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以天津葛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实践,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的核心,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提出整体性、动态性、重点性和公众参与的原则,从传统风貌、物质空间、景观空间、产业性功能和管理实施手段五个方面入手对历史格局、文物遗存等物质空间的保护、更新和改造,同时实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更新涉及物质性的更新和非物质性的更新,包括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的更新、建筑的更新、城市环境和道路的更新、思想意识的更新。在政治、历史、经济、意识形态、文化、宗教、伦理、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总是处于更新过程中。城市更新的目标是实现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愿景,是城市的理想、审美和价值的体现,城市更新必须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也将推动城市更新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对于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一个缓慢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城市大规模的快速建设阶段之后,上海开始理性地思考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初步建立了分级保护制度,同时也建立了保护机制。承认历史的变迁,根据建筑的类型和质量,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的保护方式,形成了基本符合上海历史建筑特点的现实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和方法。坚持使用与保护相结合,在使用中保护。文章还讨论了对建筑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同胞不仅再创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相互了解的桥梁,而且也是与其他人民一起创造的新文化,是共同走向未来的重要动力与源泉。而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的主要机构,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物的宣传、研究、收藏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博物馆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哪些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表现时间和空间关系方面优势显著。进行文化资源保护时,需采用空间信息化和资源数字化手段,对南亚文化走廊沿线具有历史、美学、考古价值的古迹、建筑群、遗址等有形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从历史形成时间上划分各时期历史建筑文物群。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两个层面,分别从非物质性资源中的口头传说、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文化表现进行分类。从空间和时间上整合南亚文化走廊沿线人文历史资源。编制一套基于历史考据与实地考证,容纳南亚文化遗产走廊沿线典型人文风俗、名人故事、历史事件、代表性建筑、文化地标等多媒体数据于一体的历史地理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文物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料。文物建筑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决定了其火灾不同于普通建筑火灾。保护好这笔宝贵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提升文物建筑火灾防控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和义务。文章分析了文物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将女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炼出来,利用最新的数字图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女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归类,并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记录、编辑、管理和再现,人们能够在不动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清晰地、全方位地参观和感受文物,能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超越国际与文化,感受到与观看实物极相近的感官体验,使今天的人们和未来的人们有机会接触这些灿烂而又珍贵的文明遗产,使各民族的文化瑰宝得以交流,共同促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每天数幢钢筋水泥大厦拔地而起,成片平房被推倒,城市的面貌日趋千篇一律,且这种单一面貌的文化还吞噬着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空间特色和民族特色,导致了城市特色的消失和历史文脉的断裂。如何将提高城市功能性,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和保存城市历史遗存、传统文化、城市形象特色有机协调起来,就成了我们规划城市蓝图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保护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面临危机及成因的探讨,肯定了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保护、更新、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我国地理环境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出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或西北黄土高原“古道西风瘦马”这样独特的建筑和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历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根本支撑。加强海南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内容。分析海南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指出了海南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旨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文物对于人类属于不可再生遗产,它所承载的丰富人类文明及历史文化信息值得人们去长期保存、珍藏它。现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对文物保护原则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为此,本文就将具体谈谈我国对文物保护原则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关-天经济区所在区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历代不可移动文物遗存,数量众多、分布密集,是华夏文明延续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和历史明证。论文通过阐述文化遗产保护与关一天经济发展的非矛盾关系,借鉴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实例,探讨本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历史文化的保护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我们应该何从选择?旨在抛砖引玉,呼吁广大规划管理工作者齐心协力,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力量,共同保护现存的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呈现的是一个民族从历史走来的痕迹。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令人堪忧,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从我们视线中消失。本文围绕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历史文化的保护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我们应该何从选择?旨在抛砖引玉,呼吁广大规划管理工作者齐心协力,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力量,共同保护现存的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文物建筑的保护是针对一些历史遗存下来的具有较高文化传承和文明象征的历史建筑进行的保护。特别是随着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文物建筑的年代性、自然环境的不稳定和人为因素致使文物的建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必须落到实处,探析文物建筑保护中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地段的商业街区大多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它们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城市不同的风貌.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历史地段的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再利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了老商业街区的再利用方法,这些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研究已成为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化脉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陇右古城天水,自古以来便名扬海内外。这里不仅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古老的丝绸之路也穿天水而过,在这座历史久远的城市沉淀智慧、财富。李晟,一个地道的天水汉子,汲取天水古老文化精华,干出一番伟业,为天水的今天抒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古村落是传统文化的发展积淀,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海口石山镇火山古村落以开发美术资源的视角,构建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前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本文立足古村落的现状及文化风貌,从艺术形态的角度、美术教育的视角,阐述了火山古村落美术资源开发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田梅霞 《科教文汇》2007,(12X):235-235
历史地段的商业街区大多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它们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城市不同的风貌。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历史地段的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再利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了老商业街区的再利用方法,这些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研究已成为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化脉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具有灿烂辉煌的文明和历史,文化保护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工作内容,其中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形式,其保护工作难度更大。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乡镇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需要得到重点保护,才能保全乡镇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繁荣发展。文章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镇保护与开发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旨在进一步提高乡镇文化保护工作质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城市的历史发展为我们遗留了大量的城市古建筑等文化遗产。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关键节点时期,如何既实现城市又快又好的发展,又保护好这些历史遗留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文章针对北京城市古建筑保护制度中的现存问题,通过梳理建国后北京古建筑保护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并借鉴英国《登录建筑及保护区规划法1990》等域外制度,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城市发展转型期的城市古建筑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破解发展中的二元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