就。前苏联解体后,科学在民主、自由的俄罗斯却迅速衰落。苏联-俄罗斯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经费比自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边缘与中心之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古代有无科学问题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举行。各学科专家与相关领域的学者、科技工作者、爱好者等70余人到会,争相发言,气氛热烈。  正在北京访问的国际科学史学会主席苏巴拉亚巴教授也莅会发言,畅谈了自己对这一领域相关问题的重要看法。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是近年来科学史学、科学哲学、中外文化交流及传播学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有的强调近代科学的方法论特征,断言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有的坚持科学的知识性、系统性、真理性追求,侧重于客体的统一,肯定中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农学以及某些技术科学等等,应该列入“科学”的范畴。学者们见仁见智,专家都踊跃赐稿。本刊编辑部一贯坚持平等对话、鼓励创新、大胆探索、尊重真理的学术态度,特将座谈会主要专家发言及赐稿中的代表论点,集中刊发在这里,目的仍然是抛“玉”引“玉”,资源共享,信息共建。希望海内外专家就这一问题,继续研究,并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农村是一个发展滞后,经济乏力,科学教育落后的群落,特别是村级小学科学教育更为艰难;然而,农村又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有着城市教学中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